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的中国,政府信任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产生原因,政府方面有着固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公众的期望越来越高和公众能力素质缺失及社会转型期的矛盾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都应对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缺失现象负有责任.因此,首先社会要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整合道德观念,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体系;其次,家庭教育要重视"身教",让孩子自由自主地真正经历成长的过程;再次,学校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当前,政府系统局部存在隐性合谋现象,即负有监管责任的权力部门,对被监管方的不当行为,装聋作哑,采取“自愿被骗”的行为策略,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被监管方也往往能够获益。“自愿被骗”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争利卸责机制,其发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在社会公众无法有效监督的情形下,“自愿被骗”基础上的合谋是监管方和被监管方理性选择的结果。隐性合谋会导致政府系统的能力和权威下降,影响政府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给社会公众实质性监督权,加强制度建设,可以防范政府隐性合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一个弊端就在于政府责任的缺失,失职、渎职行为的泛化。政府本位与政府责任意识淡化、行政本位以及政府全能的影响、政务公开不到位以及行政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缺陷等等是造成政府责任缺失的主要因素。加强适应现代法治社会的行政文化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保障政府责任实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信任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立强 《改革与战略》2008,24(1):134-136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似乎出现了空前的危机,文章在分析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信任缺失的客观基础之上,探讨了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信任重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丁丹华 《中国经贸》2012,(12):135-137
良好的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政府作为担负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能的政治组织,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低位,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和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大大提高。转型意味着旧秩序的打破和新秩序的建立将同时并举,这是一个漫长的革故鼎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绩观的偏差,政府失信现象大量存在,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地方政府的失信问题。本文将从政府信用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最后找出解决地方政府信用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朱建设 《特区经济》2007,216(1):162-163
对于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如何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回避的问题。从原则上讲,政府应该关心的是宏观经济与社会长期发展问题,微观经济活动应该交给市场来解决。只有在市场不能做或市场做不好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才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其处于社会转型期,教育爱正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与侵蚀,进而导致了许多教育问题。因此需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爱对于处于这一个特殊时期存在的一些缺失问题,进而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爱的品质,以接受为前提的教育爱的方式等方面内容对于教育爱的回归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政府信任的内涵,论证了政府信任在危机管理中的意义,分析了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对政府信任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提出重建政府公信力的措施:第一,政务公开,确保信息对称;第二,依法行政,建立法制政府;第三,扩大公民参与,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政府信任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其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当今社会公众对于政府的不信任感越来越强,已经开始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经济发展。本文从分析政府信任下降的原因入手,综合阐述了影响政府信任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在理解政府信任适度下降必然性的基础上,综合提升政府信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用缺失与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目前政府信用缺失的多方面表现、严重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已刻不容缓。政府信用建设的主要措施是 :政府率先垂范 ,恪守信用与宏观指导 ,全力推进。政府信用的评价应该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我国十三五规划都明确要求,要积极发展分享经济。然而,我国分享经济在近年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负面现象,其中最严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信任缺失。本文:首先,从分享经济本质、管理模式、监管理念以及信用认证等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然后,总结和分析了美、英、韩等国的相关治理经验;最后,从政府监管理念创新、多方协同监管体系重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等方面为我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任是整个社会信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对政府信任与否影响着政府施政的能力和效果,而政府如何作为,如何处理与民众的关系则是能否赢得民众信任与支持的关键。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政府信任缺失的问题。现从政府信任的内涵出发,研究讨论政府信任赤字表现形式,并在政府信任重构方面提出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任问题已成为影响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重要变量。认清地方政府间的信任源和信任类型应该是分析地方政府间信任关系的前提;通过对地方政府间信任关系的博弈分析及运用定量和图示的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地方政府间信任关系形成的三阶段及其特点;应当从内、外部机制入手来探讨构建地方政府间信任关系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性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着重分析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并结合当前现状,提出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中国社会进入深刻的转型阶段.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要求政府职能的相应转化,尤其是处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第一线的地方政府,其职能配置、权责演进更要积极地适应这样迅猛发展的要求,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的权责发展,应该避免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惯性思维,打破传统的"条块关系"模式,多方位、多视角、灵活地、因地制宜地、合理合法地配置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8.
论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任流失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凸显社会大众对政府信任的下降与流失的现实。转型时期整体社会信任的缺失、政府非科学的政绩观的危害、政府非民主非科学的决策机制与行政效能的低下,以及权力腐败等是当前政府信任流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积极探索化解信任危机、重塑政府信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蕾 《理论观察》2015,(3):47-48
简政放权对政府信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规范政府职责,转变政府职能,做到标准明确、权责分明;其次促进政府行为程序规范有效、运作透明、依法行政,减少行政事项审批,最后,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进而打造一个精干的、让人们值得信任的政府.  相似文献   

20.
申尊焕  郑秋亚 《特区经济》2005,(10):201-202
一、公司治理的社会基础:信任与合作 公司治理是用以调整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团体(如投资者、经理和职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从社会学角度讨论公司治理有助于明确其人文特征,并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从社会学角度看,“治理”有多种含义,但要理解其本质,就应正确认识到“治理”的互动性和自组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