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牧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牧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妇女已经成为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西藏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民主改革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妇女的作用显著增强.正确定位西藏农牧区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深入分析农牧区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面临的问题和障碍,结合农牧区实际,探讨在西藏农牧区如何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推动西藏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民主改革"以来,通过全国的支援和自身的不断努力,跨越式发展已卓有成效,农牧区经济发展成果显著,农牧民收入增长可观,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农牧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家庭为单位的落后的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的基础设施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当前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实现农牧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西藏米林县农牧业结构、农牧区经济结构进行分析,分析西藏农牧区经济结构现状,确保农牧区经济在跨越式背景下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西藏的新农牧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呢?是农牧民。新农牧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聚焦于农牧民,着眼于一代又一代新型农牧民的不断涌现。因此,西藏的  相似文献   

4.
1999年底,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藏的发展提供了极好历史机遇。西藏广大农牧区社会发育先天不足,城市化水平低,小城镇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与内地有着很大的差距,而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西藏农牧区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体地位.当前在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中存在农牧民主体地位的缺失等一些问题,应通过农牧区经济发展来认识农牧民在农牧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发挥的主体作用,牢固的确立农牧民在西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西藏农牧区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西藏农牧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关系到农牧区的社会稳定,也关系党和政府在农牧区的威信和执政地位.为了解日喀市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现状,破解日喀则市农牧民增收的难题,日喀则地委党校课题组深入日喀则市甲措雄、纳尔和聂日雄三乡,以问卷、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农牧民的收入来源、消费状况、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及富民惠民政策的落实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从多方面分析制约日喀则市农牧区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和阻碍农牧民增收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2011,(8):19-19
“三包”政策是中央给予西藏的一项特殊优惠政策。从1985年开始,西藏在农牧区实行以寄宿制为主的中小学校办学模式,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  相似文献   

8.
农牧业是西藏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农牧民收入水平低、增收渠道狭窄、收入增长缓慢和城乡差距加大,已成为影响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与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没有西藏农牧区的稳定发展,就没有西藏的稳定发展;没有农牧区的小康社会,就没有西藏的小康社会.在经济落后,没有多少工业、交通、信息区位优势的西藏,这就客观要求必须重新审视区域经济发展长期沿袭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发挥农牧业产业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的农牧业资源和农牧业产业化区位优势,成了西藏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前,西藏经济发展,社会局势稳定,政通人和,是社会发展最好时期之一。这与西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不断加强西藏农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分不开。为了巩固和发展大好形势,西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走在时代前列,西藏农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11,(7):17-17
“十一五”期间,西藏自治区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紧紧围绕农牧区和农牧民这个重点,抓住“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目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33%,对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80%,为西藏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传承西藏农村文化是农牧民生产生活需要;发展西藏农村文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创新西藏农村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因此加强西藏农牧区农村文化建设对实现西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分析西藏农牧区农村文化功能为切入点,认为加快西藏农村文化建设就需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宏观背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以文化体制改革为抓手,以公共投入与社会投入为切入点,以提高农牧民主体素质为手段,以满足农牧民文化需求为目标,创新西藏农牧区农村文化内容与形式,进而实现西藏农牧区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新时期西藏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以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统领,进一步加强那曲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对确保那曲地区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此,分析了那曲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并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郑重部署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任务,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对西藏实施乡村振兴提出了最新要求,明确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西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延续了自身发展农牧业与农牧区的历史逻辑,是西藏自身农牧业发展战略与国家整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表现出鲜明的西藏特色和问题导向。在实践逻辑上,西藏既按照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进行部署,又根据自身形势任务、机遇挑战,展开西藏“特色”乡村振兴实践。  相似文献   

14.
西部月历     
《中国西部》2010,(3):14-14
西藏 自2006年到2009年10月,国家和自治区共安排9.5亿元,全力打造农牧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牧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加强和完善西藏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农牧区基层就医硬件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改善,广大农牧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西藏农牧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水平增长缓慢,农牧区市场不活跃,本文针对此问题以西藏统计年鉴的资料为基础,从农牧区消费市场的特点、未来消费增长的趋势入手,通过研究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农牧区市场之间的规律性东西,探索开拓西藏农牧区市场潜力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西藏80%的人口在农牧区,75%的劳动力从事农牧业生产,而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这种滞后的经济状况,直接制约着西藏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差距,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和探讨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西藏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而农牧区又是西藏自然灾害的集中发生区域。频发的自然灾害给西藏农牧区、农牧业和农牧民造成极大损失。建立农牧区自然灾害社会救助体系具有十分突出的政治、经济和现实意义。西藏农牧区自然灾害救助取得不小的成就,也存在尚待完善之处。加强灾害救助立法,引入科学完善的救助理念,拓宽救灾资金筹资渠道,提高救灾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与其他社会救助项目的整合,提升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与救助能力等措施都将有利于完善西藏农牧区自然灾害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习惯思维模式的影响,加之农牧区一些深层次矛盾的积垢,西藏农牧区政治建设存在多方面的挑战,必须从农牧民全面小康建设、维护农牧区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推进西藏农牧区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西藏是一个以高原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农牧业是西藏社会发展的基础,农牧区经济是西藏国民经济的支柱,全区230万人口,农牧区人口占86%,农牧业总产值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自治区成立三十年来,农牧业和农牧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1994年,全区农牧业总产值达到23.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增长4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其中,第一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在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难点不在城市而是在农牧区。目前西藏经济仍然是典型二元经济结构。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西藏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为此,我们从西藏实际出发,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跳出传统的就农牧业论农牧业,就农牧区论农牧区的局限,站在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以产业化带动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城镇化带动农牧区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