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调整,资本与劳动对立和冲突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劳资冲突理论在不同论域的新发展.其中, “劳动过程理论”从劳动控制与反抗的角度,阐述了劳资双方在劳动过程中围绕各种因素展开多重博弈;“全球化理论”从资本流通的角度,阐述了劳资冲突的时空转移与跨国联动;“国家理论”从国家维度阐述了国家制度体系、国家治理策略对劳资冲突的制约和影响;“道义经济学”从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变迁的角度对劳资冲突和劳动反抗作出了的解析.  相似文献   

2.
薛园菲 《中外企业家》2013,(11):172-173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劳动关系管理的理论制度逐渐健全,这给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实践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乡镇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劳动关系的实际状况进行诊断,概括其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劳动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乡镇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外资代工企业的专制生产体制下,劳动关系双方的冲突和矛盾突显,各种工人抗争行为频繁发生.劳动关系矛盾的尖锐化和工人抗争的多发频发促使外资代工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调节,希望通过新制度的引入达到新的控制.但由于外资代工企业的专制生产体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制度调节的效果并不明显,各种劳动关系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解决外资代工企业的劳动关系问题还需要生产体制的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刘松广 《上海企业》2023,(6):100-102
对于新时期的事业单位来讲,人事管理、社会保障服务和分配等工作制度的规范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此避免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受到影响。事业单位中的劳务关系特征主要在于其是规模性较大的社会工作,直接受劳动市场制度调整约束,由此导致事业单位在建立一段劳动关系时会出现一些不足,从而引发事业单位劳动冲突问题。基于此,文章针对新时期事业单位劳动关系冲突与解决进行研究,首先解读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劳动关系差异化内容,并详细讨论事业单位劳动关系存在的冲突,最后提出有效搭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集体劳动争议进入多发期,处理不当很容易演化成群体性事件。集性劳动争议的发生一般都会经历冲突的酝酿、萌芽、发展、激化的过程。在分析现有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低效与困境的基础上指出"另起炉灶"重新设计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社会条件还不成熟,在充分发挥现有政策资源基础上及早预防和化解集体劳动争议,才能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及时回应不断变化了的劳资矛盾,预防胜于救火。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同度量资本投入一样,劳动投入的度量和分析对于应用基于部门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测算生产率,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将介绍:在部门水平上较以往更为精确地度量劳动投入的方法;为完成对劳动投入的精细度量,建立用5个特征值较  相似文献   

7.
随着第三产业的兴盛,服务行业的劳动引起了经济学界的重视。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已经无法解释服务行业的劳动,应该突破、超越甚至重建经济学的价值学说。本文基于承认劳动价值理论核心的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理论正确的前提下,通过对生产性劳动定义的扩展,来解释服务劳动是否是生产性劳动,是否能用劳动价值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勤劳刻苦的劳动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标签之一,这种劳动精神经历了长期积淀和不断升华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中国化,并以革命谋取人民应有的劳动主体地位,以改革激发人民的劳动激情,以生产运动锤炼人民的劳动精神品格,不断提升了以不怕吃苦、甘心付出、敢于创造等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人民劳动精神。这些劳动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被演绎为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品质、诚实劳动品质、创造性劳动品质,即老黄牛精神、孺子牛精神、拓荒牛精神。党在淬炼与传承中国人民劳动精神过程中表现出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以及实践逻辑的高度贯通。  相似文献   

9.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在企业组织中的具体体现,而实现劳动关系从冲突到和谐的转变,除了加强法律和政策方面的约束和规范之外,提高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从工作生活质量理念的产生和内涵出发,对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重视和实施工作生活质量内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国内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自1989年经济革新以来,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此带来了劳动关系规制的变化,而加入TPP则是越南劳动关系新的转折点.本文分析了越南劳动关系规制在加入TPP前后的转型过程和特征,发现其治理模式正由政府主导向劳资自治的模式转型,即政府将转变其角色,在市场失灵后调解劳资冲突,但与此同时有可能带来越南企业和劳工之间的冲突增多.本文最后建议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施在越投资战略时,需要考虑劳资冲突风险,并制订好相应的应对预案.  相似文献   

11.
刘雪峰 《现代企业》2011,(11):51-52
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处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种种劳动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增多,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国有企业已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以劳动法律和政策基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为了加强劳动关系体制建设,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发展,就必须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一直处于冲突的突显期和高发期,劳动争议与矛盾频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关于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的建议,指出此后一个时期构建融洽劳动关系的新方法、新要求、新任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地位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回顾并总结企业劳动关系预警相关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以劳动关系原理为出发点,去探讨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以及企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并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理念型心理契约与劳动关系协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晓莉 《企业导报》2009,(12):183-184
经济、社会变革及其组织变革正在影响着组织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组织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纽带的合作伙伴关系。理念型心理契约与劳动关系的共同点说明组织可以通过塑造和维持与员工的理念型心理契约来减少劳动冲突,协调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劳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但社会劳动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有——商品经济条件下,表现为价值。价值的实体是人类的抽象劳动,它看不见、摸不着,通过价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在价值理论的创建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但在他身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世界革命历史的进程,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使得他的价值理论在某些方而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补充和发展。改革开放推动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社会劳动主要是从事生产的劳动,然而什么是生产劳动,什么是非生产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朱镕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理论创新".作为理论工作者,听了报告很受鼓舞.为了推进理论创新,当前要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东南部地区的工人集体行动个案呈逐年增长之势,这一现象引发学术界的关注,并有对"群体性劳动争议"概念与治理方式的探讨。笔者介入和接触过百起个案,在这些个案的基础上,作者提出,群体性劳动争议是中国特有的阶段性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制度设计缺陷和人为扭曲的结果,它背离了劳动关系发展的本来逻辑,并不具备系统调整的法律价值。笔者认为,消除造成群体性劳资争议的人为因素,是让集体劳动关系形成的规律得以正面体现的基本前提。因此,对集体劳动关系形成过程中工人组织化的行为,应当给予其表现的空间,同时,政府的政策倡导应由"维稳"思维定式转为"调整"的理念,逐步探索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以及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正劳动关系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在企业管理范围,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一直不相区分。劳动关系是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是有目的性的,其目的是创造财富,因此也是有价值的活动。劳动创造的财富构成了社会的基础,1就像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指出,生产中形成的关系不仅是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因为生产进行的前提是人类相互帮助、共同劳动然后交换劳动成果,否则生产不可能顺利进行下去。人类建立一些关系的目的就是便于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其内部劳资问题也不断出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在于劳动力供大于求、资本和劳动者利益对立、劳动法律不健全、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工会职能弱化以及工人素质偏低等。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区分的理论更多是法外视角研究劳动关系问题的结果。法律调整社会关系或劳动关系并非是指存在先在的供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而是指法律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法律关系产生的过程不是寻找社会关系的过程,而是判断法律规范规定的构成要件是否具备的过程。法律调整劳动关系因此是指出现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以一方提供依附性劳动、另一方支付报酬为主要义务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即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从上述劳动关系的逻辑出发,则事实劳动关系概念需要正本清源,集体劳动关系非法律意义的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社会劳动关系、个别劳动关系等概念无存在必要。劳动法学研究应实现从法外视角向法教义学研究并重的转换。我国劳动法的规则体系和理论体系应围绕劳动关系展开。  相似文献   

20.
谈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提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段论述,十分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密切结合的必要性,十分精辟地论述了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