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到"城市看海"似乎成了每年中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雨季的保留节目,城市内涝问题越发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大软肋。当前我们应如何协调城市快速化扩张中凸显的难题和绿色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海绵城市"建设思路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将城市建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相似文献   

2.
关于北京城市排涝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雨水管网系统很难支撑因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下垫面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城市内涝。本文分析了造成北京中心城内涝的原因,阐述了政府在加大力度建设雨水管道和雨水排除设施的同时,需将重点放到雨水源头控制、利用和建设城市蓄滞洪区建设上来。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雨水排除与利用的系统建设,才能使雨水在源头得以控制、在雨水管道中正常排放、在尾闾进行蓄滞,真正起到提高城市排涝标准,确保城市防洪和雨水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现代城市普遍发生的暴雨渍水灾害问题,在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基于GIS技术,建立"调、蓄、渗、疏、用、排"为内容的生态防渍规划体系,防治城市渍水灾害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内涝、雨水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分析了美国利用雨水营造雨水景观的成功案例如"雨水花园"和"绿色街道"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园林景观的手段和材料加强城市雨水蓄滞能力,提高雨水下渗量的景观途径,并分析了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5.
构建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景观规划途径——以威海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所面临的洪涝灾害严重和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提出应整体和多目标地解决这个问题,而非单一目标或工程的方式来解决.运用景观安全格局途径,前瞻性地判别出对控制洪涝灾害关键的局部、点和位置关系,通过保护、管理和规划坑塘、湿地和绿色水道系统来实现城市的洪涝治理,并通过蓄滞和下渗雨水来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另外,通过规划前后定量化的模拟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对规划的结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6.
安俊明 《民营科技》2013,(11):261-261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建设在全国尚处在起步阶段。现通过雨水的收集、雨水的处理和雨水的使用来分析雨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吴超  郭晗 《科技与企业》2014,(3):122-122
城市发展水资源匮乏的困局影响这我国大多数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新时期相关单位提出利用雨水资源的思想,并开始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探索。本研究根据城市建设的具体工作经验,以水资源为中心,探讨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展开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的深层次讨论,对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的实施做出了建议,希望达到协调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郭晗  吴超 《科技与企业》2014,(2):115-115
水资源和水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城市迅速扩大和不断发展,给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数量和水质上的要求,应该开发雨水这一新型水利资源,形成改善雨水水质、处理雨水的措施,使城市发展的水资源更为丰富。本研究立足于城市雨水处理的设计和技术工作,对城市雨水处理的意义展开了研讨,对国际和国内城市雨水处理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展开了城市雨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城市中的排水设施既能够推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又能够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中的排水设施逐渐成为了居民关注的重点。当前城市雨水、污水分流改造技术较为成熟,能够较好地分离污水与雨水,建设美丽城市。文章主要探讨了城市雨水污水分流排水管道的改造技术,希望能够对城市建设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解决城市缺水、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洪涝灾害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与优势,水资源条件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发展的瓶颈及城市功能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主干水利工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城市雨水利用已成为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急需开展深入的研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鲁鑫 《价值工程》2014,(19):79-80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雨水特征,结合城市雨水径流资源化利用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探讨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管理方案,望能够为我国今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探讨高校校园在海绵城市理念背景下的校园雨水收集与景观设计的方式及途径,以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为研究对象,对校园的广场雨水收集与景观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校园雨水收集利用景观设计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通过对校园雨水的回收量进行定量的计算,得到可回收利用的雨水还是非常大的,同时参照发达国家相关雨水管理,结合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柏秋  李萍 《民营科技》2009,(7):139-139
如何有效防止雨水向沥青路面内侵渗破坏沥青路面,已成为高等级路面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的重要的课题。主要介绍了防治高等级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一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雯 《价值工程》2015,34(9):116-117
海绵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势在必行,文中简要介绍了西藏西大道设计中应用的雨水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生态网络识别是成功建设海绵城市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其网络结构特征决定海绵体的布局、建设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选择。以生态水文学理论为基础,结合Archydro水文分析模型,提取雨水径流运动路径和集水区,识别出济南市水生态网络,针对其网络结构特征提出建设意见。结果表明:济南市水生态网络由自然水生态网络和半自然水生态网络构成,其中自然水生态网络由河渠、湖泊、水库组成,半自然水生态网络由4个级别雨水径流形成的水系和4个级别集水区组成;小清河以北较小清河以南河渠分布密集,且北部大部分河渠不在集水区域内,南部大部分河流处于集水区域内;雨水径流汇集主要从南部山洪雨水径流向中部汇集,雨水径流量最大和集水区集水量最大的区域位于小清河南部支流沿岸,并未与城市主要泄洪、排涝、排污通道小清河沿岸相连接,城市内部大量雨水径流不能通过主要集水区收集起来直接汇入小清河进行排洪,需要通过集水区尽可能多的排散消解。通过以上网络识别分析,提出济南市强化并优化水生态网络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排水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排水的管网、泵站、沟渠,起调蓄功能的湖塘、河道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最终处置及相关设施。城市排水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24):91-9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面对我国当前北方城市严重缺水的现状,将雨水回收利用无疑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有效策略。本文就针对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城市正遭受洪涝、干旱灾害的巨大冲击。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状况,指出城市水文化在当前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统城市水文化中的排蓄先进理念,归纳出其在疏导、调蓄、管理三方面的独特性,为当代城市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滕亮  范一岑 《民营科技》2010,(4):164-164
如何及时排除有可能渗入的水分,有效防止雨水向沥青路面内侵渗破坏沥青路面,已成为高等级路面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的重要的课题。主要介绍了防治高等级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一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开发》2016,(20):143-144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越发受到关注,初期雨水的污染与危害也逐渐受到重视,传统"重地上、轻地下","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正在逐渐改观。传统雨水基础设施存在的种种弊端正在逐渐暴露出来,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内涝、径流污染及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新理念。文章以新景路工程为例,主要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设计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