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一、引言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它是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盈利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和企业偿债、支付股利、周转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高校现行的报表体系,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按规定,高校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似乎不需要另外编制现金流量表.但是,高校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是完全的收付实现制,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混合.例如,对各类收入按一定比例提取各项基金,提取基金的会计处理就是采用了权责发生制.按此编制的收入支出表,不能反映真实的现金流量情况.  相似文献   

3.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彻底摆脱了交易观的限制.而是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在此基础上确认的会计利润更接近企业的经济价值,因此从理论上说,现金流动制是最为理想的会计确认基础。实践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现金流量可以被操控,加之公允价值模式的普遍使用,因此可以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会使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出现融合的趋势.即会计确认基础会从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现金流动制为主。  相似文献   

4.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彻底摆脱了交易观的限制,而是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在此基础上确认的会计利润更接近企业的经济价值,因此从理论上说,现金流动制是最为理想的会计确认基础。实践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现金流量可以被操控,加之公允价值模式的普遍使用,因此可以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会使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出现融合的趋势,即会计确认基础会从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现金流动制为主。  相似文献   

5.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人和流出量情况的报表。但是,企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及有关帐户记录资料反应的会计信息,都是按权责发生制基础记录报告的。所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过程就是将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会计资料通过调整分录调整转换为按收付实现制表示的现金流量,以确定企业各年业务活动对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和企业实际拥有的现金,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因此,只有正确编制调整分录,  相似文献   

6.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逐渐出现了完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现金流动制。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三种确认基础 ;通过对它们的比较 ,指出 :未来经济的发展 ,使得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出现了融合的趋向—从权责发生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现金流动制为主的会计模式。会计确认基础的历史演变主要是由于会计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人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但是编制现金流量表存在一个困难,就是要将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账务处理资料转化为现金收付制下的会计信息。因此有人认为:要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说明搞了多少年的权责发生制是错误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虽然现金流量表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之上,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并存的。前述观点将问题简单化,…  相似文献   

8.
吕洪芝 《活力》2008,(3):29-29
计算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是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会计的计量基础有两种,一是权责发生制,一是收付实现制,企业计算净利润时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计算现金流量时却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因此,企业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二者之间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计量基础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及现金流动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在实践中怎样来区分和运用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公式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式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一张动态报表,是企业对外报送的主要会计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有多种,公式法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收付实现制原则为基础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问的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流量的一种动态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的正式会计报表,不仅是企业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的需要,也是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确认与会计确认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凤 《企业经济》2005,(12):167-168
任何一项交易,从开始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到通过报表传递已加工的信息,需要进行两次确认,即为了正确地记录而进行的初始确认和为了正确地列报而进行的再确认。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货币的存在,企业经营周期的缩短,当前会计确认方式——权责发生制适用的范围和基础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的会计确认方式——现金流动制应运而生。现金流动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只确认期初与期末的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损益时以现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或虚拟的现金流动为标准,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收付实现制基础下的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政府部门在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这就要求政府会计进行改革。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并对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会计发展历史的初期,尚未出现商业信用和借贷行为的情况下,收付实现制成了中西方复式簿记的基础,并且,以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来确定当期的权益,然而,工业革命到来以后。随着企业对机器设备等长期资产投资的增加,以款项的实际收支为标准的收付实现制,由于前期大规模购建固定资产所引起的大额现金流出,造成了收益结果的显著差距,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资本的吸纳。因此,在早期美国经营铁路业务的企业,取而代之以经营后期的现金净流量作为计算收益和股份分配的依据,虽然籍此大大增强了投资者对铁路股票的兴趣,但毫不顾及长期资产的折旧所形成的虚拟现金流入,严重冲击了资本保全的基本要求,收付实现制在工业社会逐步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商业的逐步放大,对权责发生制的青睐使其长期以来盛行于各国的会计实务之中。  相似文献   

15.
现金流量表按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从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两方面反映企业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投资和筹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编制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特别是企业的获利、偿债支付能力等,以便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并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所以,在评价企业经营业  相似文献   

16.
现金流量表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编制的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以下简称现金)流入、流出的报表.由于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因此,高校会计报表体系中不包括现金流量表,因为,此时的收入支出表几乎就是现金流量表.  相似文献   

17.
高素玲 《会计之友》2008,(11):17-18
关于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存在收付实现制、现金流动制和权责发生制之说.笔者在时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资金来源、净资产价值以及理财核心分析之后,指出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和会计标准国际化日趋加强,以及我国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央行采用现金收付制会计基础在信息透明度和有用性等方面逐渐暴露其缺陷和不足。结合央行承担的特有职能,借鉴国外央行在权责制会计基础改革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我国央行应采用渐进式改革策略,逐步过渡为有例外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围绕政府财务会计信息与预算管理信息兼顾的会计改革目标定位,分析了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的冲突以及双分录的协调机理、理论缺陷和应用局限,进而通过分析行业会计制度间双分录的差异化应用及其对财政预算管理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二重确认会计的政府会计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编制现金流量表,其实质就是将按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费用转换为收付实现制下的收入费用。现金流量表是专门反映现金收支变动及其原因的财务报表,它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收到的现金的数量。现金流出量,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付出的现金的数量。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其余额即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现金净流量。据此,只有当现金发生变动时,才会影响到现金流量。只要我们把凡是涉及现金收付的所有会计事项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会计事项、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会计事项、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