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基于2015—2019年河北省长城沿线5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指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等方法,探索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三大子系统(TES)耦合协调性时空发展格局与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TES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其中社会效益子系统和旅游产业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增长趋势不显著,且社会效益子系统>旅游产业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2)TES系统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特征,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上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且地域分布格局呈现东北部>南部>中部>西北部的态势。(3)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是影响TES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重要因素,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会对邻近县域的TES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产生影响。基于以上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长城沿线县域TES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我国海陆经济系统的耦合程度及与其内部系统关联机制,在巨系统研究的视角下,利用耦合协调度和灰色关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测度了我国海陆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及海陆经济系统内部的关联度。研究表明,2003~2013年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09年之前海洋经济滞后于陆域经济,2009年之后海洋经济领先于陆域经济;2003~2013年,海陆经济巨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从濒临失调衰退到良好耦合协调的一种渐变过程,深化海陆统筹,促进海陆联动成果显著;海陆系统绩效、海陆系统管理和海陆系统科技的耦合协调发展对海陆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均逐年上升,但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有所波动,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协调度不高;耦合协调度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市域差距不断缩小;各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滞后型,研究时段后期,个别城市转为生态环境滞后型。(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调控能力对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问题是在海洋经济高速增长下实现海洋生态、海洋经济发展、社会资源整合的重大难题。文章从“产业—环境—社会”系统视角构建了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了均方差赋权法、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以及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来分析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南部海洋经济圈4个省份的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有所差异,海洋产业、海洋环境、社会子系统的适应性指数在空间分布上也有所不同,大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广东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最高,广西和海南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主要来自海洋产业子系统和海洋环境子系统。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有利于实现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特征及动态演化规律,从“增量”和“存量”视角深入探讨多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子系统发展质量最优,环境子系统排最后,不同区域和地区系统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二是能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存量资源对系统发展质量的影响要大于增量资源,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增量资源对系统发展质量的影响要大于存量资源;三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整体水平不高,但略有提升,发展呈“V”字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开发海洋经济的总体战略下,文章探索了一些有关开发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区域人口、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科学技术、海域承载力、保护海洋意识、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模式、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海陆经济开发统筹一体化等十个方面分析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发挥其作用。希望对国内一些地区开发海洋经济有所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既要开发海洋也要保护海洋,海洋环境规制作为规范海洋经济活动的工具,对于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基于2006—2016年沿海11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大海洋环境规制强度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在南部和北部海洋经济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东部海洋经济圈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研究结论对海洋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提高海洋环境质量和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从海陆统筹战略视角构建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动态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测度了2000—2010年天津沿海产业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分析了海洋和陆域两个产业系统的互动关系及演变趋势,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天津海陆产业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天津市海洋产业系统与陆域产业系统耦合度很高,协同发展状况属于良好耦合协调类型,陆域产业系统发展优于海洋产业系统,到2020年海陆产业系统将步入极度耦合协调阶段,陆域产业系统继续带动海洋产业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为 《发展研究》2016,(5):37-41
阐释绿色化与城镇化耦合互动机理,构建绿色化与城镇化动态耦合模型,建立多指标评价系统,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福州为例,定量揭示影响绿色化与城镇化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对两者的耦合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化与城镇化系统耦合度呈现比较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耦合度变化曲线总体呈现倒“U”型特征;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经济增长是胁迫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是影响城镇化的主要制约因素;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约束较之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相对更为重要而急迫.最后,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城市化与生态耦合系统的内涵出发,指出人口迁移、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水平等是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城市化质量、环境和生态三个子系统,最终选取22个要素指标,建立了三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整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蒋骏 《当代经济》2018,(12):56-58
以我国两大城市群为例,构建了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对两大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2008-2014年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协调指数,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耦合协调预测模型,对系统未来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震荡幅度较大,且各区域存在较大差异,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第二,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与生态环境并未实现协同发展,绿色金融发展滞后,大部分地区处于拮抗阶段,并逐渐接近磨合阶段;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第三,未来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京津冀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三地2004—2017年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旅游、经济、社会事业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得分总体上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北京市旅游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天津市、河北省的旅游业发展皆领先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京津冀三地的旅游与经济、旅游与社会事业的协调水平均表现出逐步提高的态势,河北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可以分为"波动上升、快速上升、急速上升"三个阶段,北京市、天津市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皆可划分为"波动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上升"三个阶段;北京市、天津市的旅游子系统、社会事业子系统对当地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强于经济子系统,河北省旅游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对当地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强于社会事业子系统。  相似文献   

14.
《经济地理》2021,41(2):11-22
海岛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人居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权重和集对分析法对2008—2017年中国12个海岛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时空演化格局、子系统发展态势及陆域—海岛差异进行研究,并结合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其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和演化机理。结果表明:①时间序列上,海岛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整体提升,县区间差异趋于缩小。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由低水平不均衡格局向高水平均衡格局演进的趋势,南北差异分界明显,省域经济影响深。受地方政府决策影响,子系统服务之间发展失衡,教育、医疗低水平区域"追赶效应"明显,社会保障地区差距仍旧悬殊,且优劣势"区域化"特征突出。陆海统筹背景下,海岛县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劣于陆域地区的非均等问题仍有待破解。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能力、海陆开发空间、人口规模与分散程度等影响因素通过内在基础、外部环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供需两侧四个方面,共同作用于海岛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时空演化。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生态协同发展,可有效促进人居海岛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2019年松花江流域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与人口集聚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的时空异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平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随时间变化呈平稳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松花江流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集聚系统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由空间杜宾模型以及效应分解可知,投资调整、政府能力会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没有起到预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宁夏中南部调水工程泾源水源地为例,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反映2008—2017年研究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定性分析水源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情况。研究表明:从权重分析来看,城市污水排放量与化肥施用量两项指标所占权重最大,对于研究区生态系统发展影响较大;从综合评价指数来看,研究区生态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降低,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显著增高;通过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进行耦合发现区域协调度水平较低,总体处于失调阶段。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为促进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子系统发展指数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协调度情况。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指数稳定提升,资源发展指数有较大波动。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部分地区濒临失调衰退,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级与中级耦合协调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是制约其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全局Moran’s I体现出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高—高集聚主要位于陕西、四川与云南一带,低—低集聚位于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5-2015年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发展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海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变化却出现波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快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海南省由城镇化滞后型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从中度失调发展到初级协调发展阶段.海南今后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为分析对象,从抵抗性、恢复性、脆弱性和适应性四个维度构建韧性评价体系,并综合采用模糊物元法、核密度估计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了11个沿海省份2007—2016年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韧性发展的时空演化与障碍因素。结果显示: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韧性水平早期提升较快,后期发展渐趋平稳,且呈现更加明显的集中化趋势。空间格局上,逐渐形成从山东至广东的高韧性区域,南北两侧省份的韧性水平偏低。具体到不同维度,上海、山东和广东的抵抗性水平较强,环渤海地区的恢复性水平较弱,珠三角地区的脆弱性水平普遍较强,但适应性能力较差。障碍因素方面,海洋生态响应和海洋经济活力是影响系统韧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基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发展和海洋科技创新四个维度17个评价指标构建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确权法,实证测度中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揭示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广东、山东和天津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位居前三,广西、海南和福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海洋资源开发和政府政策等相关,提出通过积极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群、逐步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持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等举措提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