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宇  齐欢 《经济论坛》2005,(18):9-11
自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以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92年始,我国相继发布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等重要文件。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别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域广大,人151众多,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地区地理自然条件差距大,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杜恒柱 《经济师》2000,(8):181-182
山西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连接带 ,是典型的中西部省份 ,是中西部发展示范区的最佳候选地之一。1998年初 ,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山西被确定为国家、地方实施《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试点省。把山西建成中西部地区金融改革示范区是拉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可以说 ,是贯彻江总书记论断 ,指导我国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跨世纪行动纲领。一、创建中西部金融改革山西示范区的现实性与必要性1995年 10月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五个要”的要求 ,即 :要更加重视和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要实施有利于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来已久,从人类关于自然资源利用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到当代对全球环境状况变化的分析与反思,都不断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1994年3月,我国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Sutainable Development)自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到1992件联合环境与发展大会,人类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共同追求的目标,并对其内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到1996年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近百种,从全球的观点看,Gro Harlem Brundtland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根据《21世纪议程》中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要求,各个国家和有关的国际组织,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学,纷纷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研究,转向对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的研究,根据自己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和自己国家地区的特性,给出了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联合国有关机构,研究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中期方案和指标体系。英、美等国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我国先后有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郝晓辉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探讨》中给出的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课题组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体系”等,至此,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由指标体系转向可持续发展系统内部规律。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表现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性,有关献对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做了探讨,本拟对可持续发展系统进一步分析,给出科技知识分子系统是“协调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描述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先后制定了21世纪议程,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制定《21世纪议程》的国家。1999年,国务院要求全国认真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不少省市已相继制定了实施方案,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环境脆弱,气候复杂,因此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独立的研究内涵。由内蒙古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内蒙古财经学院教授马林主编的《内蒙古可持续发展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项目)的问世,为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增添了一项具有开拓…  相似文献   

6.
杨欣 《新经济》1995,(11):40-44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面临更上一层.楼的世纪之交,中西部地区的开发脱贫被提上了国家的首要议程。前者关乎中国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后者涉及各经济区域之间的均衡、协同发展,乃至中国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大西南的滇、黔、川、桂4省区,被称为“世界三大处女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测度与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效率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应用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尝试将超效率DEA方法应用到生态效率测度中,对中国2000—2009年区域生态效率展开评估,并据此进行各区域类型划分,进而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视角研究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此期间中国整体生态效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但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且有增大趋势,各区域生态效率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生态效率演化规律各异,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强劲但内部各省份差异呈现增大趋势,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不足且其内部省份差异趋稳。  相似文献   

8.
金融可持续发展评价新视角——基于地区截面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16个具有代表性的省市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从东部到中西部,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同时,地区内部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要进一步探索各地区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促进高质量的金融发展和持续、和谐、快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0.
山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环境会议、经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至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其间20多年来、尽管由于各人的认识角度和深度不同.对于持续发展定义侧重点不同.、但是、已逐渐建立起科学的共识、认为人类活动强加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了非持续性,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井把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我国根据环发大会精神制定了《中国对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全球到区域不断深入和扩展、各省也把可持续发展提到日程上。就云南省地理环境而言.以山区为主、其…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是中国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制约和影响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资金的短缺。要使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国家的财政金融政策、地方政府的投资力度、农业自身的产业化资金积累、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等都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农业资金投入的现状,提出构建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的基本原则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危机后世界经济恢复缓慢,外部需求持续低迷,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增速逐年放缓,为了深入探讨危机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文章在分析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经济发展周期波动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地研究了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经济发展对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周期阶段,其影响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经济发展处于繁荣阶段的拉动效应大于衰退阶段。最后分别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三个方面,对后危机时期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影响城市发展的十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布伦特兰夫人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内涵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21世纪议程》在全球范围内贯彻实施,我国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是: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城市。随后,国内许多城市纷纷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城市远景规划目标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它包括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统。其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本文拟从这三个子系统出发,探讨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10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殿军 《技术经济》2001,20(2):40-43
0引言“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种全新的发展观 ,自 1992年 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 1世纪议程》等文件后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我国政府积极响应世界环发大会倡议 ,于 1994年 3月发表了《中国 2 1世纪议程———中国 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从我国具体国情和人口、环境与发展总体联系出发 ,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并对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要求。本文就矿区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谈一些个人的看法。1、矿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动态》2001,(7):6-9
中国的西部开发与19世纪美国的西进运动存在许多有趣的类似之处,我个人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经历了西进运动。我出生在美国中西部的内布拉斯加州,并在那里长大,然后在芝加哥这个非常大的内陆都市中心工作,在美国有许多与重庆相似的内河港口城市,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美国的最西边是太平洋,而中国的最西部仍然是内陆,考察美国的中西部地区以及洛基山脉的西部区域,我们发现重庆与它们在河流,运输,农业以及重工业(钢铁,汽车,机械等)方面有着相似的发展前景,除金融及高科技等一些特殊部门之外,美国中西部工业及农业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互联网与数字普惠金融两个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以2013—201 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测度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数字经济对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可显著促进居民消费,但在中西部地区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应促进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协同发展区域数字经济。从供给侧入手,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及时关注和研判潜在风险,为促进居民消费赋能。  相似文献   

17.
绿色经济为中西部发展提供新起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机遇。只有抓住这个机遇,发展绿色经济,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才有可能取得突破。为此,本文论证了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背景,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值得重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薇 《财经科学》2006,(3):111-116
中国保险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在对我国各地区保险市场有关数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市场主体发展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差异是引起地区间保险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提出我国区域保险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应是在发展东部地区的同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21世纪议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政府为解决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川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该文件参照联合国《21世纪议程》的框架与格式写成,内容分以下四个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该文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社会经济不再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而是要按“低消耗、低污染和适度消费”的模式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即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该文件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即要提高解决全球问题的认…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孝胜 《经济论坛》2004,(19):21-22
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1994年3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2l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将实施人口、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对于占全国陆地面积71.7%、总人口为3.5亿的我国西部来说,在人口素质低下、自然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的条件下,探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