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日前,昆山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宽信先生,代表在昆山投资的2000多家台资企业,向昆山市行政审批中心送来一面写有“合作高效,优质规范”的锦旗,以表达全体台商对昆山政府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2.
两岸关系     
昆山六家台资企业获2001-2002年祖国大陆500家外资台资销售额之最江苏昆山六家合资企业———仁宝电脑工业(中国)有限公司、四海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昆山统一企业有限公司、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牧田(中国)有限公司和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在祖国大陆500家销售额最大的外资、台资企业榜上有名。六家企业的年销售额达93.58亿元。“仁宝”电脑以28.245亿元的销售额排名123位,其余五家企业的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环泥投资祖国大陆在广东惠州建厂环泥将投资20多亿元,在广东惠州建年产100…  相似文献   

3.
台湾捷安特自行车厂落户江苏昆山,带动数十家中、下游配套协作台商接踵而至;台湾鸿海集团在深圳设厂,引来上耳家相关台商紧随集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台资企业为主体的“自行车园区”、“电子产业带”、“家具城”和“鞋业基地”等星罗棋布,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凸显的“群聚现象”正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量,台资企业在带动当地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赢得了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策应海西经济区建设,是江西在推进大开放主战略过程中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当前,“南下”、“西进”是台资在大陆的最新动向。所谓“南下”,是指台资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江西、安徽、湖南转移。所谓“西进”,是指台资通过福建向江西、湖南、广西转移。台资出现这样的态势,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评审后,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低成本小分子PMOLED批量生产技术开发”和昆山允升吉电子有限公司的“OLED用蒸镀掩模板的开发与产业化”两个项目,分别获得1789万元和200万元资金支持。这两家企业开创了昆山本土企业成功申报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先河,“维信诺”和“允升吉”均是昆山市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两家公司落户昆山后,在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下,矢志不移开展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台湾出现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热潮,我省苏南及沿江地区是这次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台湾“百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纷纷在江苏投资,热头十分迅猛,利用台资成为我省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力量。到2001年1月,全省已累计批准兴办台资企业(项目)9000多个,协议利用台资180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超过93亿美元(本数据台湾企业从第三地转投资,下同),后两项指标已占全国同地利用台资总量的三分这一以上。目前,我省实际利用台资额已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额的18%,苏州市的这一比例为21%,昆山市已达60%以上。因此,各地应抓住这一机遇,认真分析台湾产业转移的特点,把我省利用台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7.
产业     
<正>昆山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凸显平台效应昆山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区一年来,逐渐成为台资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立足长三角、布局大陆市场的重要基地,平台示范效应凸显。50余家台资企业集团陆续在昆山试验区建立或筹建大陆区域总部,友达光电低温多晶硅面板项目、奇美偏光板项目等优质台资项目成功进驻,台资企业加快就地转型,营销、总部、创意等新兴领域企业陆续设立。  相似文献   

8.
<正>两岸经贸不断升温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机遇,目前,台资企业在昆山经济总量中占远超半壁江山。30年来的实践证明,昆山从自身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把引进台资作为利用外资的战略重点,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5月23日,昆山市台资企业科技人才政策宣讲会受到台企的欢迎,吸引了近百家台资企业参加。作为昆山科技创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昆山市科技局历来重视对台资企业的科技支持,不仅本级科技计划项目全部向台企开放,更是设立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极大地推动了台企的科技创新。截至目前,昆山集聚了4372家台资企业,总投资542.3亿美元,注册台资272.7亿美元。全市税收贡献的50%、利用外资的60%、工业产值的70%、出口总额的80%来自于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往来的不断深入发展,近年来,“上海热”在岛内骤然升温。  回首难忘的世纪之交,沪台经济交流与合作发展喜人,岛内来沪的投资产业以工业项目为主,科技含量提高,产业结构正适时调整;投资背景以大财团、大企业为主,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落户上海,上下游厂商也积极设厂;投资意向以高科技、金融、保险等为主,战略性投资意向增强,产业链已现雏形。至去年年底,上海批准设立的台资项目累计达 3 833项,合同利用台资近 60亿美元;来沪经商、观光、交流、就学的台胞累计为 260万人次。上海以前所未有的魅力,正吸引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南京市把握台资由南向北、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机遇,加大吸引台资工作力度,使全市利用台资工作由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南京市自1988年成立第一家台资企业以来,台资企业数以平均每年翻一番的势头增加。特别是1991年以来,台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从1990年底38家台资企业发展到1994年底876家。1995  相似文献   

12.
最近岛内媒体一直关注台商投资苏州的情况。媒体认为,苏州近年已逐渐成为台湾高科技产业集中地。在上海—苏州—南京一线已初步形成了台资高科技走廊。昆山、苏州新区、吴江则是苏州台资企业最集中的 3个区块。仅苏州新区内,今年前 5个月已引进 11个台资高科技项目。如果包括已在区内投资的台湾金像电、德宏电子、华硕资讯增资的 3 000万美元项目,今年前 5个月内新到位台资已达 8 500万美元。苏州新区的台资企业截止到今年 5月底,已有 111家,合同台资金额 14亿美元。其中 85%以上属高新技术项目,产品集中于电脑外围设备及电子元器件…  相似文献   

13.
从“昆山制造”到“昆山创造”的提升跨越 应成为昆山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从一个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为以外向带动为主要内涵特征的新兴工商城市,目前它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吸引了全国百分之一点九的外资、百分之十的台资,以全国万分之五的人口创造了全国千分之三点七的GDP、百分之一点六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县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数测评中已连续两年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14.
昆山经济的发展,经过“农转工”、“内转外”、“低转高”的三次大的飞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的更新换代,都发生了奇迹般地嬗变。昆山率先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培育自主创新企业,促进“昆山加工”向“昆山制造”、再向“昆山创造”转变。2008年,昆山创造了150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272.6亿元的财政收入,生产了占全球产量42.5%的笔记本电脑,名列全国百强具之首。昆山经济发展转型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一起推进,同时还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居民收入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5.
“零点调查”公司发布的“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估” 最新权威调查结果显示:昆山的投资环境综合排序,位列抽样开发区之首,将上海浦东、北京、天津等九大开发区甩在背后。昆山已经成为一个以台资为中心的经济热点,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有十分之  相似文献   

16.
产业     
<正>昆山释放两岸合作实验区效应助推台企升级借助昆山深化两岸产业试验区(简称"试验区")金融政策的施行,去年台虹科技顺利实现了与台湾母公司的跨境人民币借贷业务,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迎刃而解。台资经济是昆山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超过4300家,台湾前100强企业中有  相似文献   

17.
昆山是一个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的新兴工商城市。自1990年第一家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落户昆山以来,全市已累计批准台商投资企业1040家,合同利用台资57亿美元,实际到账台资29亿美元。昆山利用台资已经占江苏省外来投资的1/4、祖国大陆外来投资的1/10。营造环境优势近几年,为适应台湾产业升级转移,昆山全面加快投资载体的建设,形成了以开发区为龙头、专业园区为特色、配套园区为支撑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目前,昆山开发区的销售额、GDP、财政收入、合同外资和实际到资均占全市总量的45%左右,在全国45个国家级开发…  相似文献   

18.
魅力数字     
1/3——据新华社报道,“台资集群”正在江苏省不断延展、升级。从早期聚集在苏州、昆山,冉到南京、无锡,台资布局目前正不断向苏中、苏北地区的扬州、淮安等城市延伸。据统计,台商在大陆投资的1/3已聚集在江苏省。近年来,台商在江苏省的投资逐渐转向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近2年新批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中,电子信息类项目约占一半。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台商投资福建有以下特点:(一)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意向更加广泛,我省台资企业投资额以100万美元居多,大多数企业增加投资并扩大生产。有些企业还逐步向上下游延伸,如养殖厂向饲料,加工延伸;制鞋厂向鞋材业延伸等,逐步形成行业的配套。(二)出现行业性转移或合作的趋势。台湾制鞋,工艺品,农药等行业的十多个同业公会已先后来我省考察,洽谈,有的已拟议在我省设立行业专业区,台湾“亚农中心”已多次派专家到东山县、福清县考察,准确合作开发农业。(三)台资企业大多为产品出口型,生产型,分别达70%和90%以上,而且投资期限长,独资比重大。近期多数企业投资期限在15年以上,基建项目长达70年,独资企业多,占台资项目57%,资金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广东台资企业向高层次发展本刊讯引进台资居全国第一的广车,台资企业正在向高层次发)以近几年来,台湾的大企业纷纷派人来广东考察访问,洽谈投资。在广东的粤台合资、合作和台商独资企业目前已近4000家,协议合资投资额56亿多美元,另有台商“三来一补”企业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