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崔红 《辽宁经济》2007,(11):28-29
行政复议管辖是行政复议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权限和分工。对行政复议机关来说.它确定了不同行政机关之间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具体分工,明确了行政复议职责:对复议申请人来说.则是发生行政争议之后到哪一个行政机关去申请复议的问题。因此.明确行政复议的管辖.一方面能够给行政复议申请人提供指引.避免出现投诉无门的情况.保护复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能够预防和减少管辖争议.避免复议机关在管辖问题上的互相推诿现象,提高行政复议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创新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是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救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复议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要扩大复议受案范围,创新复议审理组织,改革受理审理机制,探索新的结案方式,完善管辖、证据制度等。行政复议制度创新完善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准司法性行政纠纷解决制度。  相似文献   

3.
孙立伟 《发展》2009,(8):122-123
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行政争议的处理结果,更与是否启动行政诉讼程序密不可分。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是提高我国行政复议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推行行政法治的必然方向。随着行政复议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以人为本”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通过行政复议途径最终解决全部行政争议成为可能,即便不能完全解决,也为科学合理地启动行政诉讼程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行政许可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可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行政许可行为的范围,以及行政许可复议和诉讼的原告资格、范围,违法设定或规定行政许可的法律文件在复议和诉讼中的处理,行政许可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标准,行政许可中的行政补偿和行政赔偿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大经贸》2008,(2):70-71
行政复议调解是发生行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复议机关的主持下,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思想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由此解决行政纠纷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6.
杨涛 《科学决策》2007,(2):59-59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日前召开的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级行政机关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行政复议权,疏通进口,敞开大门,积极主动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切实解决行政复议“告状难”问题,绝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把合法的复议申请挡在大门外。  相似文献   

7.
张云年 《理论观察》2022,(4):131-133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法制建设中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制度,当行政相对人权益受到侵害时需要行政复议给予保障,二者在保护和弥补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上相互联系,在行政监督和司法救济上二者又相辅相成,程序衔接上必须要充分考虑二者的优势,在行政监督过程中充分的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权益的保护,但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上程序较为复杂,标准不清晰明确,缺乏独立性等问题较为严重,造成在实际中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上出现脱节,不能有效地发挥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行政监督与救济的作用,不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与救济体系。本文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为着眼点,分析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行政救济管理实际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的对策与建议,充分发挥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优势,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与救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自<行政复议法>施行以来,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逐步得到发展,在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行政复议制度一些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行政复议制度功能的发挥.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应从拓展行政复议的范围、设置专门的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行政复议的管辖制度、增加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若干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复议制度的立法确认,标志着我国对行政权实施的事后法律救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在分析现行《行政复议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学理和实务问题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具体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行政复议制度已成为公民表达诉求、解决、切身利益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与行政诉讼、信访制度比较,行政复议具有天然制度优势,并直接表现为2011年全国范围内复议案件数量的激增。本文分析以2011年天津市发改委行政复议案件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索建立适合发改系统工作特点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以期达到提高复议工作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与最大限度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双赢”,为发展改革工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方锡彪 《宁波通讯》2007,(10):58-59
行政争议一般包括: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近几年来,行政争议的数量逐渐呈上升趋势,某些行业的行政争议年上升幅度在20%到50%不等。分析造成行政争议数量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属一果多因,且有深层次的原因,情况十分繁杂。本文仅侧重建设行业分析当前行政争议,数量增加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复议是行政相对人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实际工作中,一系列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实践,进一步探索了行政复议工作的规范和科学性,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但在试点工作的进行与相关制度的构建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利于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日益完善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后,政府工作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为此,必须正确把握新形势下行政复议工作的几个着力点:新形势下的行政复议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规范行政复议程序,确保行政复议必要的行政效率;建立完善、全面、规范的行政层级监督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税务行政复议调解为税务行政相对人提供了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不仅能够快速解决纠纷,而且对于延伸税收服务职能、促进征纳关系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立法对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规定尚不完备,制约了其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本文对税务行政复议调解适用的基础、范围、条件与内容、具体程序、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君培 《发展》2009,(7):146-147
【案情简介】申请人:西和县J矿业有限公司。被申请人: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第三人:天水T矿业有限公司。2007年11月30日,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给第三人颁发的6200(0720527号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认为该发证行为侵犯了J公司的合法权益,向甘肃省人民政府提出了行政复议申请。作为承担省政府行政复议具体办案任务的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处依法受理了这一复议申请,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写入立法目的条款。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行政复议“主渠道”定位的内涵和基本要求,针对行政复议现存问题,提出通过进一步扩展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有机衔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加强行政复议的实体纠错力度等措施积极回应行政复议“主渠道”定位所提出的数量化和质效化要求。  相似文献   

17.
防止和治理行政许可过程当中的腐败问题,是制定行政许可法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部法律的总则到分则的每一章绝大多数条款,都是要始终防止行政机关在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当中的腐败问题。目前来看,行政许可防治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实施行政许可的条件不具体,不明确,实施行政许可的具体标准缺乏,行政缺乏明确可  相似文献   

18.
判断申请人是否具备适格行政复议申请人的实体性条件,不仅应该从行政法律关系入手,而且还应该从民事法律关系入手,即还应该考察作为非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人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是否存在受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拘束的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是说,凡是与被申请人之间形成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相对人,都是适格的行政复议申请人;或者虽与被申请人之间不存在行政法律关系,但他与被申请人的行政相对人之间存在受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拘束的民事法律关系,那么,作为申请人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是《行政复议法》中所谓的被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人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所谓的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即适格的行政复议申请人。  相似文献   

19.
张莹 《魅力中国》2014,(11):308-308
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救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对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主体正确行使行政职权,维护社会公正与安定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我国行政复议的书面审查方式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书面审查方式的缺陷,分析原因,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 《发展》2007,(11):144-145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可以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房地产纠纷直接作出处理决定,即房地产纠纷的行政处理.这种处理可能是根据纠纷当事人的要求而作出的,也可能是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主动作出的,其主要有房地产行政处罚和房地产行政复议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