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束创伤     
在暮春寒烟里反复出现的是谁?在九里云雾外轻唤我名字的是谁?是谁,在梦断鹊桥时又搅乱这池欲平未平的秋水?是谁,在银河不再灿烂时依然执着等候你难道没看见海上那轮孤零的明月有着我无泪的倦容?你难道没听见昨夜那只啼血的杜鹃诉说的是我难言的苦楚?走吧趁这月落云黑走吧趁这黎明宁静别让我见到你怨尤的眼神再次创伤结束创伤@蔡桂君~~  相似文献   

2.
《英才》2005,(6)
《英才》:是什么东西让你觉得当时的海南有金可淘? 冯仑:这个东西就是被迫上了花轿, 最后到了才知道是做压寨夫人,谁知道呢? 很多故事都是这样的。《英才》:你是被迫去的海南? 冯仑:当然了,我没钱,所以要自己折腾,当时只有海南能注册皮包公司、“三无”公司,全国哪儿都注册不了,就跑那儿去了。《英才》:在海南你除了收获资本,还收获了什么? 冯仑:那多了,包括一颗破碎的心。那  相似文献   

3.
启事     
著名,就是突出,名气特大且得到社会的公认。我小时候对著名就有一种仰慕感,觉得神圣,因为著名的人是人尖中的人尖,某一专业的佼佼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著名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就是一种风格、一种建树甚至是一种突破。这就是人们对著名敬佩的理由。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眼下“著名”却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你“著名”我“著名”他也“著名”,都挤上“著名”这趟车,“著名”比不著名还多。“著名”成了无“著”有“名”,数量猛增质量却大打折扣。谁都能“著名”,谁爱“著名”就“著名”,这“著名”还是原来意义上的著名吗?“著名…  相似文献   

4.
阿伦是好样的,我喜欢他那句“我永远25岁”,这话说的多有骨气,即使他有阵子发胖,说的还是这句话。不过跟我比他就太老啦,虽然我也不年轻了。有一天翻杂志,发现我和林嘉欣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这让我有点欢喜,之前我只知道肖恩·潘和我一天生日。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比我有本事,一个又拿金像又夺金马,另一个更NB,能把呼风唤雨的娜姐给“骗”到手(这么说是否有失公允?或许也说不好是谁骗谁)。 想到越来越老的娜姐,我忍不住问一位38岁的同事:人是不是不会感觉到  相似文献   

5.
彭爱超  四海 《英才》2005,(6):116-117
如果北京人的诉求是: “酒吧里川流不息的人中,我可以和谁共抽一支烟?”那么上海人的诉求会不会是:“谁是我?谁捍卫我一叶风起的美丽?”尽管已经熬成了文化,但吧迷看来,还没有哪家酒吧无懈可击。在文化的包裹里,“酒”是一个婆娑的背景,“吧”是对深夜不归的一种默许,吧虫本质上只为此而痴迷。北京依山而建,有抱负者蜂拥而至;上海临海而成,一直是洋人富贾的聚集地。两地对酒吧的时尚,自然各有各的期许。如果北京人的诉求是:“酒吧里川流不息的人中,我可以和谁共抽一支烟?”那么上海人的诉求会不会是:“谁是我?谁捍卫我一叶风起的美丽?”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真笨在茶话会上,一位妇女问邻座的男人:“对面那个丑八怪是谁?”“是我的哥哥。”男人回答。问话的妇女显得十分狼狈,张口结舌。过了一会儿,又结结巴巴地说:“我真笨,你们兄弟两个长得很像,我怎么没看出来呢?”老板的电话秘书小姐不安地对老板说:“董事长,我猜是您的电话。”“猜?我的就是我的,还猜什么!”老板说。“可是”,秘书小姐说,“来电话的人只说,让那个老……老混蛋听电话……”泼水节泼水节上,大家彼此泼水祝福,忽听一人骂道:妈的,谁泼我?旁人劝道:泼你是祝福你。骂人者道:少来这套,谁拿开水泼我来着?职业优势一产科护士,每次带刚…  相似文献   

7.
看到媒体在报道一事故或丑恶现象时常说一句话“这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或“呼吁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心里总有点不舒服。假如这是两个人之间交谈,你愿意隐瞒到什么程度,那是你自己的事,言论自由,他人毋庸置疑,但这是媒体,报道的是事实,不是文学虚构,媒体有媒体的“游戏规则”,那就是事实必须具体,不具体的“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甚至不能说。这“有关部门”到底是什么部门?就不具体,太抽象,说了等于没说。你已经知道“引起重视”了,就该知道“谁”重视了,这个“谁”就应当很具体,不光是在“有关”的范围;如果在这“有关”的范围内找不到“谁…  相似文献   

8.
幽默二则     
无理的抱怨 两人在吃饭,只有一碟菜:两条鱼,一大一小。一位先生先把大的那条鱼夹了,另外一个勃然大怒。 “多没规矩!”这人叫道。 “什么事儿啊?”他的朋友觉得奇怪地问。 “你吃掉那条大鱼了。” “假如你是我又怎么样?” “我当然夹那条小的。” “那好哇,你抱怨什么呢?那条小鱼还在那儿呢!”  相似文献   

9.
谦虚的资格     
《冶金企业文化》2009,(3):55-55
谦虚有很多种,真正的谦虚,不是谁都有资格享有的。 胸无大志的人,即使极诚恳地说:“我这人没什么志向。”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坦率,这种坦率有时让人觉着是在叹息:毫无才学的人,即使极认真地说:“我这人没什么本事。”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实在.这种实在有时让人觉着是在自责:主席台上,正式发言之前来一句:“我水平有限。”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客套.这种客套给人感觉是一种身份的炫耀:辩论场上.笑应对手一句:“我的意见可能不太成熟。”  相似文献   

10.
娃子     
上午第二节课下课不久,“收发员”拿着一摞信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拥而上。忽然班里那个叫“小广播”的女同学手里挥动着一封皱巴巴的信,用她清脆的声音喊道:“嘿,这是谁的?收信人是‘娃子’……笑死人了,一定是农村来的。”在农村,许多男孩被长辈叫做“娃子”。我的父母也这样称呼我。曾几何时,“娃子”是我学名的代称。但现在是在大学的教室里,我实在没勇气承认这是我的信,那该是我识字不多的母亲写的。我也真希望,有另一个叫“娃子”的同学站起来接过信……信在同学们手中传了一遍,惟独没传到我的手中。我若无其事地看着一本小说,心中却盼…  相似文献   

11.
一提到竞争,不少人心里就紧张,马上想到的是“你输我赢”,甚至“你死我活”。其实,这种心理是对竞争一词真正内涵的曲解。美国著名拳击手杰克每次比赛前,必先安静地祷告一会儿。有拳迷问他:“你在祈祷自己打赢这场比赛吗?”杰克摇摇头说:“如果我祈祷自己打赢,而我的对手也祈祷打赢,那上帝就难办了。”拳迷又问:“那你到底在祷告什么呢?”杰克说:“我只是祈求上帝让我打得漂漂亮亮的,让我们谁都不受伤!”这是值得称道的拳击场上的竞争。其实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应是这样,可现实常常是不如人意。竞争双方,不是埋头苦干…  相似文献   

12.
生病就得吃药,谁生病就该谁去吃药,谁也代替不了,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除了讳疾忌医的人外,谁生病了不想早日让医生诊治,对症下药,及时吃药,以求药到病除呢? 然而,社会生活中却有一种“生病”而不“吃药”的现象。有的人明明是自己“生病”了,却叫别人“吃药”,上属“生病”了,却叫下属“吃药”,总之,自己不  相似文献   

13.
笑口常开     
可我就看不见枯燥无味的伊拉克生活使美国大兵汤姆十分思念家乡。于是他鼓起勇气来到连长办公室,对连长说:“最近我视力减退,请批准我退伍吧!”连长说:“汤姆,我记得你的眼睛一直很好呀。”汤姆打量了一下房子,突然心生一计。他指了指天花板,问:“您可看见天花板上有颗小钉子?”“是有一颗呀!”连长说。“瞧,您看得清清楚楚,可我就看不见哪!”汤姆说。赚钱的生意年轻人对富翁说:“我能给您介绍一桩可以赚50万元的生意吗?”“很好,”富翁说,“你说给我听听。”“听说,谁如果娶您的女儿,你就将给他100万元。”“一点不假。”“而我呢,我娶她只…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我已久闻“秋云萍”快餐店的大名,不仅因为它曾在京城五处繁华地段开设了快餐连锁店,并成立了快餐公司,还因为它有一个如琼瑶小说中女主人公般美丽的名字——秋云萍。带着揭开面纱的心情,我走进了西四的“秋云萍”快餐店。还没见到老板,我先看到墙上的营业执照写着店主的名字“张仁国”,当我问忙碌的伙计老板在哪里时,他指着一位正在给顾客盛饭的中年妇女告诉我:“那就是老板,叫孙云霞”。我一下没反应过来,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究竟谁是秋云萍?”其实这家店原来不叫秋云萍,而  相似文献   

15.
很多办企业的人和在企业打工的人心里都有一本万变不离其宗的“经”,那就是“经济利益第一”。看不到利润,谁也不会投资;挣不着钱,谁也不会干活。在一片“顾客是上帝”的口号声中,消费者感觉到的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在企业界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想一想:办企业是先有一颗急顾客所急,想顾客所想的为顾客服务的心,还是先有一颗借顾客所需投资赚钱的心。十多年前,北京呼家楼液化气服务站,在原站长方国政的带领下,立志要开拓一片“人际关系的绿洲”,把服务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真情送到顾客的心里,今天,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也得到了市场的承认。  相似文献   

16.
漫漫 《人力资源》2014,(2):84-85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这样一个故事: 工作3年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升职?委屈至极,去找老板理论一二. 老板笑着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儿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请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那是一家外地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老板让我主动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能到.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上了吗?”老板问. “联系上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相似文献   

17.
我的名字叫“账户”,真实身份是建设专项资金,职责是修桥补路为民造福,排忧解难,我按规定享受了待遇,住在建设银行。而今财政体制改革,财务实行零户统管,本来快乐的我也受到了冲击。金融部门得此消息后,受本单位切身利益的驱动,纷纷动用一切关系,找有关主管我的“家长”,想方设法要接我过去住,这下可就苦了我的“管家”。公公说:让我到工行住,婆婆说:要我到交行住,父母又说:要我到信用联社住,“管家”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只好将我扔在一边,家务也不做了。就这样谁也不管我,让我在家里失业了很久。近来,我曾祖父说要来检查我的工作,我的家长才…  相似文献   

18.
麦考林是商业版“丑小鸭”变“白天鹅”又变回“丑小鸭”的故事。谁在催熟这只“丑小鸭”?谁为麦考林编织了一顶“荆棘皇冠”?  相似文献   

19.
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多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20.
你的品牌     
《英才》2005,(5):9-9
“我是谁?”这是一个经典的哲学问题。有一个游戏,让你按次序说出你最喜爱的三种动物。据说, 排名第一的是你希望在众人眼中的形象;第二的是别人对你实际的印象;第三是你真实的本我。有很多人都把狮子、老虎排在第一,结果发现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一只熊。这就是品牌的落差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