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系统地分析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政府主导、政产学研合作和企业主导的平台网络化发展路径,旨在为我国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科技创新平台用户角度出发,在对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和科技创新平台服务特征等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借鉴SERVQUAL模型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采用SERVPERF量表法进行问卷设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级指标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价得分,并利用重要性-绩效(IPA)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应用分析,最后提出科技创新平台服务质量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平台概念甄别入手,阐释了创新平台的内涵与特征。提出要构建有效运作的创新平台,必须实行战略目标导向、创新能力核心、和谐有序聚合、科学运作管理、创新文化营造、持续改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组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平台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条件,是将我国高校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效方式。分析了科技创新平台在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并就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组建及运行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汇集创新资源、促进区域共性技术研发、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等作用。阐述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原则,给出了建设步骤,设计了平台体系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6.
赵丽  赵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2):126-132
资源型城市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系统脆弱,资源过度开采后会面临难以持续发展的局面。为了解决该问题,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进行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走上了区域创新发展道路。基于此,创新性提出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平台点极发展模式,界定了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平台点极发展模式的内涵,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平台点极发展模式评价体系,并采用正态云模型,以大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7.
8.
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进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40年的探索,我国国家创新平台呈现设立方式多元化、功能定位多样化、多种类化发展、部门化建设等特点,初步形成了全国统管、省级主导、地方主建的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当前,针对功能定位不清晰、缺乏系统布局、脱离市场和资源共享程度低等发展困境,需要重点加快解决顶层设计整体统筹不足、管理关系不够清晰、政府重建设轻管理及主体协同合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以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放创新、坚持自信自立为原则,推动建立国家创新平台统筹协调机制和平台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平台产学研合作水平,营造平台发展生态,推动国家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虚拟组织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日益受到关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就是面向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的一种创新体制。从各地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平台是否能建立相应有效的组织运行模式。从行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入手,探讨行业创新平台的功能构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台的虚拟组织运行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以浙江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是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其运行过程是在各种运行机制的牵动下完成的。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涵3方面的内容,即基本调节机制、核心运行机制和关联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分析的宁波市科技自主创新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科技自主创新绩效的内涵和科技投入产出的特点,建立了2套指标体系,分别用来评价宁波市纵向创新绩效变化情况、与国内其它副省级城市创新绩效比较,并运用DE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宁波市科技自主创新的绩效指数变化是没有规律的,并且绩效指数的变化都是由技术进步效率指数的变化引起的。在国内15个副省级城市中,发现宁波的科技自主创新是相对有效率的,但创新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2.
共生合作创新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从共生理论出发,定性分析大学科技园多种产业共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关键因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多种产业间的合作共生与竞争等;采用定量化研究手段,探究大学科技园集群共生模式下创新能力与4个关键因子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为大学科技园集群创新理论的微观机理研究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因子分析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综合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综合风险度量一直是学术界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转化项目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立足于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实践性,构建了包括科技成果水平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以及协同风险7个考核因子共计26个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提出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度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综合风险,阐述了评价方法的实施步骤;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经济的基础,其技术创新能力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创新产出等方面构建了湖北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准确有效地测度创新项目成熟度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时间内耗因子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为理念,通过线性归一化划分创新项目成熟等级,采用雷达图和创新记分卡测度创新项目成熟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可操作性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间良性协同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比例仍然偏低。基于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无论以债权介入还是以股权介入,均寄希望于从科技创新的未来收益中获得回报。因此,良好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是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前提。而知识产权与商业模式的评估依赖于战略眼光和市场敏锐度,缺乏统一的标准。只有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衔接科技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政府,实现金融资本与科技企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 公园绿地在降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公园绿地布局以 减缓热岛效应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 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城市热岛情况及公园 绿地布局现状,采用P-中值模型结合城市用地规划确定公园 绿地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的整体温度偏 高,其热岛范围达城市总面积的11.78%;2)共提取福州市主 城区公园绿地47个,总面积为11.11km2,占主城区总面积 的4.47%,公园绿地布局总体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3)利用 P-中值模型对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18个公园绿 地需要优化,其中包括福州动物园、环南公园等12个一级优化 公园绿地,以及屏山公园、琴亭湖公园等6个二级优化公园绿 地;4)结合福州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得到50个潜在公园绿 地建设点,主要集中于城门镇、盖山镇及新店镇。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布局的概念出发,梳理了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总结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得出,目前针对产业布局与生态承载力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产业布局的生态承载力约束方面,而产业布局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方面尚未有直接的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产业布局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针对产业布局优化方面的研究多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提出优化措施,基于生态承载力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尚未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未来还应加强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互动关系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依据十七大报告,中国正在推行经济适用房制度,以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和买房难的问题。然而随着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推进和实施,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经济适用房区位选择不合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运用ISM模型和SPSS软件,对经济适用房的区位因子进行分析,得到经济适用房区位因子的解释结构模型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据此提出建议,为政府、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及竞争优势提升依赖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高技术制造业下属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高技术制造业每个行业动态效率变化值,并结合熵值法确定投入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各创新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度。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在2014-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最低,但整体上创新效率发展态势较好;②技术进步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③相同投入要素在不同行业中的贡献度差异较大,主要归因于指标投入强度及技术创新能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