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12月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新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方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极大地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防止了企业借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但在执行过程申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对新准则进行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2.
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做了一系列修订。修订后的债权重组准则在定义、范围、债权债务人会计处理方法上都与原准则有很多不同之处,对于债务人的债务重组差额,新准则不再允许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而是直接计入资本公积,从而避免了非经营性收益对企业利润的歪曲。但是新准则仍存在局限,某些业务的账务处理仍有不妥之处,准则对利用债务重组间接增加利润的行为也缺乏相应的约束。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到2002年10月底,财政部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于2001年初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影响企业当期损益的债务重组事项进行了重新规范。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修订了债务重组的定义以及重组损益的确认原则。这些修订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对上市公司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往那些靠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的行为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水分被挤出。新准则实施巳一年有余,在规范会计核算、打击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活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有些问题仍值得探讨。本文在分析新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债务重组概念及方式 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对债务重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原准则对债务重组定义强调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债权人作出让步为前提条件,而修订后的准则不再强调债务人是否发生了财务困难、债权人是否作出了让步,只要具备债权人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这一特征,就作为债务重组。所以凡涉及债务条件改变的事项都可能成为新的债务重组的方式,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非现金资产价值不一定低于重组债务价值)等方式。 二、债务人会计核翼 债务人会计核算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企业不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获取当期收益从而调整当期利润。修订后的准则要求,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修订前的准则是以厨权人作出让步为前提条件,相关收益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人当期损益。修订后的准则相关收益或损失计人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对于非现金资产价值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准则修订前是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为标准,准则修订后是以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为标准。对于债务转为资本时,修订前准则允许将重组债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家税务总局新近颁布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和财政部2001年修订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债务重组中所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债务重组损失和收益的确认等方面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刘丹丹  陆颖丰 《新智慧》2004,(6A):30-31
为了防止企业将债务重组的收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而粉饰经营业绩,财政部于2001年1月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其明确规定,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是: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的,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相似文献   

7.
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前后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核算等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为保持一致性,《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也于2001年初进行了修订,对不适应我国国情、难以操作的或在操作中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规范,旨在进一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一、修订前后的差异 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沿用了原准则的许多作法,但和以前相比,在对债务重组的定义、重组损益的计量及核算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1.对债务重组的定义不同。修订前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修订后改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修订前强调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且认为债权人对于债务人作出让步是债务重组的前提,而修改后的外延要大,不仅涉及到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的债务重组,还可能涉及到其他情况下的债务重组,并且不强调债权人一定得作出让步,如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时,不论债务人最终是否因此获得收益,均将其看作是债务重组行为。 修订后的准则也并不是将债务重组定位在典型的广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财政部发布了经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真实反映了债务重组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有效地抑制了企业通过债务重组粉饰损益的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徐植慧 《新智慧》2004,(2B):37-38
自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汁准则——债务重组》于2001年实施后,很多会计工作在实际运用中对有关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问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疑惑,总是不能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地去解决问题。为此,笔概括和总结了这部分内容,并根据相关案例来阐述有关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善于运用经营管理手段,应对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各种局面。债务重组便是企业在资金流动不畅时的一种财务手段,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财政部于1998首次制定并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1年1月1日进行了部分修订。2006年2月份,财政部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11.
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在范围、方式和会计处理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修订后,债务重组的概念更科学、全面、帐务处理更有针对性,债务重组产生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而非当期损益。债务重组准则的这些变化将对相关企业产生诸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企业债务重组作了新的规定.本文试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对新债务重组准则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需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志益 《全国商情》2008,(10):83-84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善于运用经营管理手段,应对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各种局面.债务重组便是企业在资金流动不畅时的一种财务手段,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财政部于1998首次制定并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1年1月1日进行了部分修订.2006年2月份,财政部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14.
李维清 《新智慧》2005,(4):57-57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准则》)是在对1999年1月1日颁布的债务重组准则做了重大修订后推广实施的。现行《准则》内涵更加丰富,但《准则》中对债务重组日定义的阐述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维清 《新智慧》2005,(10):57-57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准则》)是在对1999年1月1日颁布的债务重组准则做了重大修订后推广实施的。现行《准则》内涵更加丰富,但《准则》中对债务重组日定义的阐述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近期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8项准则的通知”。其中修订了《现金流量表》等五项准则,表明我国在建立会计准则体系方面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对已发布的具体准则进行修订,在我国尚属首例。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等五项准则修订前后的分析比较,又将其归类如下: 一、对准则中使用的会计概念和术语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会计概念和术语既是会计理论的基本要素,又是形成会计准则的基础条件,保证每一个概念和术语有一个确切的含义,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与修订前相比,以下几个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1.债务重组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在修订前将其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与债务人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而作出的让步事项。”该定义把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作为债务重组的前提,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受市场或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可能出现暂时的资金周转不灵,也可能出现财务运行瘫痪,债权人如何判断债务人的财务困难,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修订后的定义改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去掉了“财务困难”这一前提条件,拓宽了定义的范围;同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规范债务重组行为,避免上市公司利用重组粉饰利润、包装企业业绩行为的发生,财政部颁发了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如今,新准则已实施了两年多,新准则是针对不完善的股票市场采用的权宜之计,其中仍存在有争议的问题,因而对其进行分析探讨,以使其进一步完善就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是1998年6月正式公布,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以下简称旧准则),2006年2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将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以下简称新准则)。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在债务重组的概念、条件、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债务重组所取得资产的计量等很多方面有了较大变化,进一步借鉴了国际惯例,也充分考虑了国内情况。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遏制利润操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等八项准则。本文试以债务重组准则为例,讨论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一、准则的内容及经济内涵 债务重组准则并不是一项新制定的准则,而是对原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修定,与旧债务重组准则相比,其更加简化、务实、稳健。 l旧债务重组准则中,债务转为资本时,需要区分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两种情形;以现金清偿债务时,债权人的会计处理需要区分已对债权计提损失准备和未对债权计提损失准备两种情形;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还要找出公允价值,对债务的账面价值和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以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和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不同处理,这使会计核算变得较繁琐。在债务重组准则中,对这些差别均不再区分,尤其是公允价值的作用大大降低,甚至在债务人的会计处理部分根本没有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而是以账面价值作为人账基准,这样更便于实务操作。 2旧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  相似文献   

20.
对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本文就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新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比较、新旧准则的主要变化以及新准则在实务中的应用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