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童月红 《魅力中国》2010,(17):310-311
后进生,是指思想上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特点:自卑感强,因为他们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挖苦、瞧不起,老师的冷落,使他们感到很自卑。逆反心理强,因为别人的瞧不起,他们表面上逆来顺受,心里却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就像久旱的小苗,渴望得到甘露一样,他们也想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  相似文献   

2.
王顺惠 《魅力中国》2013,(17):191-192
小学数学的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评价过程中,要了解儿童。理,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重视对学生作业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不断提升他们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差异.结合生活实际。提倡作业的多样性;让学生参与评价.定期总结,鼓励先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相似文献   

3.
叶彩中 《魅力中国》2013,(11):184-184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不一样,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进入青年初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有的人情绪多变、不稳定,不易控制,可以说软硬不吃。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探索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位芳 《魅力中国》2013,(9):39-39
青春期是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识才能等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青春期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迫切地希望摆脱成人的管制,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和独立,他们常常会用对抗性的言行和态度来突出自我和确定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逆反心理是青春期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只要我们弄清其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正确对待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防止和克服青少年中出现的消极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并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就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教育者实施教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严重障碍。如何克服这一障碍?教育者可以适当地采取无意识教育的方法。所谓逆反心理,通常是指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本文所指的逆反心理,则是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产生的与教育目的、方向相反的一种心理状态。无意识教育并非无目的性教育,而是隐蔽教育目的,方法间接,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教育方法。实践证明,无意识教育对克服青少年逆反心理具…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着与老师“顶牛”和“唱反调”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对抗在中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逆反心理成为我们实施教育、达到教育期望的一大障碍。克服和矫正学生的逆反心理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  相似文献   

7.
徐平恒  于春霞 《魅力中国》2009,(10):108-109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强烈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中专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  相似文献   

8.
李瑞苹 《魅力中国》2013,(16):204-204
一位专家说:正常情况下,一个班五十人34人正常,7人超常,1个天才,7个鲁钝,1个弱智。后进生,是指思想上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可能就是专家所说的那8个。父母的训斥,同学的挖苦,老师的冷落,使他们感到很自卑。因为别人的瞧不起,他们表面上逆来顺受,却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渴望维护他们的自尊,他们更想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那么,作为班主任,又该怎样来关爱这些孱弱的幼苗呢?放弃一个不过是五十分之一,但对于这个家庭,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可以想象家长该是多么的伤心与无奈,多年的一线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为了一切学生,我们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王建姣 《魅力中国》2014,(3):169-169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刘小莲  廖美华 《魅力中国》2010,(36):129-130
根据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了一种逆反心理现象,成为做好思政工作的严重障碍。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入手,寻求缓解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从某些侧面来排解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最终帮助青年人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崔平 《魅力中国》2014,(5):125-125
数学兴趣小组定位在“数学是有用的”这个角度全方位的向同学们介绍数学的方方面面,从而激发数学兴趣。在组织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将思想教育贯穿到数学教学活动内容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具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及联系所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背景介绍或实际应用。数学是有用的,有用在哪些方面通过不同主题的活动分别向学生介绍,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  相似文献   

12.
王倩 《魅力中国》2010,(29):368-368
当今社会正值一个多元变革的时代,因此在家庭教育领域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家长们都普遍感到当代青少年逆反心理现象比较严重,而对于此,他们觉着无计可施,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态度。因此,了解逆反心理的实质,探究影响其形成的家庭因素,以便寻求解决它的对策便成为了我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陈宪 《东方经济》2004,(7):72-73
一个时期以来.“以人为本”成为时尚:政府官员以是否“以人为本”.来检讨自己的工作;学们将许多问题的讨论,如发展观、幸福感,都与“以人为本”联系在一起;老百姓开始懂得.社会的明与进步,实际上是以他们获取福利的大小来丈量的。看到这些尽管还比较表面的变化,但仍然感到特别欣慰。在每每欣慰之际,我都会想起在上  相似文献   

14.
何丽莎 《魅力中国》2010,(3):117-117
学习钢琴可以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使思维变得敏捷,弹琴能使人培养专注的精神和更加勤奋的学习态度。增长书本知识以及开发智力.练习钢琴演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枯燥无味的一个过程,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练习.不要过分的施加压力,以免他们对钢琴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5.
姚淑平 《魅力中国》2010,(18):39-39
学生有自己的情感和自尊,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就会有意或无意伤害、扼杀他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运用心理学效应: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是积极的话,他的行为也一定会积极;否则相反。如何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探究能力是本文论述要点。  相似文献   

16.
张晔 《魅力中国》2013,(19):225-225
中等职业学校面对的学生具有其特殊性。在升学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被边缘化,面对升学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其自卑感尤为严重。但同时,他们有强烈的愿望,希望摆脱目前的环境,走上工作岗位,自食其力。面对学生复杂的心理素质,要正确引导学生成为有用之才,那么,在课堂中巧妙的运用心理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长期的贫困会使人们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精神冷漠症”和“物质饥渴症”;贫困促使形成自尊心与自卑感都很强的双重人格;贫困也会导致贫困者形成柔弱与残暴的双重人格;贫困状态衍生贫困者既强烈追求“公有”,又强烈追求“私有”的两极心态;贫困状态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降低;贫困者客观上会更加用心培育;社会资本;人口本身既是贫困者的负担,又是贫困者的“福利”;贫困容易诱发人们的机会主义心态;贫困者重感性、轾理性;缺乏自信,重视迷信,也是贫困者人格意识的一种表现;贫困本质上是一种循环;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靠外部启动,要依靠外部力量打破这种循环,使其进入另一种良性循环状态;要实现从外部启动,政府主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状态,对建立高效课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包括实用主义的心理倾向、逆反心理、心理排斥、娱乐化心理。建议重视学生的接受心理。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课程。加强师生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9.
王聚才 《发展》2008,(9):97-97
一、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巧妙设问,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生活情景和问题情景去诱发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热情,表现强烈的求知和探究欲望是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推动力。例如,用这样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去观察生活实例,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无论把门开多大,门始终与地面是垂直的;火车或汽车的轮子从来都是圆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大中小学学生中屡屡发生的自杀、打骂现象都是缺乏健康心理的状态。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文章侧重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目的在于教育、预防和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