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碳行业降碳过程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对地区经济与金融运行产生冲击。本文构建了包含碳排放、高碳行业产出、经济增长与金融风险的联立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高、中、低三种碳排放情景下“双碳”目标约束会通过影响高碳行业产出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产生多大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有:高碳行业产出提高会促进经济增长,降低金融风险,但会使碳排放量上升;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碳排放水平和金融风险;高碳行业金融供给增加有利于高碳行业提高产出水平,促进经济增长,降低金融风险。基于上述变量间的作用关系,可以测算若保持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为实现“双碳”目标,在低、中、高三种碳排放水平下,山东省2021年至2060年GDP年均增速约为1.04%—4.45%,且碳排放约束越严格经济增长速度越慢。短期内,高碳排放水平下金融风险基本稳定,而正常碳排放水平和低碳排放水平情景下金融风险会升高;长期来看,高碳排放水平和正常碳排放水平两种情景下金融风险逐渐下降,而低碳排放水平下金融风险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测算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抑于外部环境和内生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速步入换挡期,原有经济增长动力已无法支撑高速增长。本文综合考虑供给因素和制度变革、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对2014-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1%左右,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5.0%左右。虽然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开始逐步下降且实际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我国可通过增长阶段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型,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经济依然充满机遇,更具活力、创造力和可持续性,更加接近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新增长阶段,更加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产函数法的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方面。运用1978~2011年宏观经济数据,基于生产函数法估计此阶段的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结果表明:1978~2011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平均为10%,产出缺口呈现正负交替的古典经济波动周期,全要素生产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预计我国2012~2030年的潜在经济增速平均为7.1%,因此未来需要加强金融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提高教育和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快实现经济转型,以此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4.
从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特征看,根据HP滤波方法刻画的潜在产出曲线,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潜在产出增长率在2006年达到阶段性历史高位后逐年下降。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以及高储蓄率对高投资率的支持,中期内我国投资增长仍将保持较强的惯性。然而,长期增长则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鉴于我国结构性问题突出,需要重视运用供给管理政策,加强薄弱环节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了我国1979—2014年的潜在增长率,发现自2006年以来,我国潜在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且近两年实际产出均要低于潜在产出,显示经济总需求相对不足。潜在增速下降主要在于TFP增速的降低以及近年来资本增速的放缓。从供给角度看,用生产函数法所做的预测显示,未来十年的潜在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基准情形下,2015—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6.3%,2021—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5.3%;乐观情形下,2015—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7.5%,2021—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6.6%。从需求角度看,在当前收入水平及增长假设下,为了保持合理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定比重的投资仍是关键;鼓励和促进消费则是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将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未来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为使经济增长尽可能达到潜在增长率,应在消费和投资之间找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索洛模型,对1952~2009年我国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对1952~2009年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本,劳动者和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小,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增长,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集约型增长,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索洛模型,对1952~2009年我国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对1952~2009年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本,劳动者和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小,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增长,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集约型增长,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碳税作为全球主要碳定价机制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效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建立涵盖碳排放模块的CGE模型,结合我国实际经济增长情况和税收情况,确定了在市场均衡条件下,我国征收碳税的最优税率水平为30元/吨二氧化碳,并设定了低中高及最优税率四种情景,分析了不同程度的碳税税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能源消耗、部门产出及碳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发现征收碳税虽然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冲击但整体可控,且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开征碳税提供了一定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经济发展下行阶段,为保持经济增长活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研究供给侧运行状况,分析要素投入结构和效率及其对我国潜在产出的影响,对引导制定供给侧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学相关理论中,衡量供给侧运行状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是潜在产出增长率,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潜在产出进行测算,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具体而言,通过对我国的资本投入、潜在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最终估计出1991~2015年我国的潜在产出,并进一步分析各投入要素对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的潜在产出呈现递增的趋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促使潜在产出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力投入对潜在产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潜在产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总体而言,我国供给侧效率在逐渐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2020年9月,我国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格局,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持续深入推动我国碳市场体系建设。本文基于我国碳排放基本情况,从全球碳交易大背景入手,深入剖析我国碳市场发展现状,以欧盟经验为鉴,得出深化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探索意见,切实推动碳市场的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金融》2011,(8):32-48
<正>一、引言为了更好地分析经济增长情况,本文估算了固定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主要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方面分析2011年到2020年间的潜在产出增长情况,进而从总需求角度进行验证和预测。1978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固定资本存量和潜在产出也大幅提高。我国的一些学者估算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固定资本存量,邹至庄(chow,1993)以1952年为基年,根据1952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测算全社会  相似文献   

13.
生产函数在现代定量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引申出的生产函数法是目前国际官方机构进行潜在产出以及产出缺口估计的主流方法;另一方面,生产函数作为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核心,是研究一国经济增长动力以及预测经济增长中长期前景的重要工具。本文创新性地完全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构建了中国可变折旧率、可变要素弹性的生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以及经济增长前景问题进行了审慎的研判。结果表明,代表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平均贡献率接近30%。据此预测,未来20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平均增速在7.0%一7.5%之间;但在悲观预期下,"十四五"后期的潜在经济增速将回落至6%以下。  相似文献   

14.
徐忠  贾彦东 《金融研究》2019,465(3):1-17
本文分别利用生产函数法、状态空间模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及DSGE模型四种方法,对我国1993-2018年的潜在产出进行了估算,详细分析了其变动原因和政策含义,并给出未来10年的趋势预测。主要结论有:(1)1993-2018年我国潜在产出呈现出逐步放缓走势,平均增长率为9.4%,略低于9.5%的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其中,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平均增速为3.6%,资本投入平均增速为11.7%,劳动力投入平均增速为0.6%,对潜在产出增速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8.3%、58.3%和3.4%。(2)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主要源于高投资并未形成有效资本,进而导致有效资本投入对潜在产出的拉动力持续走低。而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放缓,投资调整成本上升,资本形成效率快速下降,是有效资本投入不足和潜在产出放缓的深层次原因。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3)劳动力市场搜寻成本较高,供需结构不匹配,导致劳动的增长贡献率较低,我国的人口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进一步加剧了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4)如果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5-10年我国潜在产出平均增速仍将缓慢下降。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潜在产出增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劳动投入方面。(5)政策上,应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质量,降低就业主体的搜寻成本。着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尽管宏观调控明显遏制了投资过热的势头,但是投资增长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现阶段投资增长的典型特征仍然处于某种特殊的缓冲期之中, 如果马上放开宏观调控的力度,那么投资有可能再步入失控状态。投资增长尚未达到合理区间。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应在9%左右,这与改革以来的长期趋势基本吻合。从1979~2003年平均水平看,GDP实际增长率和投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4%和12.1%,投资率为32%,投资对GDP的增长弹性为1. 29。如果以投资对GDP的增长弹性的长期趋势1.29计算,并考虑价格因素, 则适应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适度投资增长率应为14%左右。  相似文献   

16.
产业低碳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金属矿采选业为例来研究产业低碳化的实现路径。首先在Tapio脱钩指标基础上构建LYQ分析框架,然后对2001—2010年我国金属矿采选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进行因果链分解和指标测评。实证结果显示多数年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弱脱钩状态,其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起了主要作用,而价值创造弹性成为阻碍脱钩的主要因素,因此这两大行业未来应主要在大力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做努力。  相似文献   

17.
李燕华 《时代金融》2013,(36):136-1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内部的经济增长和外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都要求产业结构做出相应调整。而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与该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密切相关,同时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又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对产业结构变迁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之间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为研究对象,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出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黎黎 《中国金融》2021,(5):97-100
主持人的话: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广东、湖北两省和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五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拉开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大幕。随着我国碳市场的不断发展,对推动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9.
7.5%     
《时代金融》2014,(1):27-28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12月10日发布的2014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2013年中国GDP增长7.7%,2014年中国GDP增长7.5%左右。报告还称,2011-2030年中国潜在增长率将呈现下滑趋势。点评: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诸多智库建议,将2014年的GDP预期增速下调为7%,为改革预留出更多的空间。在尘埃落定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全国经济迅猛发展,温州作为典型代表在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本文将着重对温州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投资展开研究,其中,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具体区分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在建立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本文对中国1980-2010年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政府资本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民间资本,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政府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为负,而民间资本则有着相当高的正的产出弹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现实提出些许发展建议:政府投资的作用应该是启动需求、保证经济的正常增长,而民间投资持续适度的增长才是更高水平经济增长的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