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卢义红 《时代金融》2012,(6):116-117
次贷危机的持续深化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此背景下,新巴塞尔协议对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本文就巴塞尔协议Ⅲ引入的流动性新监管指标的内容和监管标准作了详细的介绍,重点分析了流动性新监管指标的实施可能对国际银行业、我国银行业以及整个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金融监管反思金融危机的最终成果,巴塞尔协议Ⅲ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最低资本要求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一场对全球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新革命。本文在分析流动性风险管理逻辑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出台的银行业新监管标准,剖析了巴塞尔协议Ⅲ中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及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就加强资本监管和提高银行业流动性监管标准达成共识。并形成了最新的监管改革方案巴塞尔协议Ⅲ监管框架。中国银监会借鉴最新巴塞尔协议并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提出了资本定义、杠杆率、贷款拨备比率和流动性指标这新的四大监管工具。本文介绍新四大工具的含义及意义,运用其对泉州银行进行测...  相似文献   

4.
赵源  孟磊 《现代金融》2013,(4):42-43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巴塞尔管理委员会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即《巴塞尔协议Ⅲ》,以期通过提高全球银行业的最低资本监管标准,来缓解金融危机的危害与影响,规范银行体系的运营与发展。2012年6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了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Ⅲ正式落地,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与监管树立了新的标杆。新监管标准对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监管、流动性风险及贷款损失准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引导我国金融机构调整资产构成、优化盈利结构,促使银行业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走上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增长道路,实现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11,(6):64-64
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 中国银监会5月3日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确立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指导意见》表示,将根据《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定的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新标准,提高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对银行的支付能力和持续经营有着直接影响,并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迅速枯竭,使流动性风险问题进一步凸显。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颁布,巴塞尔委员会将流动性监管提到了与资本监管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确立了全球银行业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标准。为了加强和改善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合理设置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对流动性风险实施分类监管,增强银行内部流动性管理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暴露了金融市场的缺陷和金融监管的漏洞,作为国际银行业监管基础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也因监管标准的顺周期性和监管要求的风险覆盖能力不足而面临实质性调整.2008年4月,金融稳定论坛(FSF)向G7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监管框架及其他政策措施存在问题,如‘巴塞尔Ⅱ'框架等,也是金融机构风险敞口加大、过度涉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薄弱的因素之一",并建议"强化对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的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8.
赵艺 《云南金融》2012,(8X):47-48
为加强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和国内银行业实际情况,确立了中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新资本充足率标准将使银行在未来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杠杆率和贷款损失准备标准将抑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流动性标准将促进银行业务转型。新监管标准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但在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指标上似乎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新监管标准,此文提出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毋庸讳言,巴塞尔协议Ⅲ在银行资本构成、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以及其他流动性指标方面都大幅提升了监管要求,从协议的内容看,它绝对可以被称为近30年来全球银行业在监管方面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改革.这意味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过后,全球银行业的监管迎来了新时代.其最大特征正是银行业监管核心价值观的转变,安全性远远超越了盈利性.  相似文献   

10.
巴塞尔I I I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统一的量化监管,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对银行的经营、金融市场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中国银监会决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施这两个流动性风险管理新指标。本文就流动性监管新指标进行总体评价,分析其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实施的困难,并对中国如何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艺 《时代金融》2012,(24):47-48
为加强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和国内银行业实际情况,确立了中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新资本充足率标准将使银行在未来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杠杆率和贷款损失准备标准将抑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流动性标准将促进银行业务转型。新监管标准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但在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指标上似乎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新监管标准,此文提出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博览》2010,(19):31-31
在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了,欧美经济仍在衰退边缘挣扎的时候,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27个成员经济体经过9个月的磋商和讨价还价,最终在9月12日就全球银行业的监管达成了新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Ⅲ》。新的巴塞尔协议无论在银行资本构成、资产质量还是在资本充足率以及其他流动性指标方面都大幅度、甚至成信地提升了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戈建国 《新金融》2011,(12):22-27
巴塞尔I I I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统一的量化监管,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对银行的经营、金融市场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中国银监会决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施这两个流动性风险管理新指标。本文就流动性监管新指标进行总体评价,分析其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实施的困难,并对中国如何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巴塞尔协议》是全球银行业资本和风险监管标准和方法,在金融国际化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之下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全球大多数国家在结合本国实际实施该协议。本文介绍了《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巴塞尔协议》从1988年提出至今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它从最初只有少数国家签署的、仅仅覆盖信用风险的简单协议,已发展成为今天全球主要国家参与的、多层次的国际监管标准,对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5.
巴塞尔协议Ⅲ在资本监管、杠杆率指标和流动性监管计量全球标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较为简单.但新的监管要求仍然会带来挑战、促进新一轮的金融改革.本文从资本要求、杠杆率要求、流动性要求等角度,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实施对我同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0年9月12日,27国中央银行代表一致通过巴塞尔协议Ⅲ。2010年12月12日,巴塞尔委员会网站公布了《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更加稳健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和《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等文件。这是巴塞尔委员会针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亡羊补牢出台的全球银行业资本新规。其在各国金融业接连掀起波澜。巴塞尔协议  相似文献   

17.
魏鹏 《金融会计》2013,(4):9-18
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监管要求和监管方法,体现了银行监管中的先进理念,对它的跟进式研究长期以来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回顾巴塞尔协议发展演进的基础上,考察了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和新变化,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政策框架内容,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92011年资本充足性状况分析,解读了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构成的影响,阐述了中国实施巴塞尔协议Ⅲ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就构建稳健银行体系监管框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后新资本协议改进及对银行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银行业对风险管理的探索,促使了1988年版巴塞尔协议的诞生.后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监管实践的不断积累,巴塞尔委员会对旧版协议进行了几次重大修改,并在2004年出台了<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于2006年底率先在国际活跃银行实施.  相似文献   

19.
巴塞尔新协议对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资本充足率监管改革、流动性监管改革、宏观审慎监管改革以及宏观经济影响和参数标准等方面,全方位地评述了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以此为基础,本文报告了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影响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全球金融危机重演,来自27个经济体的央行及监管机构负责人于2010年9月12日在瑞士达成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它代表着全球资本标准的根本性加强,在现有规约的基础之上,不仅上调了针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比例要求,新增了资本缓冲要求,而且配合以流动性约束,给予充分的过渡时间。其目的在于确保银行经营的健全性,进而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本文主要对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核心内容及其六大亮点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该协议对全球经济及银行业的深远影响,最后对我国银行业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