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中的有关要求: (1)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个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按如下公式计算: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构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支平均数×资本化率 其中,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2)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以下简称《准则》,主要是对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予以资本化进行规范。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计算方法《准则》作了明确要示,必须经过3个计算步骤计算取得:首先计算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其次计算加权平均利率即资本化率;最后计算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根据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合计数与资本化率相乘计算取得。笔认为,这样的计算方法较为繁琐,在实务中较难操作。如何才能从计算繁琐的圈里跳出来,寻找出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笔对此作了探索,总结出一种计算方法,称为直接公式计算法。本对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从会计核算确认程序的角度,一项支出要么形成一项资产,要么形成一项费用,但是,符合什么条件和标准的支出形成资产,符合什么条件和标准的支出形成费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我国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提法,按照受益期间进行资本性支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所规范的借款费用有四类:利息、折溢价摊销、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其中,利息和折溢价摊销构成了借款费用的主体。并且,其应予资本化的金额均与固定资产支出相挂钩,即在计算每一会计期间的资本化金额时,先要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因此,“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就成为《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现行准则表述笼统,缺乏内在的逻辑性,给会计人员学习造成了障碍。本文拟在该准则的基础上简要归纳“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以方便会计人员理解和掌握该准则。一、两个…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中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内容化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只有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的条件时才可以资本化,以及当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时的累计资产支出数超过了专门借款总额时,对超出的资产支出数不准纳入累计资产支出数的计算范围。但在  相似文献   

6.
企业绿化支出是一个新的支出范畴,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其核算方法没有具体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只是规范了农业这一特殊行业的特有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在绿化支出财务核算和绿化资产管理方面尚无统一规范的操作规则,导致各企业单位在绿化资产的管理方面出现诸多问题,甚至造成资产的流失。本文旨  相似文献   

7.
借款利息及溢、折价摊销资本化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规定,企业在确定每期专门借款利息和折、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时,应将其与每期实际发生的资产支出数挂钩,根据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计算确定资本化额。但是在具体计算资本化率和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时有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直至转回应是完整的资产计价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确定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本文将分析这种规定存在的冲突,同时资产减值损失不予转回规定并不能解决利润操纵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该准则借鉴了有关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对准则适用范围、资产内容与概念、资产减值迹象判断标准、资产可收回全额的计量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明确,并特别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与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资产减值准则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较大的变动。  相似文献   

11.
在2001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我国企业无形资产自行研究开发费用及其会计处理方法重新进行了规定,这与我国已有的相关规定存在一定差别。哪种处理方法更加合理,理论界一直有争论。观点之一:有些专家比较支持新会计准则的方法,认为在研究开发当期较难判定其开发成功的可能性,根据稳健性原则,应计入期间费用。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符合资产成本的含义,因为资产成本价值,应该是为取得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即使资产达到其可使用的状态所支付的全部支出。而新会计制度的做法,忽略了…  相似文献   

12.
黎明  党玉芳 《财会通讯》2009,(7):131-133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直至转回应是完整的资产计价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客观性,谨慎性,配比,权责发生则等原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如修理费,广告宣传费,利息支出,技术开发费,存货盘亏,坏帐损失等)应当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或商品经营)成本或期间费用,但有的企业却将部分应该计入当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会计科目,使得企业当期损益不实;有的企业待摊费用不及时足额摊销,而是长期挂帐,将本属于期间费用的支出列作资产,企业通过将费用资产化,虚增了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指出,要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损益,必须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否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增加额,作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金额的确认标准和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借款费用在会计与所得税处理中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的借款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和成本。《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纳税人除建造、购置固定资产,开发、购置无形资产,以及筹办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外的利息支出,允许扣除;自制  相似文献   

16.
秦坤 《财会通讯》2005,(10):58-59
固定资产在购置并投入使用后,为了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性能会发生后续支出,包括修理和改良。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当如何处理,《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的规定不尽相同。《制度》规定,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  相似文献   

18.
张宝清 《会计之友》2007,(4S):44-45
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较,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计提减值准备的确认时间、计提范围、计提金额的计算以及核算等方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不应调整累计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指南中要求:在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转回后同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确定的固定净值。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额的差额,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以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净值孰低的差额,借记“同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一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相似文献   

20.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眭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三类。它们虽同属于生物资产,但在进行减值准备核算时却适用不同的具体准则,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的规定,公益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不计提减值准备,其原因是公益性生物资产不具备生产经营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