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四川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将成为我市农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对外开放的形象和窗口,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农业新技术孵化、示范、辐射和产业化的基地.我们要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以创新的精神努力建设好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文章认为,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就必须深化改革和加强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资金、制度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园区是近年兴起的一个新生事物,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标志性工程.它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样板,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科研院所的技术市场,培训农民、示范技术的阵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动力源,也是进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腾飞点,对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及提高“三农“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产业》2003,(4):68-68
如今在城市,各类科技园区已成为高科技产业化的有效载体,而农业产业化却一直缺少这样的载体。现在,这一状况正在得到改变。从2002年开始,我国加快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目前,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已达36个。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园区的目标是,按照21世纪现代高效农业的要求,把园区真正建设成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使其对周边地区农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去年,科技部联合农业部、…  相似文献   

5.
《江苏科技信息》2014,(4):59-74
<正>近日,江苏省科技厅先后与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泰州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多家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有关负责人进行工作座谈,就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万钢部长在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协同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统筹规划、吸引科教资源,推动人才成果与企业家资本相联合、科技创业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推进以核心区创新、创业、服务功能提升和企业产业集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行省市沟通和研讨。扎实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主体培育,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科技引领带动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平台,让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晶 《新疆财经》2002,(1):21-23
文章从制度方面着手,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创新及其制度内涵的分析,揭示了农业产业化的根源在于原有制度内部力量的积累和新的有利的外部经济机会的产生。文章强调了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作用,指出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环境关键在于制定出实切可行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问题及其宏观制度性根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业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财政、金融、行政体制等方面探讨了其宏观制度性根源。基于这些分析认为 ,农业产业化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制度创新问题 ;要发展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民增收 ,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制度创新作为长期的重要任务。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迫切要求将制度创新的重点 ,由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经济理论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友  栾敬东 《乡镇经济》2004,(12):10-11,4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有收益,也必然耗费一定成本。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制度变迁的选择和制度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是实现第二、第三产业反哺农业的激励机制,是促进科技长入农业经济的载体、关键环节和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由之路。我国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必须健全市场体系,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抓好“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吴群 《山东经济》2004,20(6):158-160
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运作水平,构建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对于建设现代农业意义重大。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包括主导产业定位、市场建设、科技体制创新、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投融资体系建设、组织制度创新等方面内容。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以“特”制胜,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链接与资产整合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宏观调控下的农业产业化市场导向机制;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加强农业产业化投资的新机制;再造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在各参与主体之间建立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标准化、科技化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规定性。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发挥其在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引导、科技创新、龙头带动、市场开拓作用,对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本文就农业科技企业发育的背景、农业科技企业的内涵与功能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年永琪 《乡镇经济》2008,24(1):59-62
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着农业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文章论述了科技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介绍了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三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2016年广东省各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广东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较高,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粤北与珠三角、粤西、粤东有较大差距;广东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值大于1,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所在。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同时还需注意技术效率,科学调整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科技资源经营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1995-2012年18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上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文献进行分析,从知识产权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供需对接机制和评价机制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因素,进而指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后续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南依托自身农业科技特色,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科技水平。但是,现有转化模式还面临一定制约因素,应该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拓展农业投资渠道,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农业科技创新由政府行政计划推动和控制,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由市场供需决定。在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参与主体基本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解析和评价了政府决定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同时建立了由市场决定的农业科技创新分析框架,梳理了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构建我国由市场决定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模式的基本要求和改革方向。研究表明:政府应积极在农业科技的基础研究、管理协调和公共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弱化其在科技创新和转化等环节要素配置的调节作用,我国必须走市场决定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明确参与各参与主体的地位和作业,建立长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农业科技现代化内涵的解析,从物质基础现代化、生产经营现代化、绿色循环持续化、农业从业者现代化4个方面构建农业科技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为实证分析对象,采用熵值法对2015—2020年四川省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科技现代化从起步阶段稳步提升到初步实现阶段,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覆盖率、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全国同期水平持平,但有效灌溉率、农业投资强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耕地流转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低于全国同期水平。为此,需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激发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引导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集聚,推进四川种业强省建设,弥补四川农业在节水灌溉、机械化、数字化、加工业等方面的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福建农业体量虽较小但富有特色,水稻、水产、茶叶、水果、林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对特色农业科技创新要求较高,因此加快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协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建特色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技、经济和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