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美贸易额逐年上升,由于美国贸易逆差不断加剧,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美国企业不断利用337条款来打击外国竞争者。从2003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337条款申诉的最大受害国。因而,对于相关案例的深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通过对337调查对常州出口企业的影响现状及存在原因的研究,探索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切实减少企业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全小莲 《云南金融》2012,(4Z):12-13
在美国的知识产权受到来自外国的商品和人的侵害时,美国关税法案的337条款可以对国内知识产权人进行救济。337条款的制度设计因为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所以在WTO法律框架下被认为是非正义的条款,但是在它又因为具备了国内法上的行政合法性和行政合理性而得到行政法治理论的支持。这也是美国337条款饱受诟病却至今生效的原因。WTO当中发生的系列337条款案表明:只要将国民待遇原则与行政法治的矛盾通过适当的方法予以化解,中国也可以合法地违反WTO国民待遇原则,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全小莲 《时代金融》2012,(11):12-13
在美国的知识产权受到来自外国的商品和人的侵害时,美国关税法案的337条款可以对国内知识产权人进行救济。337条款的制度设计因为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所以在WTO法律框架下被认为是非正义的条款,但是在它又因为具备了国内法上的行政合法性和行政合理性而得到行政法治理论的支持。这也是美国337条款饱受诟病却至今生效的原因。WTO当中发生的系列337条款案表明:只要将国民待遇原则与行政法治的矛盾通过适当的方法予以化解,中国也可以合法地违反WTO国民待遇原则,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337条款"近年逐渐成为了美国本土企业"排除异己",独占市场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陈帆 《中国外资》2022,(24):15-17
<正>在实体层面,337调查的应对可以从其启动要件入手,或证明被申请人不存在侵权行为,或从公共利益角度抗辩。在程序层面,中国企业应该熟悉337调查的程序,在适合的时机请求中止或反诉抑或合理利用WTO框架机制。实体层面的抗辩路径1.从公共利益角度抗辩在337调查启动条件中,要求美国国内存在相应的产业,现行的337条款规定了产业存在的两种标准:重大投资标准和实质性投资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打印机耗材市场,国产通用品牌屡遭原装品在技术专利方面的打压(如“337”调查),一直徘徊在弱势市场的边缘。继爱普生对中国通用耗材抡起“337专利调查”大棒后,8月初惠普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申诉,指控珠海纳思达等公司侵犯了其打印机的相关知识产权,并要求启动“337调查”。目前国内耗材厂商一方面要顾及正常经营,另一面茫然应诉;海外企业往往利用国内企业对调查和诉讼的不熟悉,借用各种专利保护和法律条款打压国内耗材产业发展。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势呢?中国通用耗材协会会长、天威控股主席贺良梅认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接受“337调查”或者因此成为被告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自己如何利用战术周旋,并从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增强,在世界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他国产品冲击力度也在逐渐加大,不少国家不断地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甚至想彻底堵死部分产品的出口渠道。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一直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出口市场,而作为世界经济的最强国,美国在限制我国产品方面又有不少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手段和措施,其中较为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337”条款。本文着重从该条款与其他限制性措施相比较,指出了其独有的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于畅 《中国财政》2012,(12):64-65
美国是世界上贸易救济种类最多、制度构建最严密、救济力度最大的国家,其贸易救济措施犹如一张无形而密不透风的网,平时隐藏在美国主打的自由市场经济大旗背后,一旦外国产品进入对本国工业造成损害或构成威胁,这张大网便从天而降,牢牢束缚外国企业。近些年,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这张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演化成在国际贸易中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和防范他国产品进口的新手段,其中,以"337条款"影  相似文献   

9.
<正>7月19日,商务部例行发布会的通报显示,近年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起的337调查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针对中国产品。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美国已经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1起337调查,案件数量超过了去年全年案件数量的总和。而下半年刚开始,7月5日,又有美国一家公司申请对中国出售的门禁系统进行337调查。"3 3 7调查"源于美国《关税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6日,美国钢铁公司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其对中国河北钢铁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等约40家中国钢铁企业输美碳钢与合金钢产品提起337调查,并发布永久性的排除令及禁止令。近日,商务部就这一调查作出回应,对美钢铁公司对中国输美碳钢与合金钢产品提起337调查申请一事表示,美国337调查主要针对的是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而钢铁产品是较为成熟的产品,不存在所谓的知识产权纠纷。所谓知识产权侵权指控完  相似文献   

11.
美国1999年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第五章中设立了有关保护客户隐私的条款,尽管美国国内的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对此条款质疑不断,但对我国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会计师》2006,(9)
谈起萨班斯,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不过,虽是老话题,却总有新情况不断在发生,吸引人们的视线。自发布以来,萨班斯法案中最为严厉和重要的条款——404条款的执行时间一拖再拖。今年7月15日,中国在美上市的企业终于开始遵从这一条款了。尽管之后SEC又发布了消息,对于小型上市公司再次推迟了执行时间,但这也仅仅是给了其中部分科技企业更多喘息的时间。对于其他的在美在市中国企业而言,萨班斯已经来了“,404”这把利剑出鞘了。萨班斯利剑出鞘 中国企业冷暖自知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再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补充养老金的企业年金,对安全性有着特殊的要求,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对维护企业年金参与员工利益、保证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美国对冲基金中的高水位线(HWM)条款与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上现行类似HWM的管理费条款进行了比较,提出在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市场中引入HWM条款、改良企业年金投资人管理费的制度建议。本文进一步把HWM条款和我国企业年金的风险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比较,提出将两者结合起来构建更为合理完善的企业年金风险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规模、条款、风险收益特征和套利机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可转债市场规模仍远不及美国,尤其对创新性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支持上差距更大。中国可转债的条款设计更多替发行人考虑,而较少关注投资者的需求,具有明显的扩股融资动机。从风险收益特征和套利机会来看,发现美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债性凸显,股性较弱,而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具有偏股性。  相似文献   

15.
人寿样本     
作为上海.香港、纽约三地上市的公司,中国人寿在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遵循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分享。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进一步抬头之势,美国新政府出台的“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条款、俄罗斯提高部分产品关税以及近期印度禁止进口中国玩具等事件,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疑虑,也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实施的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2年上市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2003年6月,美国证监会(以下简称SEC)发布公告,正式实施萨班斯法案。其中尤以404条款的影响与反响均很大。截至2006年12月15日,SEC陆续发布了5次公告,对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实施进行了调整。本文试图通过对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实施5年来的各方评论和实施进展的研究,分析404条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官文静  栾信杰 《中国外资》2010,(6):170-170,172
“337调查”(337 Investigation)源自美国经修订的(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它是在美国拥有有效的、可利用的知识产权且该知识产权已在美国市场被用于产品研发的专利权人或被授权使用的申请人就进口贸易中的侵犯知识产权、出售假冒产品、虚假广告宣传、  相似文献   

19.
"337调查"(337 Investigation)源自美国经修订的<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它是在美国拥有有效的、可利用的知识产权且该知识产权已在美国市场被用于产品研发的专利权人或被授权使用的申请人就进口贸易中的侵犯知识产权、出售假冒产品、虚假广告宣传、虚报原产地等不公正行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ce Commission, ITC)提起的诉讼.另外,337调查也适用于进口产品在美国限制和垄断贸易的不正当行为.  相似文献   

20.
李晓翾  傅宝丽 《上海保险》2012,(7):15-16,39
财产保险中的共保条款,即共同保险条款(Coinsuranceclause),起源于美国财产保险行业,用于解决行业中存在的不足额投保问题。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与对外开放,共保条款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国财产保险行业中。那么,财产保险的共保条款究竟是什么含义?它对财产保险的赔偿处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共保条款中规定的共保比例数是如何确定的?它对财产保险的定价有什么影响?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