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一、传统意义可转换公司债券概念及现状 可转债起源。作为一种混合金融产品,可转换公司债券于70年代起开始在发达资本市场流行,在我国则是于1992年首次进行试点(宝安转债),1997年公布了40亿元可转债额度;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南宁化工于今年8月3日向社会发行可转债15000万元,这是首只全国范围正式公开发行的可转债。  相似文献   

2.
优美 《理财》2014,(5):88-89
前几天做按摩,按摩师是个20岁左右的小姑娘,小姑娘说她自己有点积蓄,想理财,做点什么好呢?我说,银行理财产品一般5万元的起点线.你还没达到,而且它通常会锁定资金一段时间。你可以买货币基金,起点低,比如余额宝。如果你觉得货币基金收益低,可以买企业债,不过要注意避税。如果你觉得企业债缺少上涨空间,你又愿意承担点小风险的话,可以买可转债。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筹资新方式——分离交易可转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首次将分离交易可转债列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新品种。随后,马钢股份于2006年11月13日发行55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成为中国第一家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上市公司。马钢股份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发行,标志着分离交易可转债这种在国外资本市场上运用较为成熟的金融衍生品种,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新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洁 《理财》2007,(5):75-76
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应“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推进债券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在此前1月19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更是明确指出,要“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据此,业内人士认为,将企业债与公司债并立,这意味着在后续制定的公司债有关办法中,可能将规定公司债包括四种基本类型普通债、可转债、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由此联系到去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有关允许符合规定的上市公司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进行融资的规定,诸多迹象表明,分离交易可转债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6.
陈洁 《中国金融》2021,(2):85-87
可转债是我国证券市场一个重要的证券品种.自深宝安1992年发行第一只可转债以来,28年间,伴随着我国可转债发行从探索到停滞再到繁荣以及债券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人们对可转债在证券市场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证监会发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将于2021年1月3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第一个专门规范...  相似文献   

7.
可转债定价分析——以工商银行可转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8月26日发行公告表示,公司将于2010年8月31日起开始发现存续期6年,规模为250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初始转股价为4.2元.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本次发行可转债所筹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银行附属资本,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补充核心资本.本文将利用二叉树模型对工商银行可转债进行定价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8年以来,我国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这预 示着中国金融业新一轮对外开放推进迅速,但也对跨境资金交易监管水平提出了挑战。本文首 先对跨境资金交易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进行了剖析,提出跨境资金交易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六大挑 战。之后,在分析美国应对这六大挑战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跨境资金交易监管的 建议。  相似文献   

9.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相继推出,对银行业资本的定义进行了重新划分,对商业银行资本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持续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加快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借鉴国际大型银行的经验,反式可转债这一同时拥有债券和股票双重特征的金融衍生产品正符合我们对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需求.本文首先强调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发展的必要性,而后对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反式可转债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并简单介绍其基本的理论定价模型及方法,最后总结并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可考虑推出反式可转债,以补充银行资本,提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相继推出,对银行业资本的定义进行了重新划分,对商业银行资本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持续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加快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借鉴国际大型银行的经验,反式可转债这一同时拥有债券和股票双重特征的金融衍生产品正符合我们对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需求。本文首先强调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发展的必要性,而后对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反式可转债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并简单介绍其基本的理论定价模型及方法,最后总结并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可考虑推出反式可转债,以补充银行资本,提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静态权衡理论认为,公司存在一个适度的目标资产负债率,当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这一点时,公司价值最大。公司选择融资工具的目的之一是优化资产负债率,而可转换债券是调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理想工具。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的研究表明,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能够实现对目标资产负债率动态调整的目的。更确切地说,是可转换债券转股率的变化导致了公司目标资产负债率的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投资工具。在我国,可转换债券只在短短10几年的发展历史,很多有关可转换债券的问题有待于人们探讨、解决。本文重点谈谈可转换债券在会计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方面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以及国际上可借鉴的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可转债市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转债是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之一。我国的可转债市场虽然经过了近12年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实践及其自身特点,分析我国可转债实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发行可转换债券逐渐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创新不足,对公司融资以及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都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15.
论私募股权基金杠杆收购与债券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并购活动比较活跃,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债券融资市场尚未成为融资主渠道。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杠杆收购活动中融资结构的变迁,指出开发债券市场有利于发展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杠杆收购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公司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其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并使得我国资本市场严重失衡;相比之下,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公司债券市场在市场效率、市场特征、定价机制、评级制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了制约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相应提出加大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规范市场主体、完善公司债券评级制度和定价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1992年发行第一只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至今,中国可转债市场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自诞生以来,中国监管机构对可转债的发行要求不断明确,配套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可转债市场迅速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提高。然而,在2017年以前,虽然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增长迅速,但其融资总额占资本市场股权产品总融资规模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可转债的发行主体仅限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可转债的定价条款过于复杂,市场接受程度较低。随着2017年证监会对可转债产品的审核标准进一步明确,可转债发行规模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资本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品种。为确定可转债定价方式,本文以“广汽转债”历年来的市场价格为数据基础,以B-S模型为分析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寻求影响可转债定价的主要因素,对未来可转债定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非理性转股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0只已进入转股期的可转换债券为样本研究,发现约58.5%的自愿转股行为违背了理性原则.用非参数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市场流动性并不是影响非理性转股的因素,而隔夜风险、转股损失则是导致非理性转股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非理性转股具有非线性影响:历史收益率对投资者的影响取决于趋势信念和参考点两个因素.此外,非理性转股还受到框定依赖的影响,即当历史收益为正时,高的收益波动会增加非理性转股;而当历史收益为负时,高的收益波动会减少非理性转股.  相似文献   

19.
We survey European managers to gain some insights into motivations of convertible issuance.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a majority of firms issue convertibles as ‘delayed equity’ and as ‘debt sweetener’. Managers also use convertibles to avoid short‐term equity dilution and to signal firm's future growth opportunities. We document a large cross‐sectional variation across firms in rationales for issuing convertibles and find mixed support for most theoretical models. Ou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popularity of convertibles is driven primarily by their versatility in adjusting their design to fit the financing needs of individual firms, and by their increased demand amo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相似文献   

20.
由于股权分置的原因,形成了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特征和资本形成机制,要解决我国资本市场这一矛盾,必须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股权转债权”作为解决股权分置的新思路,对于条件适合的上市公司,不仅操作较简便,而且符合其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并能有效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