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将我国央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对定向降准的实施效果以及可能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整体效果来看,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后,所有样本企业的融资约束均有所缓解,且农业企业的改善程度比非农业企业更加显著。第二,从传导机制来看,定向降准政策可通过增加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改善银企信息壁垒等渠道,显著提高农业企业的信贷规模并降低其融资成本。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定向降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流动性优先投向农业企业等受支持对象,实现了预期政策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定向降准的政策效应,建议优化正向激励与负向约束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对已享受定向降准政策的金融机构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精确流向受支持行业和领域,同时采取配套措施助力企业减负降本、打破银企信息壁垒,提升涉农信贷市场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朱诗怡  张凯 《财政研究》2021,(5):102-115
本文从普惠金融资金供给端和需求端出发,分别阐释了定向降准政策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影响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2-2016年全国企业调查数据,采用三重差分法检验定向降准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同时实施时对小微企业获取信贷资源产生的引导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企业属性对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实施效果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定向降准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配套实施能够产生"1+1>2"的叠加"普惠"效应,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显著增加、信贷融资成本显著降低,但是负债结构合理性没有显著提高.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实施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有利于减弱"信贷歧视",从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此外,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政策调控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两次实施定向降准措施,着手进行差别性金融宏观调控。4月,对所有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其准备金率分别下调2个和0.5个百分点。6月,定向降准的范围扩展至符合审慎经营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其他各类型商业银行,准备金率降幅为0.5个百分点。人民银行实施定向降准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但是,宏观层面的政策意图能否真正转化为微观层面的信贷行动,将释放的资金投向“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还需要对方方面面的制度、技术和产品做出相应的同步调整。因此,在这个特定时期,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家》2015,(1):60-63
01银行业降低融资成本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明确要求多措并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14年,央行两次定向降准,并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银监会对存贷比计量方法进行调整,要求银行制定具体可行的政策,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银行业通过改变用信方式、降低利率执行水平等途径,帮助企...  相似文献   

5.
刘晓光  刘嘉桐 《金融研究》2015,483(9):117-135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信贷配给理论,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别以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作为劳动力成本代理指标,通过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的自主决策与贷款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企业受到的不同类型的信贷配给,进而系统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成本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信贷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筛选效应”;第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不仅会受到更高的来自银行的信贷约束,还会受到来自自身的信贷约束,形成双重“筛选效应”;第三,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化水平通过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显著缓解“筛选效应”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孔东民  李海洋  杨薇 《金融研究》2021,489(3):77-94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面临融资约束问题,使其不得不诉诸非正式制度(如商业信用)来缓解融资困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其中,实施“精准滴灌”式的货币政策,对小微企业成长尤为重要,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央行的定向降准政策激励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有利于疏通小微企业通过正式制度(如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渠道。本文基于定向降准这一自然实验,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评估贷款可得性对小微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正式制度对于非正式制度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即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上升以后,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显著下降。第二,不同的模型设定与稳健性检验,均得到一致的结论。第三,贷款可得性提高对小微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因企业异质性而有所差异。本文研究为银行贷款与商业信用之间的替代关系提供了来自中国小微企业的证据,有助于理解定向降准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5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全面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会"上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有效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正"三箭齐发"破解民企融资难题。陈雨露表示,目前,在信贷、债券和股权三个方面的"三支箭"陆续发出。第一支箭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定向降准、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覆盖面、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创设定向  相似文献   

8.
《福建金融》2014,(7):1-1
正最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贯彻落实中央定向"微刺激"政策,先后出台了两次"定向降准"和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等措施,政策目标十分明确,旨在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社会各界期待政策能真正落到实处,正向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早在几年前央行已对部分县域法人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定向降准",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探索"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升级的新模式,并已  相似文献   

9.
定向降准与商业银行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理  娄田田  牛慕鸿 《金融研究》2015,423(9):82-95
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世界各国普遍实施了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目前这些政策的效果正在日益弱化且副作用越来越大,市场呼吁货币当局推出更低成本、更精准、副作用更小的调控政策,在此背景之下,定向调控类的货币政策应运而生,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定向降准政策。本文以农业贷款作为定向降准政策的代表性调控目标,构建了一个包含农业贷款收益与非农贷款收益的商业银行跨期效用函数,在具有信贷配给特征的信贷市场均衡分析框架下,研究了货币当局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时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及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并使用现实数据进行了仿真模拟。结论显示,定向降准具备一定的“调结构”功能,但受商业银行农业贷款与非农贷款行为选择的临界值限制,在特定区间内商业银行不会扩大农业贷款的发放。为了更好地发挥定向降准政策的效果,定向类货币政策还需要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0.
涉农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当前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信贷资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角度,着重就金融如何支持县域涉农企业发展,促进县域农村经济金融良性发展进行实践性的探析,以求从根本上解决好涉农企业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郭晔  房芳 《金融研究》2021,487(1):91-110
本文以2018年6月我国央行开始接受绿色信贷资产作为MLF合格担保品这一事件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担保品扩容对绿色信贷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将绿色信贷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范围增加了绿色信贷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并降低了绿色信贷企业的信贷成本;第二,企业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民营绿色信贷企业在融资可得性方面对政策反应更显著,国有绿色信贷企业在融资成本方面对政策反应更显著;第三,分行业的扩展性检验表明,央行合格担保品扩容政策对于环保行业的绿色信贷企业主要通过提高融资可得性发挥作用,而对于重污染行业的绿色信贷企业则主要作用于其信贷融资成本。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央行担保品扩容具有绿色效应,可综合运用央行担保品框架和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2.
臧鹏  谢红艳  于雯静 《现代金融》2021,(3):54-55,48
普惠金融是我国扶持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群体发展的金融发展战略。2020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出台政策,对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用于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本文以江苏靖江市为例,从县域角度出发,来探讨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闵奇  党宏明 《西安金融》2004,(12):30-31
本文通过对韩城市部分市属及民营企业融资变化情况的分析,寻求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较好的企业如何得到金融信贷支持的解决办法,彻底解决信贷资金供需矛盾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央行将普惠金融和定向降准相结合,定向降准能否精准引流决定着政策的成败。基于上市公司2011年至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定向降准是否能够实现其政策目标,定向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引导信贷资源,并用三重差分法引入资本约束这一调节变量,检验资本约束的增强是否对定向降准的实施效果有影响。结果表明:定向降准能够达到政策目标,增加三农和小微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源,此外资本约束对定向降准的实施效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考察了定向降准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定向降准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尤其是有利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第二,定向降准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第三,企业所处创新环境对该作用机制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定向降准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在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产业和列入“创新层”的中小企业中表现更好。本文的发现为定向降准政策驱动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该政策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晔  徐菲  舒中桥 《金融研究》2019,463(1):1-18
本文基于A股和新三板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倍差法(DID)检验定向降准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对农业和小微企业等所谓“弱势部门”的信贷资源产生了作用,从而实现政策的“普惠”效应。同时基于定向降准政策的影响机制,本文将基于时间维度和区域维度的银行竞争引入实证模型,进一步探讨了银行竞争对定向降准政策“普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我国定向降准政策可以促进农业企业和小微企业获取信贷资源,发挥了普惠效应;其次,银行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定向降准政策的“普惠”效应表现出正向调节作用,具体来说,时间维度的银行竞争对定向降准政策的“普惠”效应的影响较为明显,区域维度的银行竞争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晓光  刘嘉桐 《金融研究》2020,483(9):117-135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信贷配给理论,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别以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作为劳动力成本代理指标,通过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的自主决策与贷款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企业受到的不同类型的信贷配给,进而系统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成本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信贷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筛选效应";第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不仅会受到更高的来自银行的信贷约束,还会受到来自自身的信贷约束,形成双重"筛选效应";第三,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化水平通过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显著缓解"筛选效应"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涉农贷款状态及其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引起国家高度关注。以调查为依据,通过分析涉农融资双方表现,并在剖析涉农信贷增长缓慢的主客观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信贷政策传导方式、实行涉农贷款财政倾斜政策、盘活县域金融资源存量和涉农信贷创新、涉农贷款担保、涉农保险等系列化、全方位的推进县域银行涉农信贷业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定向降准”1政策的执行情况的调研,分析了政策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入方面的政策效应.为进一步发挥“定向降准”促进结构调整、支持实体经济的导向作用,在政策“设计”层面上提出了一些需要完善和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现实问题依然阻碍我国金融服务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用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能够精准刻画企业信用画像,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促进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和创新服务。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在融资贷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因素,基于信用大数据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融资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信贷供给模式、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融资担保体系,切实提升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度和信贷产品供给的匹配度,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