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意义上的生态道德建立在全新的价值观基础上,突破了传统道德在主客体、内容等方面的界限,可以说是对传统道德的一种根本性变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存在,生态道德最终要反映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之中,并主要表现为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规范和生态道德实践这三种社会现象。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道德,必须确立系统的目标体系,选择正确的建设重点。并遵循科学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生态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而生态教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显现。伴随着治理全球生态危机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声,生态教育必须具备全新的观念和内容:重视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养;构建生态教育课程体系;树立"生态人"的培养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为了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态教育必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无序蔓延、环境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城市开发需求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的矛盾冲突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研究城市区域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分析、评价区域生态条件,提出了适用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景观生态规划体系构想。并结合合肥西湖新城实例,从生态适宜性、景观格局、建筑形态、植被水体、景观工程五方面具体建立分析模型和规划措施,以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控制城市生态敏感区。从而达到维育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环境失衡的目的。最后为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研究的未来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无序蔓延、环境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城市开发需求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的矛盾冲突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研究城市区域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分析、评价区域生态条件,提出了适用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景观生态规划体系构想.并结合合肥西湖新城实例,从生态适宜性、景观格局、建筑形态、植被水体、景观工程五方面具体建立分析模型和规划措施,以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控制城市生态敏感区.从而达到维育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环境失衡的目的.最后为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研究的未来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自我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它与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联,生态理性是引导生态哲学构建的思维范式先导,生态哲学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能推动生态理性与生态哲学的更好完善。在新时期,探寻生态理性的实践路径,对于我们发展生态哲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缪吉兵 《魅力中国》2009,(31):67-67
生态补偿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在我国已经有相关的政策的规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本文从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生态补偿的价值研究、我国实施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综述论述了生态补偿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生态哲学文化产生于人们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作为一种世界观,生态哲学超越了机械论世界观,将传统哲学范式引向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世界观。包含着生态哲学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方法论以及生态价值论的生态哲学文化,为人类观察、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生态哲学文化是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哲学基础。只有科学把握生态哲学文化的要义,才能为实现生态时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支撑。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是人类要寻找的"诺亚方舟",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是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依据,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三赢",其中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是前提,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培育生态文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9.
生态哲学文化产生于人们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作为一种世界观,生态哲学超越了机械论世界观,将传统哲学范式引向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世界观.包含着生态哲学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方法论以及生态价值论的生态哲学文化,为人类观察、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生态哲学文化是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哲学基础.只有科学把握生态哲学文化的要义,才能为实现生态时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支撑.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努力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教育过程之中,生态教育由此而兴起.俄罗斯生态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密切衔接和一以贯之的模式.俄罗斯生态教育的经验,对我国生态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道德能力是促使人们的生态道德活动,从精神世界顺利转化为物质世界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它具有思维和实践的双重属性,包含生态道德认知能力、生态道德判断能力、生态道德决策能力、生态道德践行能力和生态道德创新能力等多种要素。生态道德能力的提高,对生态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道德意识是规范人们生态行为的思想基础,它既包括人们对生态道德规范的认知程序,也包括人们以生态道德来规范生态行为的能力,是生态意识的道德基础。作为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需要积极树立人们的生态道德观念、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情感、增强人们的生态道德意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的生态观,分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启示下生态实践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生态实践的努力方向。要树立生态意识,建立生态制度,促使生态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许静  孙钰 《科技和产业》2017,(11):17-23
通过对天津市2006—201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的生态足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状态基本吻合,但是多年来的生态赤字表明天津市发展一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虽然资源利用水平一直在提升,且在“十二五”期间,资源需求与供给的不协调状态有所缓和,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控制城市人口增速;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协调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分配和塑造居民环保价值观念都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借鉴生态足迹理论分时段测算了重庆市1983~2013年生态足迹,分析了动态变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从1983年到2013年重庆市生态足迹由0.89hm~2增长至2.11 hm~2,其中碳足迹贡献最大;31年来重庆市一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且有逐年扩大的态势;重庆市万元GDP足迹逐年下降,单位土地GDP提高,因此提倡低碳生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对降低生态足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生态大学",为了实现学校内外部高度和谐文明,培养出既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有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的学生的目标,必须在行动上付出努力,并且对其现有的种种生态"现象"和生态"文明"不断反思,在反思中获得觉醒、进步。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8.
生态政治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城市建设是党履行生态执政要求在城市发展层面的具体体现。生态民主和生态法治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政府通过实行生态管理来承担起自身在城市发展中的生态责任。生态行政是生态管理的中心环节,对生态管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生态城市运行的命脉,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实现金融发展的生态化。实现金融发展的生态化,既要完善金融内部的调节机制,又要优化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外部条件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周光伟 《科技和产业》2020,20(11):59-66
在经济安全视角下,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简称“两业融合”)发展的自然结果和必然要求。运用产业生态、两业融合现有研究成果,基于生产要素集合成市场主体、市场主体集合成行业的层级关系,结合消费者需求新变化对价值链的影响,将我国两业融合发展生态体系细分为生产要素、市场主体、行业、空间生态体系,以期建立我国两业融合发展产业生态体系的完整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