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旭 《中国就业》2010,(4):44-44
“中国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只有就业才有收入,才有社会交往和劳动关系,才有社会保障,有就业也才能实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就业才能给后代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2.
时下,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人格力量。人格力量在做思想政治工作,反腐倡廉、党的建设、国企改革、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确实有很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人格力量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学识、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所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一种力量。人格力量,首先是一种真理的力量。真理,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使暂时不被人们理解,但最终都会受到人民的拥护。所以只有手中有真理的人,才会有持久的人格力量。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导师、伟人,是最有人格力量的人物。他们有人格力量,不是…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生产经营的精细管理模式,更要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行动中加强对"人"的价值与尊严尊重。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引导团队,对每一个企业员工的思想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观都有极高的感染力与引导力,要想创建文明、健康的发展企业,对"人"的管理考虑一定要从根本出发,做到关心人、理解人、服务人、依赖人,正确的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4.
人生在世,骨气不可无,傲气不可有。有骨气的人,活得有尊严、有气质;傲气十足的人,让人看不起、看不惯。有骨气而没傲气,做人便既有高度又有温度。人生在世,应当有骨气,必须有骨气。有了骨气,人品有高度、人格有硬度,才是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有了骨气,就有一种气势和气场,腐蚀近不了身、诱惑入不了心。有骨气的人,活得有尊严、有气质,既让人敬畏敬仰,又让人敬重敬佩。然而,现实中不是人人都有骨气的。有的人面对权势极尽投机钻营之能事,阿谀逢迎、低三  相似文献   

5.
人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什么?是积极向上。 积极向上是一个人人格品质的基础,是最具决定性、统领性和引导性的因素。只有积极向上,才能有追求;只有积极向上,才会有理想;只有积极向上,才富有激情。一言以蔽之,只有积极向上,才能激活其他一切优秀品质中的优秀元素。  相似文献   

6.
与中国同列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巴比伦几乎囊括人类历史上的多项先进文明,历史上也一度享有“全世界首富之都”的盛誉。 很多人以为理财是个标准的现代词汇,是现代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才逐渐诞生的理论和知识。其实早在6000年之前的古巴比伦,就有了理财概念。  相似文献   

7.
“现状如同是一个教授,穿着西装,手里却捧着个要饭的碗”彭川翰总经理不无感慨地说,“为了能让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为了湖南制造的明天。在尊严与讨饭的碗面前,只能选择要饭的碗,因为让企业生存下来是关键,有了生存才有发展的希望与品牌延续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对于法人是否享有人格权,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法人人格是法人成为民事主体所必须具备的资格,是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前提条件。法人人格的确定对法人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这种人格只能是一种具体人格。一般人格权理论保护的是人的尊严和德性。随着法人人格否定的理论的发展,一般人格权已经不能适用于法人了。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将有更多的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更多的中国人将在外企工作。在诱人的外企光环掩饰下的人格歧视,有可能在更多的人身上发生。是麻木不仁,还是不卑不亢?是要饭碗,还是要尊严?是忍气吞声任其我行我素,还是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人格权利?裁员岂能以开除公示?全球经济低迷时,企业面临增长放慢与需求降低的困境,全球大型企业纷纷裁员,如东芝、富士通、康  相似文献   

10.
人格在上     
梁衡 《秘书工作》2012,(6):20-21
细想,人格这个词是造得很准确的。就像我们写稿子时要按格填字,不能乱,编辑才好改,读者才好看。写诗也是这样,要有格律,只有合了格和律才美,才算是诗。那么做人呢?应该说也有一定的格,合起码的格是正常的人,合乎更高更严的格,便是好人、高人、伟人。做好人难,做伟人难,好比律诗难写。因为那是一个更高的标准。当然社会上也有不合格的人,就像我们常于报刊上看到一些歪诗,虽然也算是诗,其实并不合格。  相似文献   

11.
柯敏 《上海企业》2012,(4):52-53
"人文关怀总体要求是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其中,尊重人是基础,服务人是核心,发展人是根本。人文:"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在这里,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一直处在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从宏观角度看,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都出现了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的杂糅和并存。但从激观角度分析,人是组成这些结构的最基本要素,转型中的中国人格的二元特征才是这个时期诸多社会现象的根本解释。  相似文献   

13.
非非 《政策与管理》2008,(6):112-113
人人眼中都有一个奥斯卡。奥斯卡80岁了。80岁的奥斯卡依然为饭局唾沫星子所垂青。而中国电影依然在奥斯卡外徘徊着、奋斗着、欢实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中,一个哈姆雷特取悦到几个粉丝才算是成功?  相似文献   

14.
文明一词古已有之,做为文明与审计结合的词汇——文明审计一词则是近年才出现的,那么我们怎么样理解文明,怎么理解文明审计呢?在现实的工作中怎么样把文明贯穿到审计工作中,对我们来说是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新的考验。下面是自己对文明审计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15.
让劳动者有尊严、体面地劳动,既离不开足额获得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也离不开享有与现代社会文明相适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16.
媒介环境影响人的道德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的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媒介环境或者虚拟环境指由各种媒介营造的一种社会情境,这种社会情境是传者、受者等多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亨利[Henry·R.]认为,道德人格形成受到以下5类影响源影响:自我利益的影响源、家庭与同伴的影响源、教育者与传媒影响源、社会和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7.
<正>“面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恐怕还会是中国精神的纲领。旧中国积贫积弱,总是受人欺凌,缺乏自信,自尊心更加强烈,对面子尊严更加敏感。而今,中国的实力在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尊严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中国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越来越明显。有鉴于此,中国精神的纲领依然存在,面子观也会不断刷新。  相似文献   

18.
投胎须谨慎     
刘畅 《中国企业家》2011,(19):32-32
经过漫漫的近万年文明,1804年全世界人中才到10亿。而从1999年至今只12年,就增长了10亿。人们有理由怀疑,需不需要到2025年,才达到80亿人口?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良性的社会里,只要每个人尽量能够依靠自己的脑子和双手养活自己,就能够过得有尊严。一个好的制度就是能够给人以尊严,靠个人的努力创造生活。‘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似文献   

20.
“是”人首先面对自己,使自己以本来的面目在世人面前展现,在世俗关系里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而“做”人犹如演戏,是为了别人才去表演, “做”一个人的角色,意味着“做”人是人格不独立不完整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