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金融理论的本原可以直接追溯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效市场假说以理性预期和套利为重要前提,被视为传统金融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当有效市场理论越发受到来自理论和实证检验的双重挑战时,金融学的发展终于又从理性回归到心理,重新引入了"人"的因素,将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市场并不是有效的"这一宏阔主题。本文尝试对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二者之间的发展渊源和内在逻辑进行辨析,以帮助研究者们更清晰地理解现代金融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3.
王磊  钟茗 《财经科学》2005,(1):37-43
随着80年代行为金融学的崛起,关于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争论一直延续不断.基于此,笔者在简要回顾主流观点的基础上,从"研究范式"和"体系框架"两个不同角度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就它们相互融合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回顾了心理学主流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指出金融学研究范式对现代心理学的借鉴存在着一个由构造主义向行为主义再到认知主义的变迁过程。通过现代心理学对金融学影响的分析,我们认为基于主观效用理论的现代金融理论因受早期构造心理学的影响而忽视了对投资者认知机理的深入探索,因而与现实市场相脱离;同时行为金融也面临着如何充分地借鉴、吸收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打开有限理性投资者的“认知黑箱”。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后期,Fama(1970)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EMH)在现代金融学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认为证券价格总是可以充分体现可获得的信息,股票的价格等于其“内在价值”,即预期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价值,价格对信息反映的任何滞后只是短期存在的。这一假说在其提出后的10年内,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证检验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事实上。  相似文献   

6.
7.
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阐述了作者近二十年来对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金融发展理论与发展金融学的探索与研究历程,针对西方学者只包含“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两大要素的特指金融结构理论,提出“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的一般金融结构理论;并针对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变迁即是金融发展”的量性金融发展观,提出“金融结构演进(质性与量性发展相统一)即金融发展”,及“金融功能演进(扩展与提升)即是金融发展”的金融发展理论,提出与论证了建立发展金融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是弱式有效的吗——基于一种新方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灯塔  洪永淼 《经济学》2003,3(1):97-124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沪市和深市都尚未达到弱式有效,尽管它们的有效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善。我们还发现,A股市场比B股市场有效性相对更高,但没有系统的证据显示沪深股市谁的有效性更高。与大部分研究中国股市有效性的文献不同,我们采用的检验方法适合高频金融数据的特点(如允许任意形式的波动聚类的存在),因而结论更有说服力。这些实证结果,对于中国股市中股票收益的预测、资本资产定价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经济学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16年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总数量达3821只,规模突破9万亿元,已经成为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的重要投资工具.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分析证券投资者存在的非理性行为特征,阐述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市场环境;其次,梳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脉络和存在的缺陷;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实践,探讨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为基金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Markowitz为代表的金融学家共同努力下,传统金融理论成为一种“优美”而且实用的科学,有效市场、均衡、理性成为人们认识金融市场的“标准”观念。在这一市场中,信息完全且对称、等质的投资者只需购买并持有而无须再分析、研究、发掘信息。然而,金融危机和一些现代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金融理论存在严重的不足,更多的学者试图寻求理论上的突破,以建立更符合实际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成为金融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它打破了以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为代表的传统范式的统治地位,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新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采用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构建了信息不对称的实验室资本市场,研究信息是否可以通过市场迅速传递。实验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是非有效的;市场对信息的传递和价格反应是有条件的而且也是需要时间的;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而是具有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普通人,存在过度自信和过度交易的情况;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引起市场操纵行为,从而导致价格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尚无文献探讨客户信息这种特殊的自愿性披露内容,并实证检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专有化成本假说。文章通过手工收集2007-2011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客户信息数据,探讨了专有化成本对公司客户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专有化成本与客户信息自愿披露水平整体上显著负相关,即专有化成本越高,公司披露客户明细金额和具体名称的意愿越弱,尤其是不愿披露客户名称;(2)行业集中度越高、对客户的依赖性越强,披露客户信息的专有化成本就越高,公司也就越不愿披露客户详细信息;(3)资本市场收益会削弱专有化成本和客户信息披露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信息披露决策是权衡披露成本和收益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不完全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有效途径。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引导资本在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加速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资本市场上资产交易量的迅速增加,意味着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资本市场的不断成长,正在从根本上推动金融体系的演进和变革。  相似文献   

16.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着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而影响资本市场信息环境。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显著改变了个体的信息获取与决策方式,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互联网社交媒体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不断扩大。本文基于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从股价信息含量角度,探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检验了以股吧为代表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了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了股价信息含量;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应用有助于减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提高股价信息含量,从而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进一步探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不同会计信息质量及投资者结构的企业均具有负面影响,但互联网社交媒体的调节作用在会计信息质量较低及机构投资者比例较低的企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激励理论,探讨不同规模银行中信息类别、不确定性信息与合同期限、政府行为等因素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发现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中,不确定性、非契约关系与政府行为使得银行规模与其竞争力和生存性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1)相对大银行而言,小银行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风险;(2)长期合同下股权激励对于小银行经理人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3)客户经理的素质高低与一致性对于小银行激励效率的发挥至关重要;(4)我国小银行与地方政府天然密切的关系对其"软"信息获取作用很大,但同时也可能对其激励机制的长期有效性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选择适合国情的金融制度和资本市场发展道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那么是借鉴美国最终走向市场主导型金融制度,还是学习德国,一贯坚持银行主导的金融发展道路,还是如日本在两者之间摇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美国、德国、日本都经历了跨越式发展道路,虽然中国晚了一个世纪,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差别很大,但发达国家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制度变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对我国仍然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奇斌 《经济师》2004,(4):124-125
有效证券市场被描述为“价格完全反映一切可获得信息的市场”。文章重新思考有效市场假说的逻辑基础 ,对有效市场假说中相对含糊的“信息”的含义展开分析。文章认为 ,决定证券基本价格的基本信息由于涉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天然是不完备的 ,因此基本信息并不能为证券定出一个惟一正确的价格 ,这是任何一种证券的本质特征。尽管如此 ,证券的交易却必须在确定的价格下进行 ,因此人为因素必然会对证券价格的形成和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人为因素的普遍存在使证券市场上广泛地存在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博弈 ,这种相互博弈所造成的群体行为正是证券市场非理性行为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