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本文应用二元结构指标对新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及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战略、分割体制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关系由分离到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特殊的工业化战略、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安排,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和城乡分割体制的延续,使得这种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并日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  相似文献   

3.
国土规划如何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国土规划以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为核心。新一轮国土规划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创新规划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不仅在宏观层面为决策层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测定、变动趋势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别于传统的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分析法,本文以乡村和城镇两部门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方法,以更好地测定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呈弱化趋势,引致二元经济结构弱化的主要原因是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乡村第二、三产业发展;1992年是中国经济上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的分野点,1992年之前经济上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是统一的,但从1992年开始城乡关系开始与工农关系分离,经济上的工农关系已不能代表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化—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突出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分割导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在这种大的宏观背景和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面前,城乡一体化问题日益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该文就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含义和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型过程当中应当把握和遵循的原则及妥善处理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测度了1981~2012年间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运用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分析了城乡资本配置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分阶段考察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在30年间呈现出弱化的趋势,而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波动变化;1981~2003年,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对城乡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资本存在从边际生产率高的农村地区向边际生产率低的城市地区非逐利流动的现象;2003年以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促进了城乡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缩小,给农村资本回流带来了显著的正效应,中国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深入剖析城乡“二元”结构入手,结合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进程水平快速提高,30年来平均以每年0.86%的城市化增长率推进,但城乡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国民素质差异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成为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阻滞了国民经济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因而,寻求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佳有效路径,成为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下一个30年中,长期以来束缚中国经济走向一体化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将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乡金融二元结构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滞后必将影响经济发展.本文认为,我国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城乡之间金融发展存在巨大差距,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并表现在城乡存贷款、金融资产规模、金融相关率、金融市场发展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元经济理论,说明只有将农民转移进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以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预期收益与成本作为分析手段,从影响农民进城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两个方面,说明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真正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15年间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及动态演变特征,为提升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用地与产业结构、改进土地利用政策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发展率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结果:(1)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呈增长态势,南北差异明显,高值点主要集中于苏锡常地区、南京市和南通市;(2)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空间离散程度不断下降,总体差异和区内区间差异呈现持续减小态势;(3)城市发展速度存在明显的时间阶段性与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4)各地级城市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高值集聚主要在苏南和苏中地区,高值集聚中心由单个城市向城市连绵区方向发展,苏北地区一直表现为低值集聚。研究结论:城乡建设用地外延扩张和低效利用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已无法适应发展要求,高效集约利用城乡土地才是保障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1938年5月,由于福州、厦门沦陷,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由此引起闽中乡村社区激烈的社会变动,进一步改变了士绅阶层的生存状态以及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三四十年代的闽中乡村依然处于典型的农耕社会,各种权力关系都是围绕着社会资源的占有与分配展开的。在国家、宗族与乡绅的冲突与互动中,国家行政权力不断渗透,旧士绅权利进一步削弱,新士绅逐渐兴起。这一切都说明,文化网络是地方社会中获取权威和其他利益的源泉,占有它就意味着获得某种支配权、控制权。谁掌握着决定权力分配的社会资源,谁就获得权力,谁就获得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森林灾害防治效益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森林灾害防治的目标及其经济学意义 ,提出森林灾害防治效益的考核指针并分析了福建省森林灾害的防治效益。  相似文献   

15.
国民对经济增长结果的分享既是经济发展本身,也是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有所背离,甚至在有些方面是严重背离的。回顾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及其结果,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经济和制度原因。我国的农业应该成为一个保障性产业,而不是一个为非农产业积累资本的支持性产业。制定并执行体现这一观念的战略性规划,是消除城乡发展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童话题。本芰从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社会发展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度和城乡政治融合度出发,对福建省漳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剖析出漳州市城乡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推进漳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福建森林灾害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灾害是可以计量的经济损失。本文在对森林灾害损失的构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森林灾害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下,城乡关系是影响和理解70年乡村治理演变逻辑的重要维度。70年来,城乡关系先后经历了城乡分离、城乡失衡、城乡融合发展三个历史性阶段,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先后成为主导城乡关系基本格局的战略性安排。具体到乡村治理演变上: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使乡村以人民公社为组织载体的集体化治理成为城乡分治的逻辑延伸,党、政、社、经高度合一的整体性控制和动员成为该阶段乡村治理的支配性逻辑;1978年后,因应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政村治体制逐渐建立,党政社经相对分离,但计生、粮款征收、维稳等刚性任务压力较大,压力型体制和乡村治理的行政化逻辑成为主导逻辑;2006年以来,伴随农业税取消、大规模以工补农,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逐渐成型,传统任务压力大幅减轻,压力型体制向三治合一体系的转变,行政化逻辑向公共服务逻辑的转变,成为乡村治理演变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