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997年以来我国的国债流通市场被分割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两大市场的基础与发挥的功能并不相同,没有必要将两者合并。根据我国证券人口和机构投资者培育的现状,进一步突出交易所国债市场的资本市场特征,塑造银行间国债市场为货币市场和场外市场的功能,优化国债市场结构应是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疆金融》2013,(6):118-129
<正>一、引言国债以国家的公信力为其信用度,被公认为拥有最高的信用度,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因而国债是一种低风险的金融工具,且其收益率代表了市场上无风险利率的水平及变化方向,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债收益率被广泛地应用于金融研究和实践中,成为分析利率走势和金融资产定价的基础。同时,国债本身也为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了低风险的金融工具。国债的收益率体现了人们对基准利率及通货膨胀的预期,因此其收益率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作为一种利率产品,国债收益率体现了市场供求和社会资金的松紧度,债券市场与货币市场高度相关,货币政策尤其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利率,直接影响市场资金成本及可得性,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利率的变动对国债收益率的冲击已为市场所普遍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国债市场发展方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债市场,被称为金融市场避风港、金边债券市场与核心金融市场等等.西方成熟市场对国债市场的上述种种描绘与刻画,表明国债市场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债券市场的基石,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开路先锋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交易所国债市场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买卖的所有政府公债享有"金边债券"的美誉,纽约、巴黎、法兰克福和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场内国债市场,也都是国债现货交易所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作为调整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凭证式国债发行从财政的角度分析,国债的主要职能是增加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出现赤字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通货发行、举借债务的方式弥补亏空,其中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发行政府债券具有迅速、灵活、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各国政府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方法。从金融的角度分析,国债市场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是金融机构和私人持有的主要金融资产之一。基础货币的发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越来越依赖于国债市场。在很多国家,国债的市场利率往往被作为利率体系中基准利率而成为中央银行关注的目标。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监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2021年2月份以来,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并带来美股回调等金融震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和担忧。作为无风险利率,国债收益率是各类金融产品的定价基准,美国国债收益率被视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对全球金融市场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8年是我国恢复发行国债的第17年。这些年里,国债运行一直与改革进程相伴随,不但规模迅速扩大,而且其影响也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国债贡献,准确把握国债运行态势,对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充分发挥国债在宏...  相似文献   

7.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正在悄然进行变革,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日趋活跃.受到广大投资的关注,其中.企业债券虽不如国债那样火爆.但坚冰之下已是春潮涌动,大有破冰后汹涌澎湃之势。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是调整资本市场结构.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降低我国金融体系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券效应与国债品种特征、投资者行为和市场微观结构均有密切关系。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不仅存在共同点,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交易额占比最大的基准国债品种上,两个市场均表现出显著的新券效应。但由于投资者行为存在差异,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中长期国债品种,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短期国债品种。而且,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指令驱动交易方式便于连续交易和信息披露,方便考察新券效应,而银行间国债市场仅能在较短时间内考察新券效应。在上交所国债市场上,中长期国债与国债回购的利差更大,有利于现券回购套利投资,中长期新券吸引套利投资者积极参与,也促进了新券效应。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债市场是以改革开放后1981年第一期国债发行为起点的,由于国债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国债发行迅即成为投资热点,发行规模逐年扩大,交易量也迅速增多。国债的券种、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发行对象、持有期限、流通渠道和方式以及持有者结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革,可以说,一个完善的国债市场体系正在建立。这一市场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成为政府公开市场操作调控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0.
表面上看,我国信贷市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间的资金流动受到阻碍。然而,出于逐利目的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正打通这些阻碍,使各市场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形成了事实上资金在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相互流动。其中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借贷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国债回购市场以及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成为资金流动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国债规模迅速膨胀,带动国债市场也发展迅速,2016年4月国债的抢购热潮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从根本上讲,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国债市场的流动性问题是衡量其基本功能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属性和标志,它不仅关系着债券市场投资能否顺利进行,还影响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经济秩序和整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金光 《财会学习》2005,(2):7-10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存款利率通常被当作同期无风险收益率来衡量其他投资工具。在国外,通常选用同期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例如,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制定就是在同期国债收益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的溢价来确定给客户的贷款利率。但在这种方法在中国却行不通。一方面,我国国债品种较少,期限结构不合理,且尚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国债市场促进融资结构合理化胡波飞一、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一)发行市场。90年代以后我国国债市场得到很大发展,首先,得益于观念的更新。国债不仅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而且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更重要的是,国债投资已逐渐成为被公...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近来的繁荣可称为不折不扣的“货币繁荣”。理财产品市场依然随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风向而动。进入11月,为了刺激消费,美联储斥资6,000亿美元收购囝债,日本中央银行也启动了规模为1,500亿日元的国债购买计划。  相似文献   

15.
贾康 《新金融》2014,(12):4-7
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标志,国债期货上市一年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功能初步显现,实现了"高标准、稳起步"的预期目标,有助于完善债券市场体系、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国债期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抓住战略机遇期,稳步推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逐步推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品以服务于市场和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加快完善中国债券市场组织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近些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由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凭证式国债市场和国债柜台交易市场四个子市场组成的债券市场总体格局,而且市场发展较快,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债券市场从初创阶段发展到迅猛发展阶段.市场中的各类主体逐渐建立健全,必然要求各个角色重新定位,以适应债市新阶段发展的紧迫需要。  相似文献   

17.
《税务(辽宁)》2003,(6):14-15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98年开始并实施至今的积极财政政策,更为国债市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债市场获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8.
国债市场的有效性是国债收益率曲线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供求的前提。而市场的有效性研究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分别从市场内部和市场外部,利用随机游走模型的检验以及协整检验等方法对国债市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得出虽然银行间国债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均符合Fama的弱式有效市场假说,但两个市场的价格之间长期和短期均不存在均衡,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反映不一致。并根据上述研究,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健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比利时中央银行货币市场和金融政策工具改革赵天朗比利时货币市场和金融政策工具的改革主要概括起来基于以下两点。第一,为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范围,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自动的和高效率的资金市场。第二,为更有效实施货币政策,改革有关的货币政策工具。一、国债市场的改...  相似文献   

20.
完善国债市场功能与货币政策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市场具有筹资功能和调节功能,前者与财政政策有关,后者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基础条件,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点。国债市场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国债市场的基本格局:即期限结构与持有者结构。我国国债市场无论是从期限结构还是从持有者结构看都偏重量地筹资功能,而调节功能不足,影响了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因此应从期限结构与持有者结构的角度完善国债市场,从而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