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全球金融监管框架生发了重大变革,2010年G20领导人峰会正式通过巴塞尔协议Ⅲ也更是推动这一改革。为结合"十二五"规划和巴塞尔协议Ⅲ中增强的资本要求,中国银监会也进行了及时跟进,推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四大监管工具,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要求四大方面,这被业界称为中国版"巴塞尔Ⅲ"。在新监管即将到来的背景下,本文就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指标的选取进行探讨,并试图构建符合新监管框架的压力测试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就加强资本监管和提高银行业流动性监管标准达成共识。并形成了最新的监管改革方案巴塞尔协议Ⅲ监管框架。中国银监会借鉴最新巴塞尔协议并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提出了资本定义、杠杆率、贷款拨备比率和流动性指标这新的四大监管工具。本文介绍新四大工具的含义及意义,运用其对泉州银行进行测...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球金融监管反思金融危机的最终成果,巴塞尔协议Ⅲ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最低资本要求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一场对全球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新革命。本文在分析流动性风险管理逻辑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出台的银行业新监管标准,剖析了巴塞尔协议Ⅲ中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及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甘肃金融》2011,(2):4
2月23日,接近银监会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银监会上报的包括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在内的四大监管新工具,已经获得国务院层面的批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拟定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巴塞尔协议Ⅲ,并最终于2010年9月正式提出;在此前后,中国银监会也提出了被外界称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讨论稿。  相似文献   

5.
G20峰会上确立的巴塞尔Ⅲ框架重新诠释了资本的定义,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将更被我国广大商业银行所重视。在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逆周期"式的资本监管要求和流动性管理标准将催生新的资本管理方法,这不但是我国银行在巴塞尔协议监管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商业银行管理转型、平衡资本配置与风险补偿、真正提高整体盈利能力的前提和策略手段。本文将探讨在巴塞尔Ⅲ框架下如何采用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对风险资本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加强金融监管,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新协议,即巴塞尔协议Ⅲ。顺应国际金融监管新方向,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我国监管部门建立了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推出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流动性风险监管四大工具,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Ⅲ。本文重点分析这四大监管工具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协议Ⅲ在资本监管、杠杆率指标和流动性监管计量全球标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较为简单.但新的监管要求仍然会带来挑战、促进新一轮的金融改革.本文从资本要求、杠杆率要求、流动性要求等角度,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实施对我同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中国银监会适时推出新监管工具组合箱,即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对新时期构建银行业体系的稳健性进行了有效探索。现阶段,中国银行业采用新四大监管工具,既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必将面临来自外部的机会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吴迪 《中国外资》2012,(18):222-224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其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一项重要融资工具及商业银行改善其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减轻资本充足率压力的有效途径。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巴塞尔资本协议所确立的监管框架中的问题逐一暴露,本文根据巴塞尔协议Ⅲ一系列文件的公布,着力分析了巴塞尔委员会对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其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一项重要融资工具及商业银行改善其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减轻资本充足率压力的有效途径.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巴塞尔资本协议所确立的监管框架中的问题逐一暴露,本文根据巴塞尔协议Ⅲ一系列文件的公布,着力分析了巴塞尔委员会对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流动性的话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事实表明,在压力情况下,即使是资本充足的银行,也会发生严重的流动性问题。2010年11月获得首尔峰会通过的巴塞尔协议Ⅲ作为银行监管领域的风向标,其在强调资本充足率的同时,把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作为监管重点,以进一步提高跨国银行应对流动性压力的能力,并增强流动性风险监管的一致性,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全球框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12日,27国中央银行代表一致通过巴塞尔协议Ⅲ。2010年12月12日,巴塞尔委员会网站公布了《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更加稳健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和《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等文件。这是巴塞尔委员会针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亡羊补牢出台的全球银行业资本新规。其在各国金融业接连掀起波澜。巴塞尔协议  相似文献   

13.
6月8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新规出台,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中的最重要一环终于尘埃落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于2011年8月发布征求意见稿后,经过数轮与银行讨论。定稿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内容上改动不大,但在时问上宽松了许多。如今,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的四大监管工具中,只有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尚未最终确定。据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也即将公布。  相似文献   

14.
魏鹏 《金融会计》2013,(4):9-18
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监管要求和监管方法,体现了银行监管中的先进理念,对它的跟进式研究长期以来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回顾巴塞尔协议发展演进的基础上,考察了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和新变化,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政策框架内容,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92011年资本充足性状况分析,解读了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构成的影响,阐述了中国实施巴塞尔协议Ⅲ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就构建稳健银行体系监管框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逆周期资本测算方法,该方法不同于《巴塞尔协议Ⅲ》将信贷/GDP指标作为逆周期超额资本提取的参考基准,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了一种新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依据发放相同数量贷款所需的监管资本不出现波动这一逆周期调整原则设置宏观压力情景,监管资本等于8%的最低监管资本要求加上根据宏观压力测试结果计提的逆周期超额资本。实证研究结果及其相关分析可与《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16.
适应巴塞尔新资本监管规则,加快国内商业银行战略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即"巴塞尔协议Ⅲ".这一监管规则将与全球流动性标准一起,成为未来十年全球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则,也对中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快战略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Ⅱ)公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的广泛认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主要商业银行纷纷推进了新资本协议的实施。然而,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各国监管机构认识到,BaselⅡ虽然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合理的资本监管框架,但也并非完美无缺。为吸取本轮危机的教训,巴塞尔委员会对现行的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朱冬 《中国金融家》2011,(2):100-102
2月21日,中国银监会透露,正在就利用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四大监管新工具对商业银行实施新的审慎监管框架起草指导性文件,并将于近期出台。这个被业界称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加强金融监管,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新协议,即巴塞尔协议I I I。顺应国际金融监管新方向,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我国监管部门建立了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推出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流动性风险监管四大工具,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I I I。本文重点分析这四大监管工具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暴露了金融市场的缺陷和金融监管的漏洞,作为国际银行业监管基础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也因监管标准的顺周期性和监管要求的风险覆盖能力不足而面临实质性调整.2008年4月,金融稳定论坛(FSF)向G7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监管框架及其他政策措施存在问题,如‘巴塞尔Ⅱ'框架等,也是金融机构风险敞口加大、过度涉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薄弱的因素之一",并建议"强化对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的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