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五”期间,贵州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省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029.9亿元预计增加到2005年的1910亿元,年均增长102%左右,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结构逐步改善、协调性逐渐增强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看"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珊 《当代经济》2005,(8):60-61
党的十六大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在2020年把我国建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进一步确定了在中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近来,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而在中国十几亿人口中农民占了大多数,并且是生活水平较低的部分,这自然就使以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三农"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解决的重点和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就“十一五“规划的10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一)经济发展战略基础坚实;(二)经济发展目标稳妥可行;(三)坚持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四)发展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六)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七)要更加关注公平;(八)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九)经济面临重大挑战;(十)增强居安思危意识.因本刊版面限制,将萧教授这一鸿篇力作分两期刊登,上期刊登前六个问题,本期刊登后四个问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就“十一五“规划的10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一)经济发展战略基础坚实;(二)经济发展目标稳妥可行;(三)坚持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四)发展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六)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七)要更加关注公平;(八)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九)经济面临重大挑战;(十)增强居安思危意识。因本刊版面限制,本期刊登前六个问题,下期刊登后四个问题,将萧教授这一鸿篇力作分两期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及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的定位要求,结合中部六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中部六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十一五"期间的科技任务进行了科学的规划。  相似文献   

6.
《经贸实践》2005,(11):11-1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最鲜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观念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规划,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中央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广东省“十一五”规划,对于促进全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经济》2005,(10):1
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9.
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地处内陆腹地,总人口3.61亿,占全国的28.1%;农村人口高达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中部地区不仅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而且是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不可逾越的“结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分区推进的发展战略,使得中部地区处于相对“政策洼地”,中东西部地区差距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10.
系统回顾了武汉市科技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基本经验,分析了重大战略机遇期武汉市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并就“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从发展定位、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经贸实践》2005,(11):8-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刊综合各方面专家、学者解读“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新理念、新内涵,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立群 《经济论坛》2004,(7):108-109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全国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问题,各界人士纷纷献计献策,有些已经付诸实施(如农村税费改革)。笔者认为,抓住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城乡之间资源占有与分配的严重失衡,即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资本流向城市,而广大的农村劳动力滞留在越来越少的土地上,其结果是农村的贫困和落后。基于以上认识,摆在我们面前的解决途径有两条:一是让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与大量剩余资本结合;二是让各种资源尤其是资本从城市流出,与劳动力、土地结合。  相似文献   

13.
对于沧州而言,“十一五”时期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强力推进“五个统筹”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多得的黄金发展期;是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必须抓出成效,以在河北省第二次翻番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增长极作用的重要机遇期。只有实现“十一五”期间的全面快速发展,沧州才能真正在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中奠定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对"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金平 《经济论坛》2006,(3):121-12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重要判断标志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十五”及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比较“,十一五”有着极为鲜明的特点,即农业农村的发展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来实现的。就此引伸出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更具一体性,农业的存在方式、所处地位、发展方向、推动力量都将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即工业化、城市化将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拉动力量。二是国家从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给农业…  相似文献   

15.
对新疆“十一五”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一五”时期是新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新疆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下面就新疆“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厦门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形态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真正抓住今后五年的发展机遇,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厦门才能在东南沿海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中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7.
本刊于2005年12月28日召开发展研究理事会,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蔡德奇研究员和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研究员在会上分别作了实施“十一五”规划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和台湾政经形势与两岸关系的专题发言。应与会代表的要求和提议,现将这两个发言要点予以整理刊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将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完成西部地区退耕还林任务26.7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106.7万公顷,安排退牧还草任务1000万公顷;中吉乌铁路、青藏铁路延伸线被列入主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规划称将建设西电东送三大输电通道,并把甘肃列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2007,(1):78-79
<正>在投资者们渴望在中国这个世界的新兴经济体系中寻找自己机会的过程中,不妨把热切的目光关注一下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抛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影子、最新发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可以说是一张雄心勃勃的国家科技发展路线图。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亦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投资定位。在AVCJ举办的“2006亚洲创业投资与科技”论坛上, Focus Ventures主管合伙人James Boettcher说:“全球投资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体制背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下的计划以生产为中心,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所以计划不仅内容繁细,而且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市场经济下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政府只是弥补或纠正"市场失灵"领域,并主要靠间接调控方式规范市场和引导企业。 因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十一五"规划必须突破传统计划理念,力求在体系、内容、重点、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