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利 《魅力中国》2012,(29):86-88
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城市湿地公园、南洞庭湖国际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在分析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其生态保护功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对策。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主要有调蓄洪水,改善局地气候;控制水质,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类多种需求;生态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注湿地     
报载,晋陕豫三省将联手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保护黄河中游湿地总体规划,以及区域间合作计划,实施对33万公顷的黄河中游湿地进行大面积保护工作。这标志着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一种介于水、陆之间的特殊生态系统,是全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有"地球之肾"之美誉,是人类生存的摇篮。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或地区生态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生命支撑。云南高原湿地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全球湿地生态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极具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方  陈得友 《魅力中国》2013,(19):284-284
以图形方式观察和认识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是人类最为便捷的一种认识方式。程序开发环境工具的发展来源于程序设计方法的不断优化。就程序设计方法而言,主要有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组件对象模型程序设计三种。上述三种程序设计方法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鸭绿江口湿地涉禽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享有“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之美誉。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优良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鸟类、植物等自然资源,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之一。及时掌握鸭绿江口湿地涉禽类等资源现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维护保护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利用湿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宁夏湿地资源丰富,是黄河流域湿地八个分布区之一,近年来宁夏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本文通过对宁夏区域三个典型黄河流域湿地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湿地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及存在问题,为相关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吕玉哲 《西部大开发》2010,(2):52-52,28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最大的鹤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所辖的扎龙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然而由于湿地周边的人为干扰和旅游开发等活动,导致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目前扎龙湿地正面临着缺水、火灾、污染和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扎龙湿地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环境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角度初步提出湿地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8.
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麦地卡湿地)位于那曲市嘉黎县北部,地处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湿地范围内平均海拔大于5 000 m。麦地卡湿地是我国重要的高寒湿地之一,是研究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高原生物遗传和物种保护的理想场所。本文结合麦地卡湿地现状,详细分析湿地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最后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为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自2004年8月作为建设进驻西溪湿地后,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国家湿地公园为目标定位,围绕西溪湿地作为城市之肾“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六大保护原则”,以民俗化二工区(五标段)为工作重心,致力于西溪湿地的保护性建设。期间运用现代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气候学等科学研究成果,对西溪湿地丰厚的历史化积淀、独特的城市湿地风貌、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湿地公园的树种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与园林布局,对将来如何进行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作了前瞻性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入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很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离我们"很近",近得我们都几乎将她忽略了。据统计,宁波三分之一的地域是湿地,我们就生活在湿地之间,我们就生活在在水一方。套用一句古诗:不识"湿地"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地"中?然而,湿地又离我们"很远",远得连个基本的概念都不够清晰。家门口的小溪、小河;公园里的池塘、湖泊;乡村间的水田、山塘;还有给我们无数鲜美可口小海鲜的滩涂和港湾。如此多的湿地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我们却将她忽视了近半个世纪。随着《宁波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2009——2020年)》的实施,宁波湿地保护工作已经起步;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措施。2月2日,随着第十七个"世界日"的到来,本刊和您一起聚焦宁波湿地,一起感受她的魅力,憧憬她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开展长时序遥感生态监测对保护和修复湿地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开展了丹江口水库湿地近20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措施,以期为丹江口水库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及区域资源的优化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结果表明,1999年以来,丹江口水库湿地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度较高,草地和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景观动态度最高;1999-2017年,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均较高且沿水域方向有增加趋势;人类活动已成为丹江口水库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2.
张自然 《首都经济》2012,(10):34-36
《条例》在立法思想上对湿地严格保护,要体现“零净损失”原则。湿地对北京建立和保证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有重要促进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承认和尊重自然辩证法,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坚持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真正成熟的标志。但是自人类脱胎于大自然之后,就开始无度的吞噬和消耗大自然,结果不断遭到大自然的反抗和报复。’98嫩江特大洪水泛滥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反抗和报复的激烈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吸取这一教训,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对嫩江流域的综合治埋,增强嫩江的防洪能力;清除行洪区阻水物,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认真贯彻执行《防洪法》,依法做好防洪的各项工作。保障和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衣食住行是保障人类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又当属"食物",试想当人类处于食不果腹或"营养不良"的状态下,衣饰、居室、出行等生存因素都会退而次之,毕竟,人类的生命需要食物来供给,是食物给了人生命能够维系和繁衍的原始能量.但当今世界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因之依法保护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的共识,而刑法是刚性保护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日前,长清召开济西湿地保护开发项目推介会。该区表示,将投资10亿元,利用2~3年时间,分别在北大沙河、济西湿地进行综合治理,建设六大景观水面,打造一条集生态环境、休闲、商业等于一体的齐鲁文化“百里画廊”。其中,济西湿地有望建成日容纳游客量达5000人次的江北最大的湿地公园。据了解,济西湿地保护与开发项目涉及韩庄等25个行政村。经测算,  相似文献   

16.
曾颖 《中国报道》2009,(2):109-109
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 人类从湿地提供的食物、清洁的水源、药材等直接受益,而湿地管理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也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洪水、洪水过后的瘟疫、水污染等也可能让人类失去生命。  相似文献   

17.
余明 《中国报道》2023,(5):66-68
<正>陕西省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立足当地环境资源保护和修复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全面摸排线索,依法能动履职,全力守护黄河“最美岸线”。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4月17日,黄河湿地陕西渭南大荔段春日晴好,蓝天白云、湿地候鸟相互辉映成趣,行走在沿黄公路上,便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怀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沿黄九省区,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相似文献   

18.
经陕西省政府第二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陕西省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于2005年11月26日成立,该保护区是在渭南市已撇消的三河湿地,合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统一管理设立而成,国在加强陕西对湿地资源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北超禹门口,南至黄河,渭河和洛河交汇地带的风陵渡铁路桥,东与山西相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从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水利而言,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水利工作的主线.对照我市的水利工作,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水资源,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星球,是一由多个圈层构成的整体。地球科学是人类认识地球,利用改造地球和保护地球的科学。掌握地球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地球、板块构造由于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己所处的太阳系已经不是很陌生了。除了比较遥远的冥王星外,对其他几个行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一门新的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