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琛  许亦玫 《国际商务研究》2002,28(2):49-51,61
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的货币替代现状,然后分析其影响,同时对货币替代作多因素分析,试图找出影响中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一些缓解货币替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濮萌 《商业时代》2012,(32):64-65
货币替代受国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汇率稳定性、利率水平及国内金融发达程度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通货膨胀程度是影响货币替代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2005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及利率对人民币货币替代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货币替代率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其它因素对人民币货币替代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替代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替代是由于对本币的购买力和汇率可持续性的怀疑,或是依据金融资产收益率进行资产组合调整的行为。本文阐述了影响我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对我国货币替代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深入地讨论货币替代对我国金融调控的影响,以及我国反货币替代的金融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4.
李炜  海中 《北方经贸》2003,(3):90-92
货币替代特指外币替代本币执行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职能的情形。货币替代会影响一国居民对本国货币的需求。运用效用最大化原则可以导出在货币替代条件下的卡甘式货币需求模型。将它与第一代国际收支型的货币危机模型相结合 ,在货币替代条件下 ,分析引起国际收支型货币危机发生的因素以及发生的时间 ,可以看到即使财政赤字尚处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区域 ,由于货币替代对货币需求的作用 ,货币危机发生的时间也会提前 ,使得固定汇率制崩溃。  相似文献   

5.
货币替代对我国贸易水平是一种扰动性因素,其在不同的滞后期对贸易净值有不同的效应。货币替代的存在使贸易净值水平波动加大。要从货币替代的根源着手,从非贸易外汇来源分析,采取加强资本账户管理,控制通货膨胀率及使人民币国际化等措施来预防货币替代。  相似文献   

6.
司雯 《商场现代化》2011,(36):63-63
我国转入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体制条件、经济与金融环境、市场发育程度的日趋完善以及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及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货币替代亦悄然出现,并开始对宏观经济的诸多方面产生冲击和影响。本文主要从人民币汇率角度来论述货币替代现象,讲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货币替代的影响和货币替代对汇率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影响股票市场的波动,货币供给量是宏观经济中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变量。通过对上证综合指数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证明上证综合指数与宏观经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上证综合指数不仅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还受到前一期市场自身因素的影响,即因变量本身滞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模型与实证分析来探讨一国货币国际化对该国经常收支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对本国经常收支余额的变化并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货币国际化对本国经常收支的影响除了受本币国际化程度、国民收入、汇率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1992-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运用VAR模型研究我国反向货币替代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是我国形成反向货币替代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良性进行。  相似文献   

10.
卜亚  魏磊 《江苏商论》2003,(10):129-130
货币替代对一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会产生严重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货币替代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货币的形态,而且改变了货币的供给结构,也对货币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通过对电子货币与货币流动性相关性的检验,结果表明:电子货币对流动性较强的货币有着明显的替代效应,但这种替代并非简单的形式上的替代。它的存在不仅改变了货币的供给结构,而且模糊了各种货币层次之间的界限,并导致流动性较强的货币向流动性较弱的货币转化,从而使货币流动性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也为解释我国货币流动性长期下降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郭玉鑫 《商》2014,(4):142-142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理论的核心变量在当代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乘数的大小和变化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监管部门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偏好的共同影响。本文在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进行扩展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货币乘数决定模型并进行了实证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监管要求对广义货币乘数的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已不是决定因素这也为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必要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汇率预期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预期主要通过货币替代效应、资产价格效应和进口价格效应影响物价水平。递归VA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本轮通货膨胀影响显著,其中,资产价格效应、货币替代效应、进口价格效应依次增强,影响主要集中在前期;同时,汇率预期变量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使用GARCH模型对2005年7月以后东亚货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金融危机之前,人民币汇率对林吉特、韩元、新加坡元和新台币四种货币的汇率影响显著,而金融危机后,菲律宾比索对美元汇率也受到了人民币的影响,同时人民币对大部分货币的影响系数在增强。这说明人民币正在成为东亚地区重要的"锚货币",而这种"锚"作用的一个重要实现方式是引导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但VIX指数的影响一直比较显著,这凸显了人民币作为区域货币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王元 《中国物价》2004,(11):32-34
在一系列紧缩性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第3季度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幅进一步下降,经济景气也在调控措施和前期货币信贷收缩的作用下有所回落。预计货币信贷的快速收缩将对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物价产生紧缩性影响,同时,对物价走势的判断应着重关注两个重要的非货币因素——粮食价格和原油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区块链产生,数字经济发展,支付方式转变,数字货币迎来迅猛发展期。伴随数字货币的发展、交易方式的转变,我国货币金融体系虽然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迎来了一次发展机遇。为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数字货币下的发展机遇,本文先从概念、基本运行模式、现状入手对数字货币展开探讨,再从特点与地位切入分析数字货币现状,最后再从影响因素、业态趋势、发展困境探讨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影响数字货币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技术条件、支付环境、应用需求与规制,这四大因素达到一定条件时就会促成新货币形式的诞生,任一决定性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对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造成影响。现阶段,数字货币主要包括法定数字货币、数字货币1.0、数字货币2.0三类业态,不同类别的业态面临的发展困境有一定差别。为助数字货币实现良性发展,有必要积极探寻相应发展措施,通过依据法律法规加强数字货币及其交易的规范与引导,加强数字货币创新与实践,完善技术体系与标准,建立测试检验制度,加大专业人才培育等做法来改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数字货币良好发展,使数字货币发挥其积极作用与意义,促进社会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7.
薛森  麦冠聪 《商场现代化》2006,(15):206-207
本文以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为基础,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建立了广义货币需求量的长期均衡模型与误差校正模型,证明利率与国民收入对货币需求量有显著影响,并且发现利率与收入对货币需求有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8.
美元加息是势在必行还是可能性甚微在这篇文章中得到相应的论述,以及如果美元加息会出现,那么美元加息可能会出现的时间,和美元加息后,各国货币的流向、并且文中美元加息对美国国内产业的影响、对日本欧洲各国经济的影响、对中国相关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产业的影响均有所提及。美元加息对即将出现的新兴产业所产生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黄金市场,股票市场的一系列变化也受到美元加息或多或少的影响,总而言之,美元加息一定会对全球经济和各国货币流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需求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明勋 《财贸研究》2005,16(2):60-67
股票市场通过财富效应、风险分散效应、交易效应和替代效应等多种渠道影响货币需求,不同效应的影响方向是不同的。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发展倾向于减少狭义和广义的货币需求,且对广义货币需求的影响小于对狭义货币需求的影响,原因可能在于证券保证金纳入广义货币统计口径后,提高了广义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因此,货币政策既要注意货币需求总量的变化,更要关注货币需求的结构变化,利用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来防止股市泡沫膨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流通经济》2016,(7):122-128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从而改变货币流通方式和流通速度,影响货币结构。实证分析表明,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支付货币电子化对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产生的替代效应非常明显;支付货币电子化的普及增强了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增加了货币供给。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传导机制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