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浙江省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 《浙江经济》2004,(15):18-19
构建和完善浙江粮食安全体系的总体要求是:以坚持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前提,实行从追求区域内的产需平衡向市场化的供需平衡转变,从单一依靠国家计划和国家粮食部门的供应保障作用,向依靠发挥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双重作用转变,确保省内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有饭吃、吃好饭。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在粮食安全的范畴内,尤为重要的是粮食流通领域的安全,粮食流通是否顺畅,不仅关系到粮食产销的衔接,而且关系到粮食安全。本文从粮食安全的视角,论证了粮食流通领域中粮食信息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同时提出健全粮食价格形成体制,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完善粮食补贴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战略物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问题具有特殊重要性。自1996年以来.我国粮食流通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逐步走向了粮食市场化,粮食流通波动由供给制约转为由市场需求制约为主。西宁市粮食不能自给,供需缺口较大,在我省属粮食主销区,对粮食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粮食供求稳定.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粮食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搞活粮食流通。 相似文献
8.
9.
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确保全国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粮食安全问题涉及经济、社会与政治等诸多因素,危及粮食安全的原因来源于粮食产、购、销、调、存、加等多个环节,当粮食出现危急时,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干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粮食危机、自然灾害频发更是为我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为适应粮食安全决策科学化的需要,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粮食安全预警体系,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由于粮食短缺和涨价产生更深层次的问题, 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粮食垄断收购政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粮食收购体制的基本情况是:1985年以前基本继承历史形成的统购统销制度;1985年—1992年实行“双轨制”,即社会商品粮的70%—80%由政府采用行政手段直接购销,20%—30%的商品粮由农户、流通组织、消费者之间自主交换;1993年实行自由流通;1994年后开还问改量断供中国粮食收购体制的基本情况是:1985年以前基本继承历史形成的统购统销制度;1985年—1992年实行“双轨制”,即社会商品粮的70%—80%由政府采用行政手段直接购销,20%—30%的商品粮由农户、流通组织、消费者之间…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因非典型肺炎和谣言影响.省内局部地区先后多次出现粮食市场抢购和价格异常波动。这再次提醒我们,对粮食安全问题始终不能掉以轻心、盲目乐观。要继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大市场、大流通出发,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调节粮食供求。同时,要立足省内,增强粮食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江西作为粮食主产区,积极探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培育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流通主体、国有粮食企业转制、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浙江省率先进行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成功地实现了体制转轨。在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保持市场供求稳定、国有粮食企业转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经验,对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同时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这无疑是件好事,改革深得人心。但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可忽视,需在“明补”政策上进一步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6.
粮食储备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维护粮食市场和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国家安全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中国政府一直把粮食储备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通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已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基本完备的新型政府粮食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