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石岗  王紫璇 《物流技术》2014,(15):494-496
通过分析企业物流人才需求现状,指出现代物流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高端、专业和复合趋势。然而,我国高校中的物流人才培养无法为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提出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协同机制,以此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机整合与联合;最后总结出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案、校企共建人才双向培养共赢平台、筹办校办物流企业等构件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杰  李永荣  程丽 《价值工程》2014,(21):277-278
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大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如何选择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有效合作?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突破浅层次、表面化校企合作的瓶颈,成为现今高职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阐述了该院在建立整合企业资源,发挥学校教研优势的管理机制方面的新探索,并提出其中的不足,希望探索出真正能够实现资源互补,达到"校、企、生"三赢的职业教育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4,(11):33-37
从企业视角出发发,构构建出校企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兼容性、资源与能力、投入及利益4个维度18个因子。通过提出假设与变量设计,以广州先进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修正,探索性得出校企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兼容性、资源、能力、投入与利益5个维度17个因子,其中政府支持、利润增加、文化兼容、人力资源、科研资源、监控能力、人员投入、制度投入、地位匹配是企业选择校企合作伙伴时最关注的影响因子。围绕这些关键影响因子,企业可以进行合作伙伴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但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现象依然存在.面对如此困境,本文探讨了建立基于股份合作制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了双方的双赢机制,并提出了通过校企合作新型模式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7,(5):94-99
企业大学的兴起为高职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校企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协同发展始于各组织自身需求,以校企目标整合为基础,尊重市场机制,以组织网络协同管理为手段,通过能力协同、资源协同,实现校企以及企业大学的共同发展。基于企业大学的高职校企协同发展既具备有利条件,也面临着障碍。企业大学发展和校企资源互补,协同运作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的匹配,是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目标冲突、战略性不够、文化冲突、管理体制,以及外部环境障碍、空间阻隔等是协同发展的障碍。序参量管理、"校-企"系统的内部协同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是基于企业大学的高职校企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武文 《人力资源》2014,(3):32-34
<正>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停留在人才供给层面,但这种以劳动力供应为主的校企合作,常常因为毕业生流向的不可控而使"订单"落空,加之部分企业的短期逐利行为,不仅使实习生的基本权益屡屡受损,更是使校企合作形式广受诟病。校企合作需"转舵"我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取得了不少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与创新。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  相似文献   

7.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宝石专业在建设"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库"系列实践中探索建立起以"行企校三轴驱动"为核心的"13331"长效合作机制,有效实现了行企校三方同步驱动,共同塑造符合行业标准,培养满足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高素质职业人,切实提升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宝石专业长足发展,为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庄严 《东方企业文化》2011,(24):273-274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各类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政府和学院针对校企合作也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和管理办法以积极推动合作的开展.但校企合作仍然存在深度广度不够以及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企业需要的问题,文章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及改进建议,探索新思路,挖掘新方法,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学校发展和企...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19):210-212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关系着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随着中职教育的飞速发展,东莞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取得了喜人成绩,但也呈现出校企合作缺乏深度、"校热企冷"现象严重、合作专业覆盖面小等问题。为有效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特提出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激励企业参与热情、培育优秀技能人才等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作为企业与学校直接建立的合作模式,极具创新性,在各大中专院校等职业学校得到较好试行.但由于常见的传统校企合作方式单一,校企双方合作深度,广度不足,其合作成果的局限性,限制传统校企合作方式被大范围实行,致使校企合作模式对于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的作用未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挥.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企业入驻校园促使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从而降低应届毕业生就业成本与求职风险,开拓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思维,积累创业经验,同时降低企业员工培训,招聘成本与员工短期离职率.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下的双赢——以物流管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永龙 《物流技术》2009,28(8):155-157
以"校企合作下的双赢"为主题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以校企联盟为依托构建人才培养理念,以制造企业物流为基点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内容构建"校企联盟"人才培养机制,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尹彬 《价值工程》2014,(25):266-267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是学校与企业两种组织之间因所占有资源存在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合作教育"机制。本文分别从资源依赖理论、成本收益分析、合作博弈等组织行为学视角分析校企合作双方相互依赖程度不均,存在明显的"校热企冷"现象,提出只有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合作博弈的效益最大化,才能促使校企合作开展的更为长久、有实效。  相似文献   

13.
深化落实校企联合办学的指导思想、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学院在各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推动学院与行业、学院与企业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与任我行软件公司合作成立"四川财经·管家婆学院"双主体学院就是其中的深度探索。校企双方经历了校企合作由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的有益探索,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推进企业、学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依托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共同构建"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合作关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更适合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只有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校企合作力度、广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文章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介绍了该校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并构建了校企合作的理论体系,以期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殷英  秦祖泽  吴智勇 《价值工程》2012,31(28):280-281
实施职业教育需要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世界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也表明,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其成功的根本所在。本文阐述企业发挥资源优势,以优势产业强化校企融合,以优秀人才强化师资队伍,以订单培养为需求健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企校合作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郑克俊 《价值工程》2013,(12):263-264
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校企合作对象、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校企合作模式3方面对广东高职校企合作成功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对校企股份制合作等创新模式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对促进高职院校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探索校企合作路径提供有益的经验,为国内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虽然当前的高校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了不少会计学专业人才,但仍然存在着社会需求方面普通的会计人员供大于求,而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的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钩的情况。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亟需加强校企的无缝合作。本文主要从解读校企合作、高校会计学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实现高校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这三个方面来论述高校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企业变革为校企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校企合作可以紧抓企业变革中校企深入合作的机遇,如双方共同为企业变革组建智囊团、共同培育"人才孵化器"等.若校方仅靠一己之力难以面对企业变革时期面临的挑战时,还可借助行业协会等平台,广集资源,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的高端金融人才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高校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还存在模式单一、“校热企冷”等问题.本文介绍校企合作金融人才培养的三种模式,深入剖析了校企合作培养金融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现阶段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的原因,并从企业、政府和高校三个角度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