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必须具备以下主要条件:1.必须具有特定的身份。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检察机关、军队、国营企业、国家事业单位、各党派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学术界争议颇大,司法实践中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我们认为,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的理解,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宏观把握: 1、对“职务”的理解 刑法意义上的“职务”是根据行为人依法或受委托而取得的法律身份。从产生方式看,职务可因选举、任命、委托产生;从职务主体看,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的职务和其他从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学中,个人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受贿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贿赂或者收取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不正当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学中,个人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受贿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贿赂或者收取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不正当行为。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学术界争议颇大,司法实践中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我们认为,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宏观把握: 1、对“职务”的理解 刑法意义上的“职务”是根据行为人依法或受委托而取得的法律身份。从产生方式看,职务可因选举、任命、委托产生;从职务主体看,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的职务和其他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职务。职务是身份与地位、职权与职责的有机统一,具备一定职务的人,就被赋予一定的法律身份,处于一定的法律地位,享有一定的职权和履行一定的职责。 2、对“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 “职务上的便利”就是指因职权  相似文献   

6.
今后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 ,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 ,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将以贪污罪共犯论处。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就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作出司法解释。这个解释自今年7月8日起施行。这个解释规定 ,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 ,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 ,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数额较大的 ,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 ,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 ,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 ,共同将本…  相似文献   

7.
今后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 ,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 ,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将以贪污罪共犯论处。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就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作出司法解释。这个解释自今年7月8日起施行。这个解释规定 ,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 ,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 ,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数额较大的 ,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 ,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 ,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 ,共同将本…  相似文献   

8.
李布琼 《企业导报》2009,(7):111-112
在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而构成受贿罪是腐败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法律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对我国受贿罪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刁巍 《活力》2010,(16):83-83,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们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  相似文献   

10.
为加速四化建设必须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纵观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腐败问题,人们就不难发现,这些腐败问题与职务所占有的权力有着天然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一是职务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经济利益,以及正常的经济秩序;二是客观地表现为行为人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从事经济活动,严重侵犯国家、集体或个人经济利益的行为;三是主观上是故意且都具有牟取非法利益或者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等。职务犯罪,不仅数额越来越大,而且手段隐蔽、发案部位增多、涉及面广,以及案中有案等突出特点。近年来,审计机关始终注重对大…  相似文献   

11.
金融职务犯罪趋势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严格来说并不是刑法中规定的概念,它是一个类罪,是某些具有职务关联性犯罪的概称,是一种严重违背职责的行为。金融职务犯罪作为其中一种,是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金融业务活动中利用职务便利,或滥用职权以及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公私财产所有权或者国家对职务活动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处罚的行为。它主要有贪污、职务侵占、受贿、挪用  相似文献   

12.
职务犯罪是指固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在新形势下,审计机关必须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扬审计监督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贿赂界定标准的分歧,根源在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有关交易对方单位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以受贿论处的规定。工商总局从不当利益引诱交易角度界定商业贿赂,将交易对方单位由回扣收受主体之一扩张到其他商业贿赂受贿主体之一,导致执法实务中容易忽视受贿方之所以愿意、能够被收买,是因为其出卖的是他人利益而非自身利益,并导致商业贿赂行为与同样具有利诱属性的有奖销售尤其是附赠行为之间纠缠不清。重构商业贿赂界定标准时,既要考量行贿方以不当利益引诱交易的属性,更要考量受贿方出卖他人利益换得不当利益的属性,以及受贿方利用身份便利为行贿方提供商业竞争优势的属性,还要考量行纪人、公立医院等虽以自己名义参与市场交易,但实质上是相关利益方的代理人、受托人或代表人等特定情形。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29日上午公开宣判,一审判处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王怀忠,系安徽省原副省长、安徽省九届人大代表(2002年9月28日被罢免),曾任安徽省阜阳地委副书记、阜阳地区行政公署专员、阜阳地委书记、阜阳市委书记。1994年9月至2001年3月,王怀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个人和单位谋取利益,先后16次非法收受及4次索取他人共计折合人民币517.1万元;另有价值人民币480万余元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一审法院认为,王怀忠受贿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其中索取贿赂数额亦特别巨大,索取贿赂后将绝大部…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总称。在工程建设中,审批、招标、投标、材料采购、施工、监理、决算、结算、竣工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变成了一个个"黑洞",将有贪欲之心的人拉了进去,在他们"慷国家之慨"时,却以落马而告终。  相似文献   

16.
澳门特区政府廉政公署向政府各部门发出建议 ,劝喻公务员拒绝收受与公务有关的任何礼物 ,以免造成受贿嫌疑。这份通过政府司级官员发至下属政府部门的建议说 ,为了建立一个“高效、廉洁、负责”的政府 ,行政当局应采取严守法律的原则 ,维护声誉。因此 ,建议公共行政当局全体工作人员拒绝在公务上收受任何礼物 ,保证以不偏不倚、廉洁守法的精神处理好公务。建议同时希望澳门全体市民提供合作 ,不以任何形式向公职人员送礼或给予其他利益 ,以免造成行贿嫌疑。这是澳门特区政府成立以来廉政公署第一次发出这样的建议。澳门人素有过年送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配合协助中纪委、省纪委、省公安厅查处有关专案的审计实践 ,运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新的违纪特点和发案规律 ,对审计工作中常见的经济违纪问题归类整理如下 ,如审计中发现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以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若同时触犯刑法并同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一、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益、亲属接受财物行为行为人主观过失 ,在本错误中 ,亲属接受对方的财物本人不知道 ,或证明不了本人知道 ;若查实本人知道的 ,则应按受贿论处。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是构成本错误的前提 ;所利用职务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配合协助中纪委、省纪委、省公安厅查处有关专案的审计实践 ,运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新的违纪特点和发案规律 ,对审计工作中常见的经济违纪问题归类整理如下 ,如审计中发现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以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若同时触犯刑法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一、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益、亲属接受财物行为行为人主观过失。在本错误中 ,亲属接受对方的财物本人不知道 ,或证明不了本人知道 ;若查实本人知道的 ,则应按受贿论处。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是构成本错误的前提 ;所利用职务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惠本善正好56岁,他本是一名县级干部为党工作宝贵的最后一段时期。然而,令惠本善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竟然在这一年“折戟沉舟”。5月中下旬,他因涉嫌受贿罪先后被刑拘、逮捕。2月4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惠本善受贿案作出终审判决:惠本善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35次收受、索取他人财物181.9478万元人民币,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考虑其具有酌情从轻处罚情节,决定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20.
郭娜娜 《活力》2011,(6):87-87
职务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其特征在于犯罪主体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牟取非法利益的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犯罪行为,其危害尤甚。本文试着从该犯罪的特点入手,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