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2005年全省粮食工作回顾 1.1 服务“三农”,执行政策,粮食收购创近年新高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是贯穿全年粮食工作的一件大事。湖南省于2005年7月28日和11月8日先后启动了早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早籼稻、中晚籼稻市场收购均价分别由启动前的每50公斤65元、68元上升到最低收购价以上,较好地保护了粮农利益,做到了政府、企业、农民“三满意”。全年累计收购粮食51亿公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36亿公斤,均创近年新高。按最低价收购粮食 29.35亿公斤,居主产省前列。仅最低价收购一项,为农民增收3亿多元。  相似文献   

2.
一是夯实原粮质量安全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粮农对不同品种的粮食进行单打、单收、单储,并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晾晒,从源头上为粮食质量安全奠定基础。二是认真执行国家收购政策。各类粮食收购主体应认真执行以质论价政策,通过实施“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3.
国家实行的粮食收购“直补”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和对粮农切身利益的关心,农民普遍表示欢迎。但据湖北省各地农调队调查反映,农民对国家粮食收购“直补”政策的具体操作方式上,普遍存在如下的意见:一、目前,“直补”粮食收购通常是按各村中晚稻上报面积及历史粮食订购情况分解到村,由村向农户下订单。订单计划(特别是对种粮小户的订单计划)存在一定人为因素,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较快,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农户当年的中晚稻种植实际情况。有的农户有售粮任务,但无粮食卖,有的农户有粮食卖,但无售粮任务或售粮任务少。为了完成国家粮食…  相似文献   

4.
实施“订单粮食”,对完成粮食生产和收购任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粮农收入都有重要作用。必须重视签订规范合同,选择好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和监督作用。从“订单粮食”向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是必然之路。粮食生产要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莱州市粮食购销企业克服“收粮越多赔钱越多”的消极思考,切实保护粮农利益,努力扩大粮食购销量, 2000年,在全面完成 4.7万吨国家粮食定购任务的同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16.1万吨 (比上年增长 89.2% ),顺价销售粮食 15万吨。购销这么多粮食,不仅没给财政增加一分钱的亏损挂账,而且还实现利润 306万元,名列全省县级粮食购销企业前茅,粮食收储管理中心被省粮食局授予“全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 制定措施 扩大收购   首先,对各收储站实行了“定收购数量、定收购价格、定收购质量和定奖惩”的绩效挂钩考…  相似文献   

6.
粮食是事关同计民生的大事,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粮食收购服务作为支持农业、支持粮食生产的前沿阵地,对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农利益和促进国家粮食安令有着特殊的作用。做好粮食收购服务,改善收购服务条件,既符合了粮农的普遍愿望,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粮食的重视和对粮农的关心。  相似文献   

7.
直接补贴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粮食补贴是直接发放给位于流通环节的粮食企业,通过粮食企业的保护价收购将补贴转移给粮农,这一做法已不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加入WTO的背景,必须对此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首选方案就是将补贴直接发放给粮农(以下简称直补),目前在一些省份已开始试点,反映良好。一、直补的优点1.实行直补有利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在现行的粮食补贴制度下,农民种植的常规品种由粮食部门敞开收购,而种植的名优新品种却没有得到保护,不一定就能实现优质优价。因此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存…  相似文献   

8.
在“大包干”故乡安徽省滁州市,农民有句口头禅:“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意思是家庭承包制简捷明了,一抓见效。然而,多年来,国家对粮农的补贴却“拐了个大弯”:通过国有粮食企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形式,间接暗补粮农。2002年9月,安徽省在滁州市来安县、天长市试点“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第一次把这个弯子“拉直”了。这次改革把过去补在流通环节的费用直接发放到粮农手中。每一公斤粮食,国家直接补贴粮农一角一分钱。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角一分,却点燃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近万亩土地不再撂荒;市场竞争趋于活跃,国有粮食企业负重…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和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过去那种国有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完全改变了。同时,国家也不再对粮食进行定价。粮食市场逐步开展多元竞争的格局“。多元争市”激活了粮食市场,农民卖粮可选择的买主多了,但风险也随之加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粮农往往难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当前,虽然粮农卖粮的渠道增加了,但还是按照传统方式生产经营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总是显得被动。一些地方粮食市场频频出现阶段性的“追涨杀跌”现象,导致市场的风险经常转嫁到粮农的身上,单个农民难以在销售过程中确保自己的利益。鉴于此,为充…  相似文献   

10.
1 2004年湖南粮食工作的基本估价,1.1粮食购销实现了“两个统一”。一是粮农增产增收与企业增购增效相统一全年累计收购粮食48亿公斤。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收购粮食32.9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1.95亿公斤;销售粮食47.9亿公斤,比上年增加5亿公斤:国有粮食企业7~12月盈亏相抵,实现净盈利16983万元,其中永州11426万元、常德4512万元、株洲4023万元、怀化3108万元:在惠农政策促使农民增收的基础上,粮食部门通过扩大收购和提高购价,使农民增收近24亿元.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江苏省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的第二年,同时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行,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新的形势必然引发粮食收购的新变化。现结合丰县粮食收购的情况,浅析粮食收购市场化新形势下粮食收购的特点及对策。一、特点(一)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份额缩小。国有粮食收购企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市场放开的转轨期,“天下粮仓”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形成了“诸侯争霸”的格局。据调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凭着在资金、技术、仓储等的优势,仍能占到60%的市场份额,但较过去大大缩小。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某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近日的粮食收购过程中,因当地金融机构出现电脑技术故障而无法提现支付给售粮农户。该企业想方设法筹集了一笔资金,连夜将钱交到售粮农户手上,实现了该企业在粮食收购前许下的“绝不拖欠粮农一分钱”的诺言。对此,笔者深为粮食企业的诚信经营叫上一声“好”。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基石,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经营原则。人无信不立,粮食购销企业也一样。在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以后,粮食流通领域更加体现了一个“多成分、多渠道”的特点,粮源的竞争更加激烈。要在激烈的粮源竞争中站稳脚跟,对于粮食购销企业来说,…  相似文献   

13.
所谓粮食“直补”是将间接向种粮农民予以补贴的形式,改为将补贴直接发放到粮农手中。与以往的保护价收购和其他补贴措施相比,直接补贴有许多优点。目前,发达国家都减少或取消支持价格政策,转向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这种补贴方式的变化除满足WTO规则要求、减少价格扭曲外,其补贴的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1 粮食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1 粮食信贷管理体制的政策基础发生重大改变1.1.1 随着收购市场的放开,“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失去了普遍指导意义2001年以来,大部分省市区的粮食收购市场基本放开,湖南从2002年4月开始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加之无法实现粮食“顺价销售”,导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背上的沉重包袱被挂在农发行“封闭运行”上,农发行为此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经济》2014,(2):26-31
黑龙江:抓收购做好“广积粮”文章 黑龙江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近年来粮食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局立足于做好“广积粮”这篇大文章,认真抓好全省粮食收购,不断提高为卖粮农民和粮食收储企业服务水平。组织实施了粮食收购“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促农增收”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从2004年6月按照国务院关于放开粮食购销,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总体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山西省在1998年放开了小杂粮收购。2001年放开了玉米收购。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2004年6月又放开了小麦收购市场。  相似文献   

17.
在粮食收购工作中,加强对粮食收购企业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按规定及时启动最低价收购执行预案,广泛宣传最低价收购政策,公布最低价收购粮食的委托收购库点。督促企业积极挂牌收购,并做到政策、价格、等级、标准“四公开”,及时向农民结算售粮款,让农民卖“明白粮”、“放心粮”。坚决查处不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拒收限收、压级压价等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项政策之一,实行这一政策对于保证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不给农民打“白条”;防止挤占挪用收购资金,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都起着重要作用。实行这项政策几个月来效果明显,粮食库贷挂钩比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经济》2012,(7):10-10
根据今年粮食生产情况,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切实落实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河南省粮食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夏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做好粮食收购政策的宣传工作。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正确引导农民群众改变往年卖“毛粮”和高水分粮的习惯,收购前把粮食晒干扬净,提高粮食等级质量,实现卖好粮、多增收的目的。二是积极组织好粮食市场化收购,搞活市场流通。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市场主体积极人市收购,参与竞争,搞活流通。三是将集中开展为农服务月活动。要求粮食部门和所有粮食收购企业必须做到在收购场所显著位置张榜公布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  相似文献   

20.
关于调整和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方式改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阶段粮食直补改革的基本动因、模式选择与比较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粮食供求矛盾开始由总量平衡转为结构性过剩,“卖粮难”问题日趋凸显,粮农增产不增收,粮食发展后劲受到严重削弱。其重要缘由是粮食流通体制及其补贴方式改革严重滞后。在粮食收购市场封闭、购销价格分割、保护价粮食无法实现顺价销售、国有粮食企业理性选择储粮和坐吃国家粮食风险基金补贴的背景下,粮食压库增加、粮食陈化严重、粮食亏损挂账扩大、财政补贴包袱沉重、粮农应得实惠减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恶性循环油然而生。换句话说,广大粮农按保护价出售余粮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