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婷 《中国广告》2006,(9):38-40
20多年来先后任职6家跨国广告公司,包括Bozell、恒美(DDB)、麦肯、灵智(EuroRSCG)及灵狮广告(Lintas),从文案到创意总监到董事,作品屡获国际性大奖并多次于本土和国际创意大奖上担任评审。1993年,获法国戛纳广告节铜狮奖,并于次年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广告节评审的香港广告人。著有《广告圈口头禅》,《广告无真理》及《广告痴人说梦话》,为促进各地华文广告的创意交流,他于1995年创办《龙吟榜》华文广告精萃杂志。2003年被任命为日本电通集团亚洲区创意指导,为在各区的电通办事处建立创意文化及声誉。2003年11月,在香港成立ClipperMotherAsia,并在亚洲区成立一个由亚洲创意及策划精英们组成的创意策划网络。  相似文献   

2.
"戛纳"对于电影界来说,一直与"桂冠"相关联;自从1954年一群欧洲广告人在这里搞了影视广告大赛后,戛纳很快又成为广告人创意较量、实力角逐的战场。至90年代中期(距第一届戛纳国际广告节40多年之后),"戛纳"才成为中国广告界的热门话题。"大国际"意识,使中国广告人视戛纳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似  相似文献   

3.
秦先普 《中国广告》2014,(11):110-112
正在国内是各种加班加班,去了才知道做广告原来是可以这么开心。做广告是一件这么牛的事情。戛纳广告节,被誉为"广告人的创意世博会",受到全球广告人的追捧,每年都会有很多新老朋友、各界牛人大师欢聚戛纳,"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交流切磋共享创意盛宴。对于第一次去的创意人来说,有惊喜、有震撼、有收获,更多的对是广告这一行业的重新认识和对广告工作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所有的迹象表明,今年的广告不仅是个"小年",而且很有可能成为久违的"衰年"。在越来越冷的广告大环境里,人们的热情更多地投向几个热点。比如,让创意人年年心仪的戛纳国际创意节。戛纳已经成为全球创意的圣地。由一批国内顶尖广告人领衔的戛纳"中国广告之旅",直至今日才在杂志与大家见面。因为,他们不是带领大家去朝圣的,也不是去看热闹的,而是去寻求启示的。中国创意在戛纳的成绩确实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5.
肖开宁 《中国广告》2002,(12):42-43
2002年10月25日,在中国大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广告节首次增设了"艾菲"奖的评奖内容,这是中国广告界的一件大事,中广协杨培青会长在颁奖仪式上说,"由于艾菲奖的出现,中国广告正从创意阶段步入实效广告阶段。"艾菲实效广告奖也是与美国的克里奥广告奖、日本的电通广告大奖、法国的戛纳广告节齐名同时又具有特色的营销广告大奖。  相似文献   

6.
许多成功的广告走上了跨越类别的康庄大道:一条TVC的源头是一次巨大的植入活动,一张平面的背后是一场成功的PR推动,一条VIRAL视频的真身是一次真实的事件营销……这些创意的穿越,跨越媒体与类别的传播成为了这一届戛纳的主旋律。与上海上海戛纳走过了59个年头,今年是戛纳广告节更名为戛纳国际创意节的第二年。主办方的进步改革,全球创意领域的变化,都在这一年的戛纳更为明显地展现出来。我们二人有幸成为《中国广告》的前方特派观察员  相似文献   

7.
记得早在1999年,当我刚到中国发展时,第一本我所接触的广告杂志就已经问道:"中国距离戛纳还有多遥远?"2000年我在法国戛纳出任国际广告节评委时,与大会主席Roger就此问  相似文献   

8.
凡是夏季来过戛纳的人说,戛纳天气很热、很晒、但极有吸引力……凡是体验过戛纳海澡的人说,地中海水很凉、很苦、却没海腥味……今年六月底,我参加了97年中国广告代表团创意团赴欧洲参加第44届法国戛纳(金狮)国际广告节--一个国际广告创意竞赛和广告人的聚会。戛纳真正的魅力所在是一下子集合了一万多件广告作品(平面广告6500件,影视广告4500件)占全球5%的最好广告,让来自世界各地五千名广告人用六天时间饱览充电,收获不小,下面谈谈戛纳归来的几点冷、热  相似文献   

9.
一个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个画家,常把书本涂得乱七八糟,几乎没有一处是空白的顽皮孩童。长大后接触到广告,与广告是"一见钟情",自称是找到了感觉,并将其作为一生追寻的事业。从美术设计,一步步做起到后来担任新加坡各大国际广告公司的美术总监,创意总监,其作品屡获国际大奖的新加坡广告人王永辉。在1999年,来到了广告沃土的中国,又开始了新的冲刺。2000年,他代表中国担任第47届戛纳国际广告节评委,并为中国赢得狮子奖,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国广告史的一个空白。其影视作品也在2000年第七届全国广告优秀作品展获得金奖。其作品倍受广告界的瞩目,他本人也成为许多年轻广告人愿意追随的优秀创意总监之一,可在他手下做事可是不那么容易,做一个稿子,往往要提几十种,上百种方案,是有点可怕吧?在本次的采访中,他又透露他的一个最想实现的梦:办广告学校。为培养新一代中国广告生力军推动中国广告业的蓬勃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月头条     
《中国广告》2013,(8):20
中国广告人在戛纳集体亮相在刚刚闭幕的戛纳盛会上,中国广告业同仁作为一个群体在这个创意殿堂上集体亮相,魅力中国周成为此次戛纳的一个亮点。对中国市场的深度观点、各色脸谱、太极、唐装、中国红成为国际广告人了解中国广告的鲜亮记忆。  相似文献   

11.
一旦这个产业再次发生改变,那么我们还会再次改名来反映产业的变动。戛纳广告节的定位从"国际广告节"过渡到今年的"国际创意节"的背后原因我们的活动事件必须反映整个产业以及这个产业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虽然广告是戛纳的核心,但是我们还有诸如公关和设计等其他学科的东西,这些都构成了创  相似文献   

12.
戛纳已经成为全球创意的圣地。由一批国内顶尖广告人领衔的戛纳"中国广告之旅",直至今日才与大家见面。因为,他们不是带领大家去朝圣的,也不是去看热闹的,而是去寻求启示的。  相似文献   

13.
戛纳已经成为全球创意的圣地。由一批国内顶尖广告人领衔的戛纳"中国广告之旅",直至今日才与大家见面。因为,他们不是带领大家去朝圣的,也不是去看热闹的,而是去寻求启示的。  相似文献   

14.
许舜英的意识形态广告在中国广告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戛纳广告节也再一次将绣球抛向了后现代主义广告。"后现代主义"这一当今最时尚的词汇,让中国广告人爱恨不得,西方社会对后现代主义的探讨使得这一问题越发地复杂化,纵深化和矛盾化。而中国的广告人在还未完全弄清楚广告的实质之前,却又面临着后现代主义的广告文化和创意的冲击。于是中国的广告文化在内外的夹击下,章法大乱,更显得尴尬不已。  相似文献   

15.
陈卿 《中国广告》2007,(7):138-143
正当编辑部在为组织本期稿件而忙碌时,远在戛纳的广告节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戛纳广告节以其风向标式的作用年复一年地吸引了全球广告人的注目,戛纳广告节也日渐成为全球创意人的盛大聚会和交流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王婧 《国际广告》2009,(8):55-55
戛纳广告节上,中国女性广告人表现活跃,她们以独特的女性化视角洞察消费者,放眼广告产业,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7.
《广告大观》2005,(8):82-91
戛纳广告大奖源于戛纳电影节。1954年,由电影广告媒体代理商发起组织了戛纳国际电影广告节,希望电影广告能同电影一样受到世人的认同和瞩目。此后,戛纳同威尼斯开始轮流举办此项大赛,1977年戛纳正式成为永久举办地。1992年组委会又增加了报刊,招贴与平面的竞赛项目,这使得戛纳广告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国际大奖。  相似文献   

18.
告知 《广告导报》2004,(8):77-78
作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广告人奥林匹克盛会”——戛纳广告节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广告人,尤其是广告创意人公认的,在广告人职业生涯中必须要去朝拜的”圣地”,而如果能获得它的殊荣,那将是广告人的最高荣誉。中国的广告人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不仅积极组团观摩戛纳广告节,而且选送作品参与评选,并取得过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刘蓓蓓 《广告大观》2003,(10):60-63
20世界末。中国广告界讨论最多的是96、97年中国广告作品在戛纳国际广告节上的接连败北,说明中国广告作品存在一定问题,策略和创意的问题姑且不谈,单就执行的粗糙就无法打动评委的心。中国的现代广告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一直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告模式影响,生产力水平落后制约了中国广告的发展,近几年,中国的广告环境有了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的6月,大部分焦点都被世界杯夺走.但不要忘了广告圈里的盛会。备受瞩目的戛纳国际广告节今年迎来了它的第57个年头,广告人对戛纳的热情,并不亚于球迷对世界杯的狂热。相对于2009年来讲,2010年的戛纳令人鼓舞.成就卓然。来自90个国家2.4万余件参赛作品总数位列广告节有史以来第四位,比去年增长了7%。除了拉美国家和印度的广告业已经回暖以外,瑞典、土耳其、英国、法国乃至美国等国家也显现出很大的回升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