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因连年高速增长而积累了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失衡等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冲击使中国这几个失衡问题凸显出来,特别是投资与消费失衡问题突出起来.文章指出,强刺激投资实现的增长将进一步恶化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投资增速过快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贷款大量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大量的资金投放正在推高资产价格、催生资产泡沫,而且正在逐步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这也是中国经济的"隐忧"."十二五"起要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这些失衡问题.文章提出,中国经济需要及时进行转型,从追求数量扩张型转为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型,也就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使经济真正走上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文章还提出了顺利推进经济转型的未来发展建议,一是适当放缓经济增速;二是致力于调结构,转交经济发展方式;三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贸易结构失衡、贸易增值率不高等问题,亟须转型升级。当前全球经济正在进入新的调整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债务危机可能再起波澜、国际商品市场持续动荡、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等将对中国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发展产生影响。加快东部地区外贸的转型发展,必须在科学认识外贸增长速度和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和不断提高外贸增值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五大失衡问题:一是储蓄与消费失衡,储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于倚重第二产业;三是投入结构不合理,物质资源消耗太多,技术进步贡献率低;四是人与自然不和谐不协调;五是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文章提出,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明确三个问题:第一,转方式、调结构内涵会随着经济增长和矛盾积累而有所扩展;第二,转方式、调结构,就要适当放缓经济增速;第三,主要着力于深化改革和调整政策,推动转方式、调结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外需和投资在庞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仍持续高速增长,脱离了实际消费需求,造成我国需求结构中内需外需失衡和投资消费失衡并存的情况,由此产生的三对矛盾,迫切要求需求结构转型。一、三对矛盾迫使我国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在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后,增速逐渐放缓,供求开始出现失衡,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抑制了经济增长的潜能。原有的以需求刺激经济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渐加剧,人力资本不足。针对这种现状,我国有必要进行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推进科技创新、鼓励投资、加速产业升级、简政放权等措施,来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而持续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三十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然而,受国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自2011年起,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当前的经济增长率已降至6%—7%,步入经济"新常态",中国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中国在国际环境中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压迫,科技创新能力滞后,产业竞争力不足;二是投资所带来了产能过剩、增长水分等很多问题,中国需要对投资方向,投资比例等进行新的调整;三是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方向急需转变,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动力;四是土地供给、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在"旧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继续维持,各种问题与挑战迫使中国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新常态"下中国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贯彻总书记讲到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众多地区都面临着出口缩减、投资降低、消费降低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中国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采取了较为强硬的宏观调控手段,刺激了经济进一步增长,虽然短期看来对保证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从长期角度出发,我国众多地区的经济发展仍要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主要突破口,以实现自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提高,才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萧条中走出经济发展困境。为此,将以江苏为例具体研究阐述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与规划,并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外贸进出口、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和促进就业。本文详细回顾了中国吸引外资政策的历史变更,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将中国吸引外资政策变更划分为三个阶段。之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外资政策面临的挑战,经济转型要求我们对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调整,这必然涉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外资问题。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结合当前最新经济形势,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凌云 《新财富》2007,(9):16-17
面对通胀上扬、资产价格暴涨下失衡的中国经济,人民币无可避免将加速升值。这一趋势下,中国出口部门面临艰难的转型。受到增长方式转变与美国次级债风波的影响,中国未来的GDP增速可能放缓。重重矛盾之下,政策的走向备受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巴曙松 《新财富》2011,(10):I0016-I002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取得成功的高储蓄、高投资、高经济增长的“三高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转型,否则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在外部再平衡因素和内部多重结构性因素推动的转型之下,经济转型本身正在产生大量新的金融需求,这些都将为金融转型提供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式经济分权的大背景研究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在分析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进行实证验证。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相比于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变化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动更大;金融显性集权会显著改善经济结构,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则相反。考虑财政金融联动特征后,本文还发现,金融隐性分权在财政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机制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需互相配合才可达到缓解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投资和出口在江苏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特别重要角色,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在持续下降。作为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江苏的公共支出并未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江苏公共支出转型总体上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但也存在相关的问题。因此,应加快推进公共支出转型,增强江苏经济增长的消费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刘鹏 《商业科技》2014,(19):269-270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逐渐走入了一个瓶颈期,旧有发展模式难以持续,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成为了未来中国经济将要直面的问题。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困难重重,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效率与力度将直接关乎着中国经济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琦 《商场现代化》2008,(16):314-316
本文从总需求角度分析了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机理,并针对改革开放以来需求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寻求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严峻的下行压力,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愈为凸显.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视角,探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有偏性与经济结构失衡之间的关系.文章以省际面板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建立面板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长期关系,并分析了财政支出变动对经济结构造成的短期动态冲击效应.研究认为,长期看我国的财政支出有偏性与经济结构失衡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且公共投资促进了社会总投资的增加,但对居民消费和劳动报酬相对份额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在短期内,公共投资对社会总投资有正向的冲击作用,而对劳动者报酬有负向的冲击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结构性减少公共投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欧债危机使欧元严重贬值,欧元区经济萧条对我国出口造成严重冲击,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应将以出口拉动型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本文从欧债爆发以来对我国出口的冲击,进而迫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转型,然后针对投资消费失衡、进出口失衡和产业结构失衡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长远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个广受关注但又难以达成共识的话题,本文从增长的动力源泉及运行机制方面探析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特征鲜明、问题突出,在实现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同时积累了诸多结构性问题。世界经济失衡加剧以及国际金融动荡,使中国经济安全和增长面临重大挑战,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成为一个紧迫性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经济分权与县域经济增长: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尝试定量分析地方经济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浙江省逐层推进的省管县体制改革可以作为识别经济分权政策效果的一个"准自然实验",基于该样本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分权改革有助于扩权县的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储蓄水平、人口密度、工业化程度对浙江县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分权改革的合理性提供了必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伍海华 《财贸研究》1992,3(5):12-17
通货膨胀的正效应:在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下,可降低消费,提高积累;在产生结构和投资结构失衡下,使经济增长相对协调。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不利于动员社会资金支持生产;不利于资金合理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我国80年代的通贷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危害相当严重。表现为扩货币扩张化和投资结构偏差,阻碍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格局正在从老的全球化(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而形成的一极世界)向新的全球化(多极世界)转变,石油价格的浮动有利于全球经济软着落,并促使全球经济格局向多极化转型。同时提出中国需要全新的改革开放战略,应抓住全球经济格局转变中的新机遇,实现经济增长软着落、经济结构转型、技术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