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劲松  倪霓 《魅力中国》2014,(25):219-219
体育教学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并结合教学实践,对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的意义及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
付聪  付雯 《新西部(上)》2012,(11):165-166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应对挫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合理安排和科学选择体育游戏,全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宋罡 《魅力中国》2013,(17):232-232
体育教学较其他学科教学更能使学生直接的投入各种角色之中.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对我们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韦大全 《魅力中国》2011,(21):251-251
身心健康是中职学生今后谋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中职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身心素质的要求,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的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21世纪国际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体育教学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已经是一个多向、动态的过程。因此构建大学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要不断研究至关重要的多维因子,使体育教学在思想体系层面上充分体现辩证统一,促进从生理改造向生理、心理、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生存能力并重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航  丁仲 《新西部(上)》2014,(5):155-155,101
高校体育引入休闲体育有利于克服课程改革的难题,为营造融洽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提供条件。作者认为应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轻松化,娱乐化以及休闲化;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联系社会实际科学规划和指导休闲体育项目,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潘其胜 《魅力中国》2009,(29):44-44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体育教学中锻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优秀的社会情感,以至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每位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如何适应课程改革,开展体育有效教学工作,是值得每位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更有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体育课程的文化传承、娱乐休闲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环境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从而全面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体育教学中锻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优秀的社会情感,以至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每位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如何适应课程改革,开展体育有效教学工作,是值得每位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体育核心素养的对策:通过加入足球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度;以教师魅力吸引学生求知兴趣;培养学生主动练习的行为素养;从多元化教学评价促升体育品德素养;培养学生树立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慧 《新西部(上)》2013,(Z1):225+229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两个重点,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丰富和完善目前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将"拓展训练"的基本理念和项目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实现二者的融合,是教育面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时代需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李小燕 《魅力中国》2014,(9):234-234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合作学习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需求的一种体现。本文在广泛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合作学习的概念、社会适应能力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对小学体育健康课程中合作学习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蔡冬琴 《魅力中国》2010,(22):261-262
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教师观念的更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效果评价,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切入素质教育轨道:学校体育教学应把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位,面向全体学生,摒弃“选手制体育”目标,改革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建议:学校体育改革必须以教学观念更新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口,加强体育器材、场地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素质教...  相似文献   

16.
王达军 《魅力中国》2012,(29):119-119
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应采用新的与素质教育密切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体育教育的主体,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项目教学,使学生在大学获得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成为将来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高校在积极贯彻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能力的承栽阶段,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并根据普通高校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及体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阐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奥运精神的重要性,认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和普及奥运精神,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张丽华 《魅力中国》2013,(22):250-250,248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社会、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主体异步教学模式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深入开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作出了调整。但新方案的实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此,应理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强对学习效果的监督和综合评定,以适应远程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李召运 《魅力中国》2013,(29):264-264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摘要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