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沙湾海域水产养殖结构与布局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流沙湾水产养殖结构与布局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流沙湾水域养殖面积过大,占总面积的19.7%;养殖品种单一,贝类养殖面积占水域养殖面积的91.9%;贝类主要采用长桩式吊养模式,局部养殖密度大,导致海区流速减缓,水流不畅,养殖自身污染严重。近年来,流沙湾贝类养殖产量为22238吨,珍珠产量为18.5吨,占全国海水珍珠总产量的50%以上。分析认为应降低海湾养殖密度,调整养殖结构,合理规划养殖布局,实施海域有偿使用和养殖许可证制度,从而确保流沙湾水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三门湾居全国海岸线之中心,为浙东的门户,因地处浙江中南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是海水养殖贝类的主要生产区,主要以养殖泥蚶Tegillar ca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 canarck、牡蛎Concha Ostreae等滤食性贝类为主,其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占海水养殖总面积和产量的80%以上。而贝类作为我国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总产值达到了1162.86万吨,其中扇贝91.04万吨、牡蛎375.09万吨、贻贝71.74万吨、蛤类279.90万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养殖贝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监控力度,先后进行了以提高贝类安全卫生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监督监控工作,养殖贝类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2008年三门县养殖贝类大肠菌群数量偏高,本文主要针对此现象做一些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3.
虾夷扇贝是我国贝类养殖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品种之一。我国虾夷扇贝产量稳步增长,目前是全球虾夷扇贝养殖产量最多的国家。我国虾夷扇贝主要有底播和浮筏两种养殖方式。论文使用实证分析方法,以獐子岛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底播养殖产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底质水文环境、自然灾害、苗种质量和底播养殖面积等因素,提出创造良好的养殖海域、提升苗种育成能力和积极构建海洋牧场等对策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虾夷扇贝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逼近理想点分析方法,首先对影响海水贝类养殖产业的各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随后对我国沿海省份海水贝类养殖产业进行评价。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依次为海水贝类养殖产量(0.2079)海水养殖专业从业人员(0.2063)海水贝类养殖面积(0.2060)海水养殖生产渔船(0.2006)海水养殖产值(0.1791)。逼近理想解法分析得到各沿海省份评价排序情况。结果依次为:山东辽宁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苏河北海南。  相似文献   

5.
<正> 太平洋牡蛎属海水贝类牡蛎科,是广盐性的品种。它原产于日本、澳大利亚等地,是一种适应性强、个体大(每只重20—30g)、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肉质肥美的优良贝类。近年我国东南沿海有的地方引进养殖并先后获得成功和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其中仅广东汕头市南澳县(即南澳岛)就大力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业,据介绍,目前该县的养殖面积已超过1万亩,成为广东规模最大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6.
王强 《山西农经》2021,(4):151-152
我国海水养殖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颇具规模且发展前景广阔的养殖产业,在质量、产量方面均有明显提升,贝类养殖更是在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沿海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海水贝类养殖平稳发展。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期为贝类养殖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滩涂贝类管养与资源繁殖保护广西区水产局海洋处陈锡发在广西海水养殖生产中,一向被视为薄弱环节的滩涂贝类管养在沿海地区消然崛起,管养面积不断扩大。贝类产量扶摇直上,1990年近江牡蛎、文蛤、珍珠、泥蛐四大贝类养殖面积仅4.6万亩,产量0.86万吨,产值1...  相似文献   

8.
<正>一是发展高效渔业。先后建设了滩涂贝类、紫菜和海参三大产业化养殖基地。滩涂贝类养殖面积达到了8万亩,年产量达22.3万  相似文献   

9.
<正> 贻贝是我国较早养殖的贝类品种之一,其养殖面积曾一度占据了浅海养殖的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栉孔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的兴起,大量繁殖的贻贝成了浅海筏式养殖的负担,养殖单位曾想尽一切办法清除养殖筏架上的贻贝,以防影响其他品种的生长。但随着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情况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4—2011年全国18个淡水养殖省份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分析了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投入要素对淡水养殖产量的贡献。研究发现,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较高;淡水产品的加工率和受灾率对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较大;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对水产品产量的贡献高于扩大养殖面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论文对山西省池塘养殖历史沿革、养殖面积、养殖品种和养殖产量等养殖现状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山西省池塘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养殖面积萎缩,养殖鱼类种质严重退化,养殖场基础设施老化以及社会化、组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进一步从市场、资源利用和养殖技术等方面对山西省池塘养殖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贝类产业经济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本文首先把贝类作为一个整体,从全球尺度上,考察了贝类总产量、养殖产量、捕捞产量变化趋势和各期增减情况;从国别尺度上考察了各主要国家贝类总产量、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各期增减情况,分别从全球和国别尺度上考察了选定年份按总产量、捕捞产量高低排序的全球前五大主产国(或地区);随后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分别梳理了各主要物种组养殖产量、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各期增减情况,以及选定年份各主要物种组养殖产量、捕捞产量的构成情况。基本理清了世界贝类产量变动趋势及特征,以便进一步动态观察、研究、预测世界贝类产业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正> 杂色蛤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品种之一。2002年,通州市水产养殖公司从江苏海州湾地区引进杂色蛤苗种进行了养殖试验,养殖面积30亩,平均亩产453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 高涂蓄水池塘位于我市海晏镇新中闸海堤外侧滩涂,底质为泥沙质,水源以自然纳潮为主,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盐度  相似文献   

14.
正从全国特种水产养殖业来看,河蟹是产量最高、养殖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品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人工养殖以来,经过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和养殖专业大户的摸索,在总结传统养殖技术基础之上,采用增殖与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种草投螺生态养殖技术。水草不仅是河蟹的栖息场所,也是池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因为需要使用大量海水,占用海岸带资源,因此其发展受到海洋环境的资源性约束,存在养殖规模扩大和海水资源过度开采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考察我国鲆鲽类海水养殖,分析鲆鲽类养殖中存在的地下水开采、养殖疾病、资源租金、产量控制等问题,探索性的提出建立总可养殖面积(TAF)制度。通过对海岸带资源进行调查统计,结合养殖技术条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的海岸带地理区域设定具体养殖品种所能养殖的面积,并把可养殖面积在养殖单位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生态保护和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缢蛏作为沿海滩涂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近年来,在我市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达1.2万亩。它具有生长快,资金周转短,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现将我市缢蛏养殖的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蛤仔俗称沙蚬子、麻蚬子、花蛤等,属瓣鳃纲帘蛤科,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是我国出口日本的传统贝类之一,由于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及贝类病害的侵袭,丹东地区每年都有上万吨左右种苗的缺口,如何获得健康的菲律宾蛤仔种苗来满足养殖用户的需要,笔者将几年来我们在对虾养殖池进行菲律宾蛤仔土池育苗疗法介绍给广夫养殖用户,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山东省海水养殖贝类为研究对象,对其2008-2012年的碳汇能力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碳汇量差异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海水养殖贝类的碳汇能力巨大,2008-2012年间山东省的海水养殖贝类碳汇总量呈递增趋势,贝类结构因素和产量因素对碳汇总量的增加都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其中结构因素对碳汇量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于总产量因素对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江苏吴江市渔业生产应遵循市场需求变化,切实调优养殖结构,此举措关系到渔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现提出五点意见,供渔农民参考:一、减少南美白对虾、太湖白鱼养殖面积去年南美白对虾在养殖中虽涌现出一批高产高效的典型户,但仍存在部分养殖户管理技能掌握不善造成失误亏损。因此,建议集中联片养殖基础条件差的地方,可减少养殖面积。太湖白鱼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养殖面积快速增加,单位产量提高、市场价格下降,养殖白鱼效益处于保本状态,也须适当减少养殖面积。二、控制外荡河蚌、网箱面积在外荡中养殖河蚌培育珍珠施有机肥料,易…  相似文献   

20.
正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养殖面积突破100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但是目前小龙虾养殖技术并不成熟,出现了成活率低、疾病防控困难、产量不稳定等现象,严重打击了养殖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小龙虾养殖只要遵循"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