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国债发行方式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雯  王俭保 《上海金融》2001,(12):36-37
我国政府最早发行国债可以追溯到1951年,“一五”期间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中央政府发行了五期“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58年由于历史原因中央政府停止了国债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2.
如何鉴别国家债券的真伪问:请谈谈我国国家债券发行的基本情况及其构成要素。答: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14年中,已经发行了6种国债,即:国库券、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国家建设债券、特种国债和保值国债。其中国库券、保值公债、国家建设债券都发行了实...  相似文献   

3.
今年可称得上是国债年,从年初开始差不多每月都有新国债推出,国债发行规模也较往年大幅度增长,据有关消息说,目前已发行的六期国债已近1300亿元。今年全年国债发行规模将达到1952亿元,比1995年增长26.98%。国债即国家举借的债。为了平衡财政赤字,筹集长期资金,平抑通货膨胀,保证重点建设等,各国都普遍采用国债的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在我国,国债发行的规模连续几年直线上升,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经济界人士说,国债发行的规模扩大表明国家财政和中央财政对国债的依存度加大,国债作为筹集重点建设资…  相似文献   

4.
尹继志 《中国金融》2023,(21):98-99
<正>国债即国家公债,是以中央政府为债务主体、利用国家信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债权债务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债发行和流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央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支持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效配合了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债市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多年的战争和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整个社会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新中国成立初期,  相似文献   

5.
一、目前我国的国债发行与国债发行市场概况 1979年以来,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我国发行了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等一系列国债。这一时期,国债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债作用也不断强化,特别是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发行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1998年~2000年国债资金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 1.51个百分点、1.96个百分点、1.65个百分点。国债资金与社会保障支出、出口退税相结合,1998年~2000年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36个百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反周期政策调节的一次成功尝试.1998年-2000年国家财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万多亿元.各年度国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5、2和1.7个百分点,对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001年,继续发行1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国债和500亿元西部开发特种国债;2002年国债发行量为5936亿元;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相似文献   

7.
祝文静 《中国金融》2003,(24):33-34
凭证式国债作为我国为筹措财 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债券,自1994年4月1日开始发行以来,经过9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多品种、多期限、滚动式发行的方式,成为我国国债的主力品种,对于支持国家重点建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凭证式国债在品种结构、发行管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改变国债发行现状的对策□刘金琛一、国债发行的现状及问题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家先后向社会公开发行了国库券、财政债券、保值公债。国家建设债券等多种债券,累计发行总量已达9000多亿元。17年来,国债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9.
我国未来国债市场的容量判断与对策张庆修,赵文杰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已连续发行了14年。通过发行国债,将一部分消费性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国家的建设资金,既解决了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又不增加货币的发行量,从而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0.
薛颖 《中国金融》1994,(5):44-44
发行国债券知多少?薛颖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已连续发行了14个年头。14年中,共发行了6种国债券,它们是:国库券、重点建设债券、国家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国债、保值公债6个品种。其基本情况如下:1.1981年发行的国库券,年利率4%,主...  相似文献   

11.
凭证式国债作为我国为筹措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债券,自1994年4月1日开始发行以来,经过9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多品种、多期限、滚动式发行的方式,成为我国国债的主力品种,对支持国家重点建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财税、金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从海南省国债发行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海南省国债热销的成因、国债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债是国家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国债筹资为平衡财政收支,支援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自1981年重新发债以来至今已历时十年,十年来,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发行的种类渐趋多样,国债的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国债制度的改革薛誉华一、国债发行及国债规模改革开放初,由于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缺口较大以及财政赤字等原因,国家财政不得不在1981年发行了48.66亿元的国库券,当时数额控制是非常严格的。此后,随改革的深入和相关理论认识的提高,国债发行额便一直调整...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包括国家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现在已达数百亿元以上。国债的发对,对弥补国家资金不足,保证重点投资项目的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较之过去用财政透支来填补赤字,发行国债以反通货膨胀,无疑是个重大的改革。但是,从国债发行的实践看,我国的国债管理。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作为政策性金融债券主要品种之一的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债券,成功走过了5年市场化发行历程。从行政派购到成功实现市场化发行,从讨价还价到被市场追逐,开行金融债券从名不见经传的新品发展成为中国债券市场最具影响力且仅次于国债的第二大主力券种,并与国债一起承担了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7.
自1994年凭证式国债首次发行开始,作为国债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桥梁纽带的国债承销机构担负着储蓄国债的发售、兑付工作,在包销发行方式下,承销机构积极采取促销措施,扩大发行范围,为国家筹集社会建设资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2012年开始,国债发行方式由包销改为代销,承销机构履行的是代理销售义务,没有包销义务,由此也影响了承销机构促销国债的积极性,国债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为加强对国债承销机构国债管理,保证储蓄国债的顺利发行、兑付,本文结合国债工作实际,就人民银行基层国库如何做好储蓄国债承销机构管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新政策     
《时代金融》2012,(4):12
财政部发行280亿元人民币记账式附息国债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发行了面值金额为280亿元人民币的2012年记账式附息(一期)国债。本期国债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含试点商业银行柜台)、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面向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国债期限为1年,经招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2.78%,2012年1月12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月16日发行结束,1月18日起在各交易场所上市交易。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当集中各方面财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务院从1981年至1997年,面向社会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和国库券收款单,对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国债已于1999年全部到了兑付期,在兑付过程中,由于发行年代久远、债权人变化等原因,给兑付  相似文献   

20.
面向国债承销团招标发行国债是国际主流实践,国债承销团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国债一级市场发行,将其中标国债分销给最终投资者,对于促进国债发行,保障市场秩序至关重要。因此,国债承销团管理制度在国债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国债管理需要平衡好“保障国债发行”与“支持货币政策实施”目标,权衡的结果使得国债承销团管理体制演变出两类典型模式,即以英国、德国等为代表的财政部主导的债务管理办公室模式和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中央银行主导的管理模式。本文从国债管理目标、国债承销团管理体制及其框架等维度,对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国债管理体制演进历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国债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比较,以期为完善我国国债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