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心农场"等娱乐游戏风靡互联网,"偷菜"同时也能学到创业知识。学生如此感兴趣的游戏,堵是堵不了的,如果教师好好研究,多加引导,照样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创业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2.
农家乐旅游是依托田园景观、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等农村特色资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购农家物、享农家乐"等为主题体验的一种新兴旅游业态。随着农家乐旅游在全国各地呈现迅猛发展,许多省市的农家乐旅游也暴露出在规划和管理上的薄弱、产品结构不完善等的问题。文章针对柳州市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称谓中的问题,本质上是对整个社会名实关系尚未完全确定的反映,但具体到不同的领域,又有不同的表现。官场上直呼"老板""老大"的现象已经有好些年。如果说最开始这么称呼,只是暂时填补旧称谓的"空白",那么到了今天,长期使用下来,官场内部也就习惯了,渐渐地,听的人觉得开心、舒服,叫的人朗朗上口,觉察不出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英 《经济地理》2012,32(5):165-170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键词为"体育旅游"的模糊检索得到的论文样本,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991—2010年20年间的体育旅游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20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旅游研究在文献数量上呈不断加速的阶梯型上升趋势,可分为萌芽期、起步期、初步发展期、加速发展期、快速繁荣期五个阶段;在研究领域上逐步趋向多元,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在研究水平上得到跨越式提高,呈现"后发"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研究领域不均衡、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专项细分研究不够深入、研究视角单一、缺乏定量统计方法运用等问题。未来体育旅游的研究重点为:体育旅游学科体系研究、体育旅游安全与危机管理研究、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研究、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研究、体育旅游产业集聚、空间整合的研究和跨学科、多元化视角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避暑旅游对游客而言不是简单的异地短时居住,而是带有休闲、度假活动的旅游。六盘山地区夏季清凉、舒适的气候成为避暑旅游发展的基础资源,虽然"消夏游"也是其四大旅游品牌之一,但"避暑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鉴于此,文章在对六盘山地区避暑气候资源评价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位于"环渤海、环京津"休闲带,旅游业发展具有区位、经济、资源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旅游精品少、旅游景点认知度低、旅游企业"作坊"式运作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威胁。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张家口旅游的竞争优势、竞争弱势、发展机遇、威胁等内外部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促进张家口业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不断高涨,"低成本旅游"渐成潮流,我国换房旅游也正悄然兴起并如火如荼地发展。当前,我国新兴的换房旅游业还处于"自发"状态,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未来,随着换房旅游的深入发展和日趋成熟,我国换房旅游业也必将呈现出大众化、产业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关于提升“农家乐”旅游文化品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各地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增长很快,发展迅猛。但也应该看到,"农家乐"旅游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文化内涵浅薄、文化品位不高。因此,"农家乐"旅游必须注重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以保持其长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 《商周刊》2012,(21):66-67
史上最长的黄金周结束了,伴随着滚滚人流,迎来旅游新热潮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话题:拥堵,自驾游,井喷,泄洪,带薪休假。我们看到,生活在变,旅游也在变。让我们打开搜索引擎,将这些旅游热点话题一网打尽。关键词一:"拥堵""免费"说到热点话题,拥堵不得不提。今年的双节长假被誉为"史上最长黄金周",又恰逢我国首次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出游人流大幅增加,给道路、景区等造成较大压力。各地出现了一些道路拥堵现象。国人在享受长假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拥堵之痛。  相似文献   

10.
丽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遗产带旅游,旅游促保护"的双赢之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丽江目前的旅游发展中也存在新城区发展无序、传统文化氛围淡化、旅游资源受到破坏等问题,影响着丽江城市旅游业以及丽江城市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丽江城市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丽江城市旅游发展应实施文化经济战略、注重保护旅游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疆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推出了一系列徒步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被誉为"徒步天堂"。然而,在徒步旅游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国内对徒步旅游的相关研究却数量寥寥。在徒步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除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以外,也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去”的路径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名俭  唐静 《经济地理》2012,32(3):153-156
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加深和中国旅游市场日渐开放,跨国旅游企业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纷纷加快了对中国旅游市场份额的争夺,使得中国旅游企业国际竞争愈加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也应充分利用贸易自由化的机遇,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旅游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决策性问题是对可选择路径与模式做出最有利的选择。据此,在中国旅游业现有发展基础上,提出中国旅游企业可通过国际旅游接待、分销渠道构建、跨境旅游服务、管理合同、特许经营、绿地投资、收购兼并等七种基本路径"走出去",并根据服务出口、协议签订、资本投入三个划分标准,提出了旅游出口、旅游契约、旅游投资三种"走出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杨光超 《商周刊》2012,(9):54-56
4月15日,为期三天的2012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以下简称"旅交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落下了帷幕。回顾本次旅交会,不仅规模再创新高,在内容上也围绕"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主题,推出了一批"欢乐家庭"、"乡村体验"、"山水健身"等文化主题产品,反映了旅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而企业参展超过半数,旅游企业成为参展主体的特点也表明旅交会由"展示"向"交易"转变,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旅交会,观众只需要十分钟的步行,浏览微缩在一个一个的展台里不同风情的城市,就会跨过大江,越过高山;就会穿越历史,重读经典;就会冷暖自知,直抵人心。不同的城市,则有了一个难得的舞台去展示不同特色,宣传旅游品牌,"叫卖"资源,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作为国内SNS网站龙头企业“校内网”新推出的一项游戏——“开心农场”,“开心农场”给校内网带来了每周1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收入,由此,“校内网”成为SNS社区网站中,首家实现虚拟游戏收费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强劲的朝阳产业,带动面大、辐射面广,旅游收入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收入来源。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旅游这一低碳经济,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也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旅游消费。当前,许多工业部门和房地产投资过度,而旅游业却由于居民收入增长、交通改善等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有望进入"井喷期"。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家庭农场登记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在"中国舞台"的"亮相",释放出了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政策信号。但是,由于文件中只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并没有作任何细化的诠释,对家庭农场的涵盖、发展涉及的方方面面到底如何界定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或相应的认定、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位于浙江省北大门的长兴县依托自身优势和生态资源,旅游经济稳步增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设施日益完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旅游管理规范有序。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旅游资源开发还有待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强化;旅游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因此,在"十二五"期间,长兴县主要从理顺旅游产业机制;推进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开展旅游业主题形象定位与市场开发大力发展本县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正迎来一股"老年浪潮"。随着社会转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走出家园,走进自然,老年旅游开始成为大众消费者的强流。在老年旅游日益高涨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成为老年旅游发展的瓶颈。调查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老年旅游发展的瓶颈,提出老年旅游的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发展老年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天时地利、有着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可持续发展观念浅薄,一些单位和个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发,滥用旅游资源,因此在新疆频频出现沙尘暴,旅游景区环境恶化,民族文化淡化等一系列问题。旅游业本身的"朝阳产业"、"永续性产业"、"旅游业的周期性"等决定了可持续性旅游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哈欣  唐淑芬 《经济论坛》2010,(12):129-130
本文从世博会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切入,从上海都市旅游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重构与软实力提升、与国内旅游市场的互相推动及城市形象推广四个视角,着重分析了"后世博"对上海都市旅游的影响,并提出关于"后世博"上海城市"大景区"建设的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