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于扩大市场内需、增加市场就业率保障各种资源的供给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并提出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合作发展情况的相关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合作进行综合的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格局不断调整的形势下,长江流域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正逐渐突显。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社会承载区域,从理论上研究该城市群的发育发展基础,有利于把握城市群的现状条件、引导城市群的全面发展,继而为带动全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主要工业产品变异系数考察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分工,发现该区域内三次产业结构趋同度非常高;深入到产品层面后,发现不同区域间的工业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性。在运用区位熵分析区域内主导产业后,结果表明其产业集群程度有待提高。在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进程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应积极展开密切的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提升其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从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地理格局和演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在经济密度、经济距离的推动和经济整合的抑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2D状态,经济整合将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关键;从子城市群来看,处于3D状态的有江淮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而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处于1D状态,经济距离的改善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经济密度的提高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环鄱阳湖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崛起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江中游城市群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增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承担着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的历史使命。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核心是利益协调,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围绕城市群各地区共同关注、单一省市又难以自行解决的重大问题,长江中游城市群应重点探索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机制、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横向利益分配机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下的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城融合是一种重要发展理念,产业和城市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和整体水平的提升。现如今,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如何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工业园的产城融合就越来越重要了。文章通过相关数据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现状,进而分析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洞庭湖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应从基础性支撑制度、政府补偿机制和市场补偿机制三个层面构建洞庭湖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体系,以实现洞庭湖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扩展Solow增长框架,本文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2001-2012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发现:人力资本和FDI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其中FDI的效应有增强趋势,但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控制空间效应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增长依然具有β条件收敛趋势,但收敛速度较慢;城市间增长存在显著的且随时间增强的空间竞争效应即负的空间外部性, FDI的进入加剧了这一效应;劳动力增长对本地城市增长影响不显著,但存在正向空间外部性。上述发现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9.
产业竞争是区域竞争的核心,产业一体化建设也是城市群建设的关键。产业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无疑将有助于荆门借力发展、缩减领跑。文章从分析荆门产业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现实条件入手,设定了荆门产业融入城市群的目标与策略,然后从交通联网、创新驱动、市场统一等方面提出了融入路径,最后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给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不断发展,为响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本文以该地区为研究地区,探索地区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当前创新的现状并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在农历新年开篇之际,我们联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组织了一期关于城市群塑造发展新格局的专题。很多,人都渴望2020年赶快“翻篇”。这一年最大甚至唯一的故事,是新冠肺炎疫情。它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武汉开始暴发。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数字经济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检验。实证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但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呈现地区异质性差异。最后,文章提出应建立数字经济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配套机制以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区域合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问题》1992,(9):9-13,8
<正> 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短暂的十几年,我国沿海地区已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大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同样的机遇,同样的年代,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省市却大大落伍了,其开放的格局呈严重的滞后态势。进入90年代,长江中游地区如何顺应开放的大趋势,如何探索其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已作为一大尖锐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象一声春雷,振  相似文献   

14.
高铁以其在时空压缩方面的优势,对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高铁开通对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样本,运用DID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依赖度更高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更大;旅游产业集聚在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量文献关注数字经济对贸易规模、贸易效率、贸易成本的影响,鲜有聚焦对外贸发展质量的研究。利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和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使用2011—2020年31个省份经济发展数据实证分析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而且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东部或经济发达地区,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其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外贸发展质量的提升。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外溢性,对推动邻近地区的外贸质量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1.背景与角色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中体现为随着经济战略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移,经济布局由50—70年代中部厚实,周边薄弱的“铁饼型”经济向周边活跃而厚实,中部凝滞而薄弱的“面窝型”经济转变。从更长远的发展战略上看,80年代推行的沿海倾斜导向政策只是中国经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第一步骤,或者说它只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突破口。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有两大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郑旎玮 《商》2013,(14):140-142
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湘鄂赣三省乃至中国中部地区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武汉城市圈、湖南"3+5"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的战略目标应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打造成继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相似文献   

20.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命脉,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金融发展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22年的相关数据,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入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借助熵值法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通过异质性分析研究长江上中下游影响效应的不同。结果表明:对于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区域来看,中游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显著,上游和下游影响效应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