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贵州省要实现后发赶超、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应借助毕节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和高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及其关联产业。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秦皇岛市具有发展风能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根据秦皇岛市风能资源现状,风能产业发展的思路应该是:加快发展风电设备制造产业,打造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产业的聚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陆上风电场的规划和建设,探索滨海大型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通过政府利用市场手段形成电力行业公平竞争的机制,制定扶持政策等措施,促进风能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22日,作为全国第一家以发展新能源产业命名的“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在新余市隆重揭牌,加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昭示新余市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审计机关唯有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加快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建设中,大力参与当好“服务员”,立足本职做好“排头兵”,  相似文献   

4.
黄泽春 《潮商》2021,(6):51-53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顺应科技潮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朝阳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汕头市委将新能源产业列入"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对汕头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具有积极作用,将更好地助力汕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构筑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相似文献   

5.
“双碳”背景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成为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作为专注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国有投资平台,青岛城投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将打造综合能源品牌作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以构建优质新能源底层资产为核心,创新新能源业务模式,深度布局“风光储氢”一体化综合能源产业,通过投资、建设和整体运营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园区综合能源项目,成功打造了青岛市首个“零碳”产业园区,为各地综合能源项目建设运营提供了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6.
正是在2010年,新能源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新能源产业毫无悬念地成为未来重点培育支柱性产业之一,其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郑拴虎 《数据》2013,(8):8-9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于增强首都创新能力,培育未来经济战略支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北京市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开发利用、高端产业发展、标准建设、统计制度、政策鼓励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科技》2010,(26):9-13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推进我省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制定本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9.
张珏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5):148-150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研究得出低碳城市的内涵,提出建设低碳城市不等同于发展新能源产业,在低碳城市建设推动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风险分析基础上,提出理性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6,(1):59-61
菏泽市正处在改革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科学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推动高技术产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集群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打造区域科学发展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能源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能源产业技术路线图分析规划菏泽市新能源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河北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诸多问题阻碍其产业化发展。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技术创新生命周期的视角,从新能源汽车技术获取路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应用三个层面设计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为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正处在从经济复苏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以能源与环境技术、绿色低碳技术为代表的绿色技术创新和以绿色经济制度体系构建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将为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引擎。本文通过分析绿色创新的特点与正反馈机制,找出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并剖析了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相互促进机制。最后从实践角度探讨了世界各国的绿色技术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3.
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结果是新产品产业的出现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为了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和促进新产品产业的发展,政府干预社会工资水平的调整成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将直接降低产品成本和销售价格,从而也必将增加社会居民的消费福利。社会工资收入水平应随着本国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完善而不断进行调整,使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福利随之不断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开发中的创新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案例研究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为对象,针对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发从其较短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把握其内在的创新规律,总结其富有特色的创新方式,同时从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时代背景和创新平台、创新体系等整体角度,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可行性,论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开放式创新的含义及其特征,在比较世界主要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模式和开发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创新的有关理论,指出比亚迪汽车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比亚迪的开放式创新赢得了市场,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自身核心能力的充分把握和对创新的日常化理解与实践,前者使其传统的电池技术优势得以强化和扩展,并因此掌握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避免了传统汽车制造上的品牌短板,后者则适应了自己的国情和当今的世界竞争态势,使其创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加强项目管理 做好节能减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春 《价值工程》2012,31(24):98-100
针对沛城煤矿井筒冻结工程,项目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江苏省省节能减排工作方案》,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突出节能降耗,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本着让业主满意,竭诚为业主服务的原则,进行了周密、细致、科学的准备,全面加大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注重新技术的创新,在节能、经济和环保的基础上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历着一个以电能替代非电能源和用电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电能的消费比例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年发电量位居全球第二位。因此,人们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供电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新材料等新兴技术不断被引入电力行业,充分证明科技创新是保证电能安全的基础。而红外成像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就是新兴技术的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技术标准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核心问题。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标准创新的动因有技术创新及其成果转化、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供应链成员之间的技术协调和基于网络效应的主导标准之争。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标准创新的组织模式包括:政府主导模式、企业自主模式、协会标准模式和技术标准联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标准创新,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小型科技企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是其长期性难题,科技金融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当前,河南省在打造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科技金融机制体制创新,积极拓展与科技保险、创新创业、网络金融等方面相适应的科技金融途径,解决资金与技术的对接难题,打通中小型企业从技术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地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靖 《价值工程》2012,31(26):5-6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巨大进步。它的本质是能源利用效率高而且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他的核心是在能源技术方面创新、在制度方面创新和在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因为低碳技术能解决因CO2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而引起的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等大自然问题,也能处理能耗过高、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高碳经济模式下出现的社会问题。所以低碳技术能够在世界各国流行起来,发展低碳技术能够取得全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张良 《价值工程》2010,29(7):120-121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广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技术已在满洲里市广泛开展。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很多建筑物设计时为能达到节能指标都在积极的选用,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建筑节能真正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