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尔·莫基尔是经济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学者,其入选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经济学奖的主要原因是对技术进步及其经济效应的历史和文化研究。在技术进步和工业革命研究的基础上,莫基尔从多方面探寻经济增长的历史起因和动力,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相互交叉的三条主线:历史性地认识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及其与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结合理论模型和基于历史数据的经验分析,讨论人口数量、人力资源和资本形成等因素对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影响;从知识分享和积累等视角,分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他的研究将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史和思想史相结合以综合考察社会变革和经济增长,还完善了“有用知识”“工业启蒙”等影响广泛的概念。本文介绍莫基尔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分类梳理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学术贡献,并总结其对当前经济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道政治”是个好东西?——评“儒家宪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绍光 《开放时代》2010,(9):136-150
蒋庆似乎确信“王道政治是个好东西”,并提出一套理论来阐述自己观点。这个理论自成一家,冲击性很强,迫使人们思考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历史与现实的问题。既然蒋庆展开“政治儒学”研究、宣扬“王道政治”和“儒教宪政”不是纯粹出于学术兴趣,而是为了对症下药,“为中国未来的政治改革提供一个理论上可能的选择维度”,并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政治困境,这篇文章集中讨论他把脉认定的“病症”以及他苦心孤诣下的“处方”。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福利文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角度来检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演进的轨迹,为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的经验做一个反省,这样的反省有助于澄清福利文化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之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学术本质.而本文所谈及的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所涉及的时间将以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意识观”及“发展的价值观”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为主,回溯到传统福利文化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进而往前推敲中国福利文化渊源及其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葆华 《开放时代》2011,(5):123-140
本文以厦门PX事件为案例,在文献探讨基础上,通过实证调查与质化访谈,探讨突发事件中公众参与的程度及形态,媒体接触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以及媒体接触、政治参与与政治效能的关联.研究发现: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参与以政治讨论这一“话语参与”方式为主,网络参与亦上升为重要渠道,而体制型参与的比例较低.厦门PX事件呈现出非常态参与的特征,日常新闻接触对其缺乏独立影响,但事件中的新闻关注对参与影响显著.政治参与与内部效能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却与外部效能和集体效能无关.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欧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经济一体化日趋完善的同时,政治合作的进程也在努力向前迈进.未来欧洲政治秩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过程的影响.本文从历史回顾与分析的角度出发,对民族国家产生以来的欧洲历次政治秩序形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通过提取其中共有的影响要素,找出历史上欧洲政治秩序形成的原因,为未来欧洲政治秩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学术“近亲繁殖”的概念界定、产生原因和潜在影响3个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学术“近亲繁殖”相关研究文献。研究发现,学术“近亲繁殖”受到高校招聘与教师应聘动机、高校特征、国家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学术“近亲繁殖”对教师个体的学术产出、职业发展,以及高校与整个国家学术系统的发展均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当前研究在界定学术“近亲繁殖”源头问题上缺乏共识,导致学术“近亲繁殖”对教师个体的利弊争论一直存在。鉴于此,对后续研究提出两点展望:一是从动态视角分析学术“近亲繁殖”现象;二是深入研究学术“近亲繁殖”现象背后的筛选机制。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建立了不同的社会体制,这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体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外思想家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体制的理论和逻辑进行过深入探索,得出了很多重要结论。基于对历史和逻辑的认识,文章提出,社会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需要从比较长的时间来观察其变化,尽管一些突变和历史事件会对现行社会体制产生影响,但是社会体制根植于长期的历史发展之中,这其中包括人们对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也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体制,只有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比较研究才能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8.
王正绪  游宇 《开放时代》2012,(6):98-115
西方政治学界对当代民主化的比较研究,多年来主要形成了两个研究路径:“转型学”与“结构主义”研究.政治文化的变迁或者公民价值观念在民主化和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是结构主义研究的一个前沿.这一视角认为,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会促使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公民形成一组亲民主的价值观念.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增长,一国公民这种较强的要求民主政治和支持民主运作的价值观或政治文化会带来一国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或者提高一国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治的质量.本文以这一理论框架为前提,探讨中国公民政治文化或价值观念中几个重要维度在本世纪初叶的变化情况以及其政治影响.我们将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国大陆的公民在文献中确定的“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各个维度上的变化情况及其政治意义,并和其他几个东亚社会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9.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圈地运动根本上是一场土地制度的改革,其带来的制度红利加速了英国工业化,并推动了英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从产权与制度方面分析圈地运动对当时英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大历史”的提出,是借用黄仁宇的“大历史”概念,试图放宽历史的视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各个历史阶段作贯通的理解。《开放时代》近年来的议题设置,试图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大历史”,探寻中国社会主义不同阶段间的演变脉络,勾连不同阶段间的内在联系,着力在社会而非政治层面、技术而非道德层面将中国社会主义历史中的阶段、事件、人物情景化、脉络化而非抽象化、符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