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1-6月份,新造船市场极度惨淡,全球仅成交新船订单224艘,1768万载重吨/631.8万修正总吨,同比下降66.8%/65.5%.无论以载重吨还是修正总吨计,上半年新船订单成交量均创1 7年以来同期最低,而从艘数来看则创下1996年以来的同期新低.海工市场依然如旧,量价双跌.据克拉克松数据统计,201 6年上半年全球累计成交海洋工程装备36座/艘,订单金额约为13亿美元,新接订单金额同比下降近75.5%.手持订单方面,截至201 6年6月底手持订单金额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12.6%;交付方面,上半年共交付海工装备206座/艘,同比减少19.2%;交付金额125亿美元,同比减少34.2%.  相似文献   

2.
发展现状 成交金额触底回升,生产储运装备超七成 1.成交金额:成交数量维持平稳,接单金额触底回升? 经历了2016年的市场低谷后,2017年全球海工市场成交金额出现大幅回升.据克拉克松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共成交海工装备约117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23%;数量75座/艘,较2016年下降约26%.尽管成交量较2016小幅下滑,但由于多座高价值量的生产装备成交,贡献了2017年海工市场的绝大部分,从成交金额来看,全球海工市场经历4年下跌首次出现触底反弹.  相似文献   

3.
全球海工现状 近期全球海工装备新造市场低位复苏,成交量大幅反弹.据克拉克松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共成交海工装备约117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23%;数量75座/艘,较20 1 6年下降约26%.尽管成交量较2016年小幅下滑,但由于多座高价值量装备成交,贡献了2017年海工市场的绝大部分,从成交金额来看,全球海工市场在经历4年下跌后首次出现触底反弹.  相似文献   

4.
1-9月份市场总体情况 订单成交继续反弹 2017年1-9月份,全球共成交海工装备52座/艘,接单总金额约101亿美元,成交金额延续回升态势,较去年同期36亿美元相比大幅增加. 从具体装备类型来看,1-9月份生产装备共成交6座/艘,成交金额约62亿美元,占今年成交金额比例高达62%.包括1座半潜式生产平台、两艘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1座张力腿平台和两艘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船).储运装备成交情况同样乐观,1-9月份共成交12座/艘,成交金额约23亿美元,其中包括5艘FSRU(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和5艘穿梭油轮.此外,建造支持类装备成交金额约10亿美元,占比有所下降,具体类型包括起重运输船、风电安装船以及铺管/铺缆船等.钻井装备和海工支持船则继续延续颓势,仅有几艘小型船员供应船成交.  相似文献   

5.
建造市场总体情况 订单成交同比下滑,生产装备依然亮眼 一季度,全球海工市场共成交17座/艘,成交数量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从具体装备类型分析,与去年同期相比,各装备类型成交均出现了不同程度萎缩,2017年火热的FSRU(浮式存储再气化装置)目前暂无新订单产生;生产装备成交金额和数量较去年也有所下滑,但市场需求依然明朗,一季度共有3艘FPSO订单达成(包括两艘新造FPSO及1艘改装FPSO);海工支持船有4艘订单达成,基本维持去年水平;此外,令人欣喜的是,时隔18月之后,市场再次有钻井平台订单达成,尽管成交价格创历史新低,但对于船厂来说,船东询价和下单订造的意愿正明显增强,海工市场正从低谷中逐步走出.  相似文献   

6.
当前海工市场整体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不同类型装备新接订单金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钻井装备、生产装备、建造支持船舶、海洋工程支援船的跌幅分别为94%、57%、33%和74%.预计2016年钻井装备和海洋工程船舶市场仍将继续恶化,而生产装备市场可能最先迎来复苏.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上半年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上.韩国承接新订单金额为140亿美元.位居第一.占全球海工接单额的40%多.新加坡为45亿美元.位居第三。毋庸置疑.韩国和新加坡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上前两大强国。虽然上半年中国的海工装备接单额达到80亿美元.市场份额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产业综合竞争力仍与韩国和新加坡有较大差距。因此.韩国和新加坡海工产业发展思路及动态对我国发展海工装备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世界船舶工业风云再起。一方面,全球船市持续低迷,1~9月新接订单311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3%.手持订单2.75亿载重吨.较年初下降29%,船企普现“订单荒”:另一方面.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火爆依旧.1—9月海工市场共成交合同金额507亿美元.其中钻井平台成交48座.生产平台成交26座.海洋工程船217艘.海工领域早期弄潮儿终于赢得回报。虽然船舶市场依旧持续了危机后的低迷.但暗流涌动下呈现诸多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2012年以来,相对于萧条的商船市场,海工装备市场风光依旧。高油价、高租金、巨量的手持订单成就了当下最为红火的市场。据IHS等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海工装备手持订单总额达750亿美元,大型装备订单总量接近230艘(座)。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现状 海工装备价格指数或已触底 2017年1-6月份,全球共成交海工装备25座/艘,接单总金额约68亿美元.尽管成交数量与去年同期的36座/艘相比有所下滑,但接单金额较去年同期的13亿美元相比却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今年成交了多座高价值量的生产装备所致.在今年成交的海工装备中,生产装备成交数量5座/艘,接单金额约51亿美元,占比高达75%.包括1座半潜式生产平台,1艘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以及1座张力腿平台和两艘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  相似文献   

11.
订单     
《船舶经济贸易》2010,(5):51-53
英研究机构预测今年全球海工装备订单约30艘 英国巴克莱伊斯资本公司海洋油气市场分析师近日预测.今年全球用于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投资将比去年增长11%以上.投资金额为4390亿美元左右。该分析师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全球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需求量增加、油价涨到了每桶80美元左右,因此这将推动世界各石油公司增加对海洋油气开发的投资。  相似文献   

12.
国际船舶市场在“悲情”中走完了2015年,然而由于全球及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以及航运市场供求关系的持续失衡,全球新造船市场进一步恶化.2016年1-8月,全球新船成交量2232万DWT,创金融危机以来同期最低水平,新船价格指数也跌破危机以来最低点,打开新的下跌空间.由于航运市场低迷和信心不足,船东新船订造投放能力进一步减弱,全球仅有1 1 6家船东订造新船,船东数量较前两年同期分别萎缩85.4%和66.1%,排名前十位的船东订单集中度达78.3%.同时,全球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也进入“冰川时代”.1-8月全球海工市场成交额40亿美元,同比大幅萎缩52%,价格已跌至甚至跌破建造成本线,相应地仅成交3座产和钻井平台以及53艘海工船.  相似文献   

13.
一、2012年新造船市场特点分析 (一)主要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1.新船成交量出现大幅下滑 2012年全球新造船市场表现乏力,订单大幅减少.根据克拉克松统计,2012年,全球新船成交总量共计454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5%. 从承接订单的国家来看,中国共承接了420艘、1903万载重吨(709万修正总吨,155亿美元)新船订单;韩国共承接了225艘、1479万载重吨(746万修正总吨,300亿美元)新船订单;日本共承接了158艘、921万载重吨(290万修正总吨,52亿美元)新船订单.  相似文献   

14.
2015年,福建船舶工业面对国际船舶市场复杂严峻的形势,沉着应对,积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与瓶颈,全省规模以上造船工业企业造船完工555艘;新承接订单616艘,合同金额146亿元;手持订单457艘,合同金额363.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52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8亿元;实现利润7.9亿元;创出口产值139亿元.2015年1-11月全省船舶出口创汇5.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2016年以来,在油气开发市场极度低迷的背景下,海工市场几乎陷入停滞状态,海工主流装备订单消失,仅有寥寥无几的辅助装备成交填补个别需求空缺,2016年海工市场或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从长周期的视角分析,海工装备市场的深度调整将持续较长时间,须做好长期应对挑战和困难的准备,积极关注有限的市场机会,厉行降本,大力提效.  相似文献   

16.
康士伯海事近期宣布获得金额达5310万美元的订单,为中国和韩国的船厂建造的13艘海洋工程装备提供其“全景图”(Full Picture)系统。  相似文献   

17.
2009年.韩国和新加坡的海洋工程装备交付量与2008年相比有很大提高.由两国建造的海洋工程装备在全球海洋工程装备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增长。存前几年充足订单的支持下,两国的手持订单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两国的新接订单虽然出现明显下滑.但其市场领导地位并未动摇.萧条市场巾的有限订单主要流向了韩国和新加坡。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作为全球第三大海工装备制造商,一直以来在海工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实力,市场份额位列中国、韩国之后.在全球海工市场低迷的情景下,新加坡海工企业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2016年1-5月,新加坡海工出现了订单“颗粒无收”的局面.一方面,新加坡海工产业面临着油价持续下行压力,海工市场的回暖难以预期.另一方面,新加坡外劳准入制度的实施,给处于困难中的海工企业再浇冷水.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新加坡海工企业反应迅速,采取降低成本、多元发展、提升能力等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世界船舶市场依然延续2006年的兴旺态势,无论是造船完工量、新船订单、船价都一再突破历史记录。我国作为世界造船大国,在2007年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各项指标持续攀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船舶出口金额更是首次突破百亿美元,月均出口金额突破10亿美元。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船舶共计出口155.6万艘,出口金额达到12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随着航运市场的兴旺,2007年我国船舶进口金额也有较大增长,进口船舶7960艘,金额9.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船舶配套产品进口25.9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27%。  相似文献   

20.
2016年,“低谷”几乎是全球船舶与海工市场现状的形容词,人们在寒风中依然没有收到任何“温暖的预告”.今年前10个月,全球仅成交新船订单359艘,共2482.2万载重吨(DWT),同比下降73.5%,与2007年最高峰时候的5234艘总计26020万载重吨相比,甚至不到10%.位于行业第一的韩国造船业在经历了2015年数十亿美元的巨亏之后,今年形势更加危机,主要船企的新接订单严重不足,手持订单持续减少,创下了继2003年之后13年来的最低值.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三大船企又接连陷入罢工风波,劳资双方在市场低谷期矛盾不断激化.为了拯救造船业,曾经以“造船立国”的韩国政府开始大力援助造船业,出台各种改革措施以求尽快突破当前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