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进涛  熊强 《经济界》2021,(2):30-36
城市韧性度的增强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社会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这篇文章在总结城市韧性及其评价指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复合指标法从社会、经济、生态和工程四个方面建立评价武汉市2008-2017年城市韧性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建立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TOPSIS模型对武汉市城市韧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思想起源于工业化初期的城市发展,但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却一直没有融合于传统城市的发展之中,从而使城市形态远离生态健康.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在我国出现了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化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及生态城市发展研究和评价等研究热点,并衍生出不同部门、不同侧重点且带有行业特色的诸多生态城市概念,形成生态城市研究的多元化格局,也出现了生态城市管理的混乱现象.鉴于此,在对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及其评价体系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城市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城市综合功能为目标,提出生产功能、服务功能、聚居功能、健康安全、管理与影响5个层面共15个指标的生态城市评价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汪坚强  管力  李海龙  郑善文  戎卿文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3):中插14-中插19
通过规划管控手段推进住区绿色发展是实施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居住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中尚缺乏生态管控指标,致使住区项目在土地出让和建设开发的规划许可中缺乏绿色生态方面约束.对此,通过分析美国LEED-ND、英国BREEAM COMMUNITIES、日本CASBEE FOR CITIES和我国《绿色住区标准》四大代表性绿色(生态)住区评价标准,结合我国部分绿色生态城区的前沿探索,发掘住区生态建设的核心要素及其对规划管控的启发,研究构建居住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指标,以期对城市住区生态建设的管控和引导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既是对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评价工具,也是指导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纲领。本文从制订单位、制订目的、指标架构、指标项构成和指标赋值等方面对四个典型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柳键  邱国斌 《物流科技》2011,34(4):13-17
城市物流对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物流竞争力发展状况,选取了20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6个城市的物流竞争力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导致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耕地保护、生态安全影响下的城市建设用地供给量在减少,两者的矛盾意味了以往"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对存量土地的深度挖掘将是重要发展途径之一.在这种背景下,老城区的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显得尤为必要.其集约利用潜力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但目前还缺少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别对评价单元和评价因子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建立模型计算求得潜力值;最后,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成功地应用了该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框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生态交通是生态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在全面分析交通系统结构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的框架.在此框架中,初步选取了具体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的指标集,并提出了生态化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以此测度城市交通生态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凸显了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也应体现韧性城市理念。因此,在准确理解和把握韧性城市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筛选了包括综合服务、网络枢纽、科技创新、开放交流、人文交流、生态宜居等六大国家中心城市功能韧性建设方面的38项表征指标。优化后的指标体系从绝对值、相对值、人均值等角度反映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协调性、成长性、共享性,不仅保证了各项指标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同时能够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韧性建设状况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9.
兰州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定量评价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选择了适合评价兰州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型,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对兰州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并对兰州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结构方程的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戈  尤涛 《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108-112
各省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大多提出了"生态省"、"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须对其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然而目前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方法繁多,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结果往往存在差异,有时甚至相差悬殊,且这些方法都具有变量能直接观测、观测没有误差、变量之间只有单向的因果关系等假设条件,现实往往难以满足。因此,为了更为准确的评价城市生态系统,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可参考的评价标准,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在评价方法上进行创新。首先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全国210个地级城市数据,在运用结构方程识别重要影响因素的同时,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效度和信度分析,各项检验指标均达到要求,证明模型拟合较好,并对各地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排序,最后对东、中、西部城市生态系统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生态城市理念的追求标志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本文从生态城市的复合生态网络体系出发,根据Roseland生态城市建设的十大原理,把生态城市(城乡)规划内容分为三个子系统的内容:生态基础规划、生态产业规划和生态社会规划.本文依照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及生态城市符合生态网络体系原理,将常州新北区生态城乡规划分为生态基础规划(...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是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介绍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程序,并对生态城市示范案例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新建项目和既有项目生态化改造分别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向生态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发展过程的研究,认为面向生态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在于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和生态城市建设要求,研究了面向生态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方法.最后,以常州市市区为例,对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分析,这对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伟 《价值工程》2014,(14):8-9
本文在生态城市的基础上阐释了绿色生态城区的内涵,介绍目前国内外绿色城区发展状况特点,构建绿色生态城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日后建立评价体系奠定基础。最后,对如何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低碳生态城市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城市,是一种在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本文在低碳生态城市信息监管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低碳生态城市监管系统的监管功能,构建“三合一”的低碳生态城市信息监管平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与发展对策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海龙  于立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7):81-86,118
目前全球已有许多城市正在按生态城市目标进行规划与建设,我国也正成为世界上建设生态城市最为积极和主动的国家之一.针对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概念混论,目标不清晰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生态城市建设过程可量测、可监督,让城市管理决策部门明晰生态城市建设的方向,定期掌握城市发展状态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些年生态城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特征,目前全国已出现一百多个大小不等的新建生态城项目。但这些生态城是否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受到学者和公众的质疑,因此迫切需要全面了解当前我国生态城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总结其发展态势。本研究针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分析其类型、分布特征、产业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制定生态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