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姜健健 《数据》2010,(8):22-23
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5月26日,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这是10年来中国首次迎来印度国家元首.此行使两国因边界争端和双边贸易而产生的紧张局面得到缓解。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印两国公众对于彼此的看法,探索两国公众之间的共识与差异,将对中印关系的发展形成更加有益地推动。  相似文献   

2.
印中两国城市居民具有相似的“亚洲亲缘小圈”特点。相比之下,中国居民的人际交往规模高于印度居民,对“熟人维护”也更擅长,而印度人在陌生人社交和外圈关系的交往能力方面则更胜一筹。[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东方企业家》2007,(8):70-71
中国不是唯一迷恋列举捧名的国度。某种程度上。印度人的自尊和要强更在中国人之上。今年是印度独立60周年。《今日印度》等主流杂志策捌了各种盛大的纪念专爱。而在过去5年里。“印度骄傲”成为时鼍用词。在此。我们挑选出印度人最为自傲的一些事物。以展示这个古老文明国度的独特魅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秋风 《中国企业家》2014,(6):118-119
过去二十年来,国内外总有入预测,中国将要崩溃。当然,每每落空。在讨论中国前景时,必须注意一个最重要、但几乎被所有人忽略的事实:中国是超大规模国家。社会由人组成,组成社会的人的数量及其所占空间之规模,必然对社会的组织产生巨大影响。从管理的角度看,三个人的组织必定大大地不同于两个人的组织,  相似文献   

5.
有一年我到福建做个调查,福建省政府的高官,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几年前,耶路撒冷发生了一起公交车爆炸的恐怖袭击,炸死了十来个人,其中包括两名中国人,这两名中国人都是福建人,是去打工的。以色列政府立刻与中国方面联系协商赔偿事宜,但经过中国领事馆的核实,此两人系偷渡客,属于非法入境,于是使馆方面不再配合。  相似文献   

6.
书脊撩人     
《东方企业家》2011,(11):21-21
《经济掌人MOOK》第一辑 这是最近6年《经济学人》文奄的摘选,由“经济学人中文网”组织翻译。第一辑分为世界经济、创业精神、金融未来、新岽市场的新生中产阶级和文艺历史5个部分。世界经济一攀谈论了金融危机之后如何刺激经济、各国如何解决庞大的债务;创业精神这部分关注了印度、丹麦、以色列这样的新兴创业国度对创业的启示。《经济学人》对中国政治及经济问题会有比较,但这本集子里缺少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张宏 《中国企业家》2007,(20):28-28
中印两国在资本积累进程上的差异导致了西方企业对两国市场的定位已经发生明显的改变在多数西方人的眼里,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极其相似的国家。同处亚洲,同样是人口大国,都处于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发展阶段,尽管这两个国家不论是在语言、文化以及政治体制上都存在着天渊之别。  相似文献   

8.
两个印度     
陆铭 《中国企业家》2007,(6):116-119
2月3日至15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铭参加了一个由中、英、美三国学者组成的学术考察团赴印度考察,主题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和印度在非正规就业方面的趋势和实践。他逐日记录了对印度社会、经济的所见与所思。他感觉这是两个印度,一方面表现在印度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是印度文明“令人愉快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司马江  松本 《英才》2005,(2):47-47
中国一年所获得的投资,要比印度十年获得的都要多。国外企业家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已不是什么秘密,超过十亿人口的大国,年均增长9%的中国经济,一切都让人怦然心动。但事实是:大部分想法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只有极少数人侥幸成功。但是,新近几家中国公司成功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了IPO,这让探索多年的国外投资者终于发现了一条可以从中国投资收割利润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贠娜  杨晴帆 《企业导报》2012,(13):211-212
在新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组织常常要面临内部变革和人员流动,人员的选拔与聘用变得频繁。这种形势下,如何选拔到理想的人才是当前的人员选拔工作的重心。本文简要介绍了在人员选拔与聘用中的两种模式-人职匹配和人组织匹配模式的概念、意义及实际应用,并详细地从几个方面对这两种匹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企业管理方面给与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关系一度疏远的亚洲大国正在悄然形成一种新型的经济关系,这一点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具有潜在的重大意义.十年前,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只有3亿美元,到2004年底,这一数字已经超过100亿美元.从中印经济的互补性以及它们的市场规模(两国已有23亿人口)来看,这两个邻国之间日益加强的合作很有可能极大地改变世界的贸易平衡.  相似文献   

12.
文章关注印度服务外包中对外政策的变迁及其对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的影响,从关税优惠、外资进入以及汇率政策三个方面比较了中印两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对外政策,得出了印度以纵向政策导向和中国以横向政策导向的结论,并根据两者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中国在未来承接服务外包中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中国公司在非洲多个国家获得了诸如石油矿产方面的项目,而印度在这方面落后了。去年中国和非洲的整体贸易达到55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印度方面的两倍还多,现在这个南亚大国正在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发达国家是一个海平面,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是另外一个海平面,这两个海平面差得非常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指出,从人均GDP来看,现在中国是5000美元左右,发达国家大概4万美元,可以释放的势能还很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对于“改革”这两个字及其深刻含义再熟悉不过了。中国正是以改革为突破口,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部试探性改革,到全面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行政体制等改革,并且在改革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16.
时政要闻     
《数据》2008,(2)
从"龙象之争"到"龙象共舞"1月13日至15日,印度总理辛格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辛格于2004年任印度总理后首次访华。两国总理在京共同签署了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东盟与中国-印度自贸区的建成,中国与印度将在东盟平台上产生竞争与合作。本文利用引力模型来研究中印两国与东盟贸易的影响因素并对双边贸易潜力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比印度-东盟贸易更适合于传统的引力模型,中印两国与东盟间均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18.
我这一年来在研究日本丰田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日本企业在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孔子的《论语》,另一个就是王阳明的良知体系。《论语》大家都知道,但王阳明的良知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日本人如此推崇王阳明?  相似文献   

19.
外刊要览     
可乐杯里的印度风波近日媒体曝光印度罐装可乐含有高浓度杀虫剂,可口可乐和百事公司成为众矢之的。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禁止销售这两个公司的产品,其他5个邦则在医院、学校、政府禁售可乐。印度民族主义者焚烧可乐瓶表示抗议。但有学者指出,印度政府对于可乐饮料安全监管不力同样难辞其咎。石油生产的极限时刻过去两年来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目前的期货价格几近每桶70美元。从宏观的历史环境来看,石油开采受地质条件限制,市场上的石油供应将持续减少,石油的“极限时刻”终将到来。有学者提议各国签署石油损耗协议,协调一致减少石油产量和进口量,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中印两国汽车产业进行比较,分别探讨中印两国汽车行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中国的汽车生产从整车开始,印度则从零配件起步。就现状来看,中国汽车产量是印度的3到4倍。两国的汽车行业前景都比较乐观,但中国的汽车行业的增长将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