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转换银行经营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增强企业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就必须强化银行经营机制的作用。一、当前银行经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之一,银行现行体制与企业运行机制不协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真正的银行。而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就银行论银行,只限于银行内部的改革是不行的,必须理顺银行与方方面面的关系,首先是要理顺银行与财政的关系,彻底改变产品经济留下的银行依附于财政、充当财政出纳的状况。否则,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过是纸上谈兵。一、银行与财政必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银行和财政是我国聚集和分配资金的两个职能部门。这两个部门以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聚集和分配不同性质的资金。财政主要通过税收和企业上交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银行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转换经营机制,以经营为中心,效益为目标,“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以取得最佳的利润,逐步向国有商业银行迈进。农业银行多年来承担着支持农业生产的任务,被人们称为“农贷银行”只讲社会效益,很少讲自身经济效益,导致大面积亏损,发展后劲不足。一、农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的必要性(一)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后,要求把企业推向市场。农业银行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全方位开展竞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综合性和多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我国专业银行面临着如何进一步走向市场的重大抉择。专业银行要全面走向市场,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商业银行的方向,加快企业化进程,积极拓展业务,重塑自身形象,努力“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要达此目地,可供选择的途径与措施当然不止一条,但是,实行金融资产多元化却是其中不可舍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来,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客观形势要求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子要更宽一些,金融市场开放的步子要迈得更大一些。为了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体制,充分发挥银行在发展经济、革新技术方面的杠杆作用,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下列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由于信用缺失,制约了消费和投资,以放贷为生的银行也不得不“惧贷”、“惜贷”。信用缺失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学会运用银行管理经济。多年来,在发挥银行作用方面,我们有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教训,至今并没有真正解决如何运用银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我们要认真总结建国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研究外国的有益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摸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银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朱雷 《新疆金融》2008,(6):61-62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经营必须变革其经营体制,从传统的“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进行转型。本文通过分析西方主流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化改造的基本模式,并对流程银行与我国现行部门银行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对我国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的必然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决定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明确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增强金融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必须把银行推向市场,在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增强银行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要达到这个目的,既要理顺政府与银行的关  相似文献   

10.
每个银行干部都要练好基本功,把银行工作做深做细。我国银行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做好银行工作,要求每一个银行干部都按照又红又专的要求努力锻炼提高自己。一方面,首先必须革命化,必须具有旺盛的无产阶极革命精神和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必须在红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精通银行业务的专门人材。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要练好基本功。我们认为,银行工作中的基本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银行工作的理论知识、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银行工作的业务技术。每一个银行干部都应该从这三方面下工夫,把基本功练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同工商企业一样推向市场,为此就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是以中央银行人民银行为核心,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体制。这种金融体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体制也存在不少弊端,从根本上讲,是没有把银行办成真正的企业,其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优质服务是银行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提高经营效益的前提,是银行信誉的保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条件。一流的银行信誉,一流的银行效率必须由一流的优质服务来体现。“服务出效益”,“服务出信誉”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3.
刘洪儒同志著的《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一书,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售。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货币与银行理论为指导,联系我国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发展的历史,重点阐述了我国建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银行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最近,北京市通县支行在检查、评比、总结一九六五年工作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县营业所、信用社干部和公社会计,并有评选出来的“五好”单位代表,“六好”职工参加的干部会谈。这是一次办革命化银行的动员会。从这个会议上解决的活思想以及他们提出的怎样实现革命化的一些问题来看,都是有着普通意义的。要不要办一个革命化的银行?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思想问题。有的说:我们的银行是社会主义的银行,社会主义的银行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银行,就是革命的银行,何必还要提办什么革命化的银行呢?无可否认,我们的银行是社会主义的银行,是革命的银行,我们各级银行过去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的确做了许多工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现阶段银行要适应企业的新机制,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转换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一、银行必须实行企业化经营,改变信贷资金供应上的“倒逼机制”。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使之走向市场。作为经营货币的银行,已不能只管“输血”发救济了。企业要转换机制.就必须打破“大锅饭”,不能再躺在国家银行身上要供应,同时专业银行也只有打破中央银行的“大锅饭”,实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才能改变信贷资金供应上的“倒逼机制”,封住企业吃银行“大锅饭”的途径。因此,  相似文献   

16.
一、专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必须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银行,要立足于市场,就必须解决系统内部吃“大锅饭”、存贷脱钩、经营目标模糊、资产质量等问题,在思想、资金实力、资产负债结构、财务体制、人事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寻找适应市场经济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是我国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保护和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而在1995年设立的。本文总结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六年来的经验、教训,指出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府银行,在经营思想上必须以政府的要求为立行之本,科学地选择管理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这个材料记叙的是日本住友银行在经营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他们的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与日本的银行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一方面要系统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银行工作的经验,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银行,这就是我们发表这个材料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张贵乐 《金融研究》1980,(S1):89-93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我国银行的性质就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并没有公开展开过讨论,王克华同志在《中国金融》杂志1979年第3期所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银行性质的问题》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对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作了全面的论述,他认为,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既是国家行政机关,又是国营企业,成为我国目前银行"两重性论"的代表性文章。其中有些观点很值得研究和讨论。冒味地写出自己不成熟意见与王克华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原因,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逆向选择类型”和“道德风险类型”原因的存在,使银行在博弈过程中处于“劣势”,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银行所处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