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广州传统民居类型与分布的现状分析,确认其可以作为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景观。认为要从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中,树立广州的文化旅游新形象,寻找城市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鉴于拆除危机、表面装修、开放条件不足和文化体验性差等严重制约广州传统民居旅游发展,对广州传统民居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保护典型、挖掘文化内涵、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经营管理等建议,呼吁客观辩证地看待保护典型传统民居与文化旅游深度发展的关系,寻求传统民居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浙江俞源村古民居建筑为例,论述了浙江古民居建筑室内装饰的历史、现状和文化价值,从而呼吁社会将这些民居的传统文化、装饰图案、技法工艺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并创造,发展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名村名镇的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就是其中的子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建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通过调查研究深度挖掘其营造特征,以便探索保护与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4.
关于旅游产品中传统民居营销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青辉 《商业研究》2004,(8):137-140
作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居 ,以其独特的魅力日益吸引着旅游消费者 ,也愈来愈被旅游营销者所重视。因此如何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营销 ,就成为旅游营销者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传统民居的特点、营销现状、营销存在问题及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以期对传统的民居的开发、保护和合理开展营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楠  文佳 《中国市场》2013,(12):75-77
以往的民居改建、更新理论和原则或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或是从功能的角度探讨问题,本文旨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在保留和继承部分民居传统技术的同时,融入现代技术的思想和方法,从技术角度实现对西双版纳城子寨傣族传统民居的积极保护与有序更新,走出技术适宜更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商》2016,(6)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外立面以及内部构造来论述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设计,结合五行物质观、象征性思维观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在色彩设计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祝贺 《品牌》2014,(10)
本文从提出研究传统民居设计的思想主线“天人合一”思想入手,分析了传统民居“住”的和谐形式的基本内涵,从“住”的实用功能和文化功能两个角度探讨了传统中国人居住方式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商品化的背景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也正面临着消失的威胁,如何有效地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临并解决的法律问题之一。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概念、法律特征进行了界定,以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为主,结合其他法律保护形式,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古民居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消失,其中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尤为严重。文章以土家族民居为例,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少数民族特色民居的保护和改造方法,并希望其对古民居的保护和民族特色化保留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文在这一背景下,以深圳历史民居——鹤湖新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其保护与开发现状,将其打造为深圳民俗文化创意园。通过"休闲体验式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产业"的模式,以旅游带动产业经营、以体验作为营运基础,形成深圳重要的旅游文化产业,同时为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三亚西岛不仅有热带海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唯一有几百年历史的珊瑚民居古渔村村落的岛屿,其特有的珊瑚民居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保护,破坏严重。西岛旅游开发应走出现有的海岛观光娱乐单一模式,利用海岛的自然人文特色进行深层次的旅游开发,开发保护双重手段,展现其旅游文化和海岛生态魅力。  相似文献   

12.
马也  何洋洋 《中国市场》2012,(22):50-51
由于城市现代居民形式由过去开放式的院落结构变为公寓、别墅独门独户的封闭式格局,居住空间的高层化、单元化、独立化、封闭化,一定程度导致人际关系的陌生化和孤立化。本文对传统和现代不同形式的民居形式下人情关系的不同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新时期下民居形式下人情关系的变化特点,并对其变化原因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在对皖南民居的布局形式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皖南民居所折射出的文化。民居村落的选址、布局形态反映出村落初建者和民居主人对美好生活直白而朴素的强烈追求,具有典型的民居特色。同时严谨的内部格局和民居建筑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关系,也反映出古徽州人对儒、道等东方美学的思考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关中地区有秦岭、黄河等天然的山河屏障,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是集政治、经济、军事于一体的优良地区,被美誉为"天府之富饶"。关中的民间文化在秦汉和隋唐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关中勤劳的人们不断积累和发展着丰富的文化,最终得以演变成独具艺术魅力的关中民间文化,同时孕育出了富有农耕文明的建筑群体——关中古民居。本文着重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关中民居文化资源进行介绍,并对民居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袁涛 《中国市场》2013,(44):59-61
城市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趋势,但它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极为强大,甚至具有毁灭性。如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效地保护好少数民族村寨的原生态和传统乡村文化。保护的目的,保护的对策。以传统原生态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为依托,开展对传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动态保护工作,使传统的物质文化与时俱进,而非物质文化以其原生态得以传承。这需要强化少数民族村民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和政府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视角探讨城市新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遵循以人为本的思路,分析城市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涵及其对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从城市文化定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新的文化气象的形成三方面论述了城市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婕  杨大禹  刘翔 《中国市场》2011,(23):56-57
中国传统民居的建造十分重视屋顶装饰,这种装饰,除了满足审美的需求之外,更主要的作用就是驱邪保平安。瓦猫是一种古老的图腾崇拜物,至今只有云南的一些民居还在用。作为地方居住文化的一个象征物和装饰构件,虽然很小,却表征着住户的一种居住心态,诠释着人们的信仰、审美和民族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刘慧贞 《市场论坛》2005,(10):125-127
本文以阳朔民居旅馆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深入地分析民居旅馆在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注意对民居旅馆的开发与管理,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以此推动民居旅馆的发展,强化民居旅馆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何保护与传承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使命,本文特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分析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陈晓平 《现代商业》2014,(11):272-272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是工业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扩张的载体。未来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无疑是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但现实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结构雷同、建筑雷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其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传统。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已迫在眉捷,本文以优秀的文化思想为先导,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和建议,使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为新型城镇化服务,新型城镇化能更全面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