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状1: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个大的社会群体 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进城务工。据四川的一份资料表明,2004年全省有1490万农民外出务工,比上年增长740万人;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达到200万户,占全省农户的10%。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数据为基础,针对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存在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估算,全面分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存在的致因,总结了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特点,结合青海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对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论述了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途径,并为促进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开栏絮语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在农村."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不解决,"全面小康社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农民之外和农民自身都存在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诸多制约因素.为此,应广开生产门路,拓展就业空间;加强宏观调控,指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思想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关于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透视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探索,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业、走出农村,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步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  相似文献   

6.
熊军 《价值工程》2010,29(11):233-234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很小,一般在10%以下,有的国家该比重不到3%。而在工业化的初期,这些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虽然较高,但并未像现在发展中国家那样存在大规模的富余劳动力,个别国家甚至还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例如美国)。从整体上看,这些国家非农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是同步的。但这些国家受本国经济、历史、文化、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模式仍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性定位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和转移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能否将数以亿计的农民进行培训并实现转移就业是兴国富民、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养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应及时进行功能调整,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养,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面对而又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则是制约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和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性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市委“一快两增”的总体要求,前不久,我们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中,我们深切感到,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势头良好,作为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的农民已开始流动起来,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有4000万农村劳动力,具有充分的劳动力资源储备,但同时也构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我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工作的开展,连续八年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主渠道,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改革的推动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招工难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刘银来 《企业导报》2010,(10):46-47
创业是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它是任何社会形态、经济发展时期最具活力、吸引力和最富于挑战性的活动。在我国,通过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更加推进这项工作开展,农村创业在我国的创业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结合农民创业工作的实际,就农村劳动力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结构经历了深刻变化,由集体公社转向了联产承包到户,农产品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再到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出现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如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巨大压力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动力,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鸿雁 《活力》2005,(6):94-9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垦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全面发展经济,垦区如何全面发展经济呢?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垦经济结构调整: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垦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三是坚持党在农垦的基本政策,推动农垦经营体制创新。其中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我国农业和农垦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深层次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集中表现为城乡人口、劳动力与资源的配比不合理,农业和农垦的产业发展空间过小,远远不能满足农垦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农业职工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目前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的比重超过60%,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现阶段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作为劳动保障部门,肩负着组织和实施此项工作的重任,更应针对当地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积极探索放大效应,推动本地实现充分就业和异地有序转移,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中外企业》2003,(2):31-39
位于江苏省苏中地区的扬州市,何以在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上走在江苏省的前列?调查结果表明,这与扬州市各级党委、政府从全面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认识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加强领导、拓宽转移渠道、实行配套改革措施分不开。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农村就业问题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就业部门努力从农村转移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实现该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历史突破。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焦点问题与制约因素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间不平衡的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纯收入的逐步提高,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并未得到根本缓解,劳动力转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