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顾倩云 《商》2014,(42):216-216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2009至2012年宣布实施现金股利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现金流量的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资产规模、负债水平、盈利能力、成长性、留存水平各指标的前提下,FCFF对每股现金股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进行派现时很少有根据自己真正的派现能力来进行派现,也可能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了不辜负股东的期望,“迫不得已”在缺乏现金流的时候还进行分红。  相似文献   

2.
超能力派现指每股派现大于每股收益或每股经营现金流。对2007年度上市公司派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以沪市A股的91家超能力派现公司为样本,分析了2007年超能力派现的特点。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超能力派现背后的真正原因,并据此对证券市场提出重点监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再融资相关规定,扩宽融资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派现金     
无论是经营活动,还是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连续派现公司”的现金流状况都比“高送股公司”好得多。在二级市场上,与“高送股公司”醒目的累计收益率相比,“连续派现公司”在股市大跌时也显示出较强的抗跌性。  相似文献   

4.
盐湖钾肥公司凭借其高额的分红数量和持续的分红能力而成为2008年国内上市公司的"派现王".本文对盐湖钾肥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其持续的分红能力得益于公司市场的定价权、超强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较高的成本控制水平以及充裕的经营现金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清楚了解派现公司的情况,我们分析了三家长期派现公司--“佛山照明”、“中集集团”、“深万科”。三家公司主业突了,盈利能力强。“深万科”虽然在上市当年(1991年)没有派现,但是考虑到万科在不断增加土地储备的压力下坚持派现,实在是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
丁楠 《商业会计》2013,(10):21-23
本文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贵州茅台连续多年的高额现金股利分配现象入手,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三个方面分析支撑其高派现股利政策的财务因素。通过对公司股权结构与投资状况的考察,剖析上市公司采取高派现股利政策背后的动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2015,(48)
近年监管层大力倡导上市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越来越多公司正不断加大现金分红比例。其中,贵州茅台常年稳定派现,并凭借慷慨的每股派现金额,多年蝉联"派现王"。本文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其现金股利政策的财务支撑,并结合股权结构、投资状况、股票回购与信号理论,探索贵州茅台能够长期坚持"高分红"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终极控制、内部现金流与投资支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以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作为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利益一致程度的代理变量,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进行实证检验,揭示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特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普遍存在。对于国有终极控股公司,这种敏感性随着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随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的增加而增加,支持了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假说,也体现了终极控股股东利益趋同效应与侵占效应对投资支出的影响,并且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抑制国有终极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而非国有终极控制公司更可能面临着融资约束,但尚未得到严格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
詹璇 《商业时代》2007,(17):72-74
固定资产投资对宏观经济增长和微观企业发展的意义重大。近年来,对企业投资问题的研究围绕着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模型实证结果发现:随着最终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缺口扩大,投资与现金流敏感度增强,但是投资与长期投资机会Tobin's Q的相关性下降。实证结果支持自由现金流假说下的代理理论,即我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投资之所以受内部现金流的影响,是因为最终控制人具有强烈的规模扩张、投资过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企业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总量。通过对现金流动方向、结构以及现金流量表与其它相关财务指标的比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盈利、创现、偿债及支付能力,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全面的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林川  杨柏  代彬 《财经论丛》2016,(8):51-58
基于现金股利变更的动态视角,利用2000-2013年度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分别从市场整体迎合与上市公司单个迎合方面,实证检验了迎合理论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研究发现,迎合理论能够作为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原因。从市场整体状况来看,上市公司的当年度现金股利意愿与上年度的市场股利溢价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同趋势,而从上市公司状况来看,若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意愿与市场股利溢价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则更有可能变更现金股利形式以迎合证券市场投资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股权结构的家族控制与现金股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很多,家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终极控制人,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使其拥有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且存在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现金股利政策的倾向。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并选取了2004-2008年1411家A股家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所研究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于静 《商业研究》2012,(6):166-173
在投资者保护的分析框架下,借鉴迎合理论的基本思想,本文采用1998-2010年所有沪深A股的年度分配方案,在控制自由现金流、成长性、公司规模、盈利性和资产负债率的条件下,检验了股利溢价对现金股利支付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给予的现金股利溢价越高,公司发放股利的可能性越小;在法治水平较差的地区,迎合理论的印证能力更强,说明法治水平越低,利益输送越强。  相似文献   

14.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一项正常的决策行为,也是上市公司最普遍最为常见的股利分配形式.对于上市工资制定现金股利政策的动因,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派现与利润的关系、派现与投、融资的关系、派现与成长机会的关系、派现与行业类别的关系等方面.与国外相对成熟的现金股利政策动因的实证研究相比,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在公司财务状况影响、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政策导向的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2004—2007年超过45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终极产权的视角剖析了终极控制人及其控制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终极产权性质及其对应的控制权结构是目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终极控制人的投票权和现金流量权比例,对股利支付的可能性和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金股利分配是上市银行的重要财务管理活动,合理分配现金股利对上市银行至关重要。基于2009年至2013年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6家银行的数据,从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负债水平、现金流量和银行规模等方面,选取相应指标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盈利能力和负债水平对我国上市银行现金股利分配有显著影响,而现金流量与银行规模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股利政策信息结构与股价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继袖 《商业研究》2011,(8):131-136
通过构建股利政策信息结构和时空两维股利信息模型,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股利政策的信息结构、信息环境及其对波动性、市场深度和流动性等股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股利政策公告前,没有发现显著的信息性交易行为;股票股利政策公告前后,市场信息结构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不分配利润的企业在公告前,出现了显著的由信息引起的交易行为;公司发布股利政策不仅能够传递公司价值的信息,而且公司价值信息的传递还与市场所处的信息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信息环境、信息结构影响了信息作用于市场变量的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民营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信号传递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考察股利分配预案公告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信息的信号传递效应,并在研究方法上对我国当前该领域研究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弥补。在严格控制了盈余信息、公司规模等因素后,分别对2001-2003年度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预案公告日前后样本(除送、配方案之外)的“纯”现金股利分配预案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股利分配预案公告日前后,民营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并没有受到市场排斥,其超常收益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9.
公司的盈利状况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公司盈利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也影响到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高,大部分盈利公司的收益缺乏现金流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债务决策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现金分红与债务政策稳健性及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对公司债务政策稳健性有着显著的影响,相对于无现金分红公司而言,现金分红公司有着更高的债务政策稳健性;现金分红公司的业绩水平显著高于无现金分红公司的对应水平,说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对公司业绩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现金分红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中,债务政策稳健性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上述研究结论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揭示其对债务政策稳健性与公司业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