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所有权安排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的一种方式,其隐含的前提是签约人必须对自己投入企业的要素(包括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拥有明确的所有权,这种产权交易的结果形成了企业所有权。在最初关于企业所有权的研究中,学者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认为,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导致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存在,使得公司治理成为必要。理论上公司治理是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要有对应的企业制度安排;实践中公司治理是指董事会等结构安排,包括独立董事、内部审计的任命、授权,以及恰当的股权结构安排等。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及我国国企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司治理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公司治理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是关于企业理论的研究,而关于企业理论的研究开始于罗纳德·科斯对于交易费用的精辟论述。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著名文章“企业的性质”首次将交易费用引入经济分析。而大家都知道,新古典经济学是假定市场无摩擦的,也即交易费用为零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是个盲点,经济学家们对于企业内部的结构毫无兴趣,公司治理更无从谈起了。随后,科斯又提出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将企业与市场分割开来,企业的构建就是为了不断的降低交易费用。很遗憾的是,这个理论直到70年代以后才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5.
6.
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逻辑上陷入了西方经典企业理论的团队道德风险。而在股东利益至上的逻辑下,相机治理在利益相关者逻辑下并不能有效“相机”,从而难以保证各类利益团体控制权行使的效率。本文认为能使利益相关者相机治理有效的比较变量是各利益相关者投入资产的价值及其积累,资产价值比例的改变将会通过引发谈判来缔造新的治理结构,应由资产价值比例最大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享有决策、激励和监督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非关键利益相关者享有监督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一组联结并规范公司各参与者之间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治理结构,使得公司的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得到有效制衡,从而使公司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8.
解读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治理效率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逻辑上陷入了西方经典企业理论的团队道德风险.而在股东利益至上的逻辑下,相机治理在利益相关者逻辑下并不能有效"相机",从而难以保证各类利益团体控制权行使的效率.本文认为能使利益相关者相机治理有效的比较变量是各利益相关者投入资产的价值及其积累,资产价值比例的改变将会通过引发谈判来缔造新的治理结构,应由资产价值比例最大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享有决策、激励和监督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非关键利益相关者享有监督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现代产权理论在不完全合同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所有权的本质。认为,所有权就是在合同对决策权没有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实施剩余控制权的权利,和在合同履行之后取得剩余收益的权利。这样定义的所有权概念,更能够展示它的丰富内涵,更容易分析它的协调和激励作用,也更便利于将它融入主流经济学框架。因此,它与其他观点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和包容性。 一、剩余控制权 现代产权理论把剩余控制权看作产权的本质。或者,干脆就将它当作所有权的定义。其理由如下,实际合同都是不完全的,那么,在未预料的,或未作描述的,或不能证实的事件与行为…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制度安排,这套制度安排决定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各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都承担了风险,都应该参与公司治理,从而形成共同治理模式。德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共同治理模式,“工人参与”是其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思&;#183;阿罗曾说过:“没有任何东西比诚信更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诚信是社会系统的重要润滑剂。”缺乏诚信使社会交易成本无端增加,导致经济运行不畅,经济秩序混乱。然而不论是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默克的财务欺诈案件,还是国内的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以及银广厦事件,其后果都使市场信任产生危机,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袁晃 《事业财会》2007,(1):14-16
一、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的互动关系:研究的前提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系列契约的联接(Jensen,Meckling,1976),其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规范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具体是指企业所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观点是,让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尽可能对应起来。由于享有剩余索取权实际上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而享有剩余控制权则意味着制造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现代企业中,则表现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约的基本框架——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等一整套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经营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经营者的职能、结构与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具体而言,它主要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以总经理为代表的经理阶层组成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托管给公司董事会;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基础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玲 《财会通讯》2004,(4):11-12
本文以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基础为依据,提出了几种激励约束人力资本的政策途径,主要包括健全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建立声誉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娃哈哈集团与达能集团利益之争表面上看是民族品牌和洋品牌利益之争,而从实质上看它是企业内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对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竞逐。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两者利益之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独立性的界定及其本质为起点,通过剖析独立董事制度本身存在的重大缺陷以及这种缺陷产生的根源,得出独立董事持有少量股份将增强独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一、公司财务治理的意义 关于财务治理的概念描述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财务治理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财务治理之所以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所有权配置方式的研究涉及集中与分散、对称与非对称两个层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以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为基础,而无论是集中分布于缔约主体的一方还是分散于缔约双方。所有权配置方式的影响因素多元化,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谈判力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内部人控制是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股权分散或所有者缺住,经营者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内部人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产物,具有充分的合理性。本文利用现代企业理论、从法理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内部人控制将会产生消极后果。但可以通过改变经营者的选择方式及赋予其一定剩余索取权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